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常常被人棄之不用的蘿蔔纓,竟然是痛風良藥,鄉下人從來不捨得扔

每次去鄉下農家樂吃飯, 趕上時令季節, 總是要點上一盤辣炒蘿蔔纓, 鄉下人用辣椒塊、蒜瓣、豬油炒的蘿蔔纓, 那個香簡直太迷人了, 仿佛能吃三碗飯。 炒蘿蔔纓, 是鄉下最日常的一道家常菜, 講究一點的還配上點肉末, 那就更完美了。

城裡大多數的家庭都沒有吃蘿蔔纓的習慣, 一方面是菜市場和超市里沒有這個獨立的菜種出售, 另一方面蘿蔔纓有一股特殊的芳香氣和苦澀味, 一些人接受不了這種味道。 恰好就是蘿蔔纓的這種特性, 讓它蘊含的一種藥理作用。

蘿蔔纓在《唐本草》、《滇南本草》、《本草從新》等中藥典籍中均有記載, 性溫、辛苦、入脾、胃二經, 《食經》說它有“消食和中”“治脾胃不和、宿食不消、胸膈膨脹、噎呃”。 現代研究表明, 紅皮蘿蔔葉子所含維生素K的含量遠遠高於其它食物, 是人體攝取天然維生素K的最佳食品, 這種維生素能抗尿酸鹽結晶, 能夠有效防止腳部關節結晶體腫大, 很多醫生都建議痛風患者多用蘿蔔纓熬水喝, 代替飲料。 用紅皮蘿蔔打汁喝, 也是近些年流行的治療痛風的有效偏方。

用蘿蔔纓做一道小炒菜, 加辣椒塊蒜瓣兒, 能壓住蘿蔔纓中的青澀味道, 釋放出特有的芳香, 特別開胃下飯, 尤其是喝粥配點辣炒蘿蔔纓, 堪稱一道美味。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