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陽光庇護中心 工療站築起愛的港灣

工作人員在農療實踐園地講解作物生長過程

工療站裡的學員在製作吊牌

日前, 南星街道工療站被命名為第七批“省級殘疾人小康·陽光庇護中心”, 是本批次我區唯一一家入選單位。 工療站位於復興北苑8幢, 占地1007平方米, 目前, 工療站已形成了一個致力於為殘障人士提供康復培訓的“三培模式”。

以工療培養動手能力

為進一步提高工療產品的生產效益, 工療站聯繫了轄區的愛心企業提供加工產品。

工療站站長陳建偉表示, 為了保證產品的加工品質和產量, 工作人員進行業務培訓後, 才將訣竅傳授於工療員。 對一些接受能力較弱的智障工療員, 工作人員不厭其煩, 反復教導, 直到他們自己能夠獨立操作。 通過不斷的鍛煉, 現在工療員已經個個都是操作能手。

以農療培養勞動知趣

多走幾步, 能發現一塊約50平米的“農療實踐基地”, 這是工作人員們對原有堆放建築垃圾的廢棄場地上進行了規劃、挖掘之後整理出來的。 工療員說:“工作人員帶領我們在基地種植了辣椒、黃瓜、茄子等農作物。 我們每天輪流進行澆水、除草, 等到作物開花、結果了, 工作人員還會召集我們在現場講解作物的生長過程。

”採摘的蔬菜還分發給社區困難戶、獨居老人, 受到了居民們稱讚, 更激發了工療員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以實踐培養社會交往

“我們想到工療員接觸社會的面還是不夠廣, 於是, 我們試著讓他們融入社會, 讓他們不必事事依賴社會保障。 ”經過工療站的多次溝通, 杭州市公共自行車交通服務發展有限公司提供了免費的服務亭, 一個以“愛心中途島”命名的工療員服務視窗就此誕生了。 “浙江傳媒學院的志願者, 每星期二都會來我們工療站。 這一次, 他們精心設計了搶氣球、殘健互唱、英語問候語傳授等活動, 現場十分熱鬧。 ”工作人員說道。

截至當前, 南星街道工療站已有4位工療員經過康復培訓成功回歸社會, 成為自食其力的勞動者。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