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P2P“境外上市”這張牌還能打多久?

雖然早在京東拆分京東金融謀求上市事件後, 不少業內外人士便推測出2017年將是一個上演“上市大戲”的年份, 但近日拍拍貸、趣店連連向紐交所提交上市申請的消息, 卻依然在業內掀起了一番議論。

“紐交所是給了中國互金企業代言費了麼, 為什麼都要上那兒上市?”這是在事件發生後, 看到的一條具有象徵意義的評論。 無獨有偶的是, 在拍拍貸和趣店申請上市的新聞發佈後, 除了關心上市後兩家企業的走勢外, 媒體的言論重點也放在了上市地點的選擇上。

“上市”本身或已不再重要, 對於“紐交所”的趨之若鶩才是疑惑產生的地方。

紐交所——第二個金色大廳

十年前, “國民歌手”宋祖英在維也納金色大廳開嗓高歌, 成為了登上金色大廳的第一位中國籍民歌手。 自此後, 二流的三流的甚至是排不上輩分的歌手紛紛自掏腰包, 進行了所謂的“不售票個唱”, 來給自己的藝術人生貼金。 用現在的話說, 維也納金色大廳在那幾年裡是妥妥地被我大中華“承包”了。

正是這個相同點, 連接起了“金色大廳”與“紐交所”兩個八竿子打不著的地方。

從2016年11月17日宜人貸向美國證券交易所遞交了招股說明書, 向公眾公開募集最高1億美元起, 到2016年12月18日宜人貸在紐交所正式掛牌, 成為登陸紐交所的中國P2P第一股為止。 宜人貸的紐交所之路, 不但被看作是中國互金企業登陸紐交所的敲門磚,

也成了影響眾多互金企業備戰境外上市潮的開端。

在《2016年氪估值排行榜TOP200》報告中我們看到, 截止2017年2月底, 螞蟻金服、陸金所、眾安保險、京東金融、樂信集團(分期樂)、信而富、91金融等9家互聯網金融公司, 相繼傳出正在籌備IPO的消息。 而在這組名單中, 除了眾安保險、京東金融和91金融打算在國內上市外, 包括螞蟻金服和陸金所在內的6家平臺都選擇了境外上市的路線, “出境率”高達到66%。

爭先恐後的上市成了家常便飯。 而這其中, 拍拍貸和趣店也順理成章地成為了“赴美先發團”的兩員大將。

在各大媒體的消息報導中我們看到, 拍拍貸和趣店已經分別在農曆春節前後向紐約證券交易所遞交了上市申請。

並且按照在美上市流程, 同時向美國證監會(SEC)抄送報表及相關資訊。 如果能得到SEC方的肯定答覆, 那麼這兩家互金企業的紐交所上市路將很有可能順利起航。

雖然從現在看來, 一切仍處於懸而未定中。 不過可以預見的是, 一旦拍拍貸與趣店登陸紐交所成功, 中國互金企業的境外上市潮還將比現在更加澎湃洶湧。

對於上市, 你有真心幾許?

為何要走“境外上市”這條路, 實際上各家也都有各家的“苦衷”。 這就像我們在黑暗中摸索的時候, 突然發現了一個正在亮光的出口, 而無論出口下面是山、是海, 還是真正的路, 我們想的都會是:先出去再說。 這反映了大部分謀求“境外上市”的中國互金企業的心情。

作為近幾年中國成長最快的一個行業,

不管是業務規模、還是發展程度, 互聯網金融都到了邁入資本市場的階段。 而監管襲來、二八法則的出現, 也讓互金企業身後的這根皮鞭越抽越緊。

零壹財經統計, 截至到2016年11月30日, 全國P2P借貸平臺共4800家, 其中正常運營的僅有1,613家(占到33.6%的比例), 而P2P網貸行業成交量前100的平臺成交量占到全行業成交量的75%;前200的平臺成交量占比為85%;前300的平臺成交量占比高達90%。

“二八法則”所帶來的直接結果就是馬太效應和虹吸效應的加劇。

據不完全統計, 截止2017年3月13日, 中國網貸行業210家P2P平臺獲得融資, 總額在467億元左右, 其中融資金額達10億以上的平臺10家, 33家平臺融資金額在3億以上。 龐大的融資金額湧向了一個地方——每個領域的前20%甚至是前10%的企業。

一位互金企業的高層管理人員透露: 2017年他們要面對的不僅是緊迫的監管合規, 為了儘快獲得資金, 如何在這半年內快速跳出市場泥潭, 儘早獲得投資機構的認可, 才是最大的難題。

在這個“去蕪存菁”的階段, 如果不能“生”, 那麼就是“死”, 這是很多互金平臺運營者的內心OS。

而與“失去了融資機會就會滅亡”的企業相比, 那些即便有了入注資金的平臺, 也絲毫不敢放鬆警惕。 在這個飄搖不定的一年裡, 投資方對於行業的未來始終存疑, 對於企業的走向, 也步步驚心。

記得2016年8月份《網路借貸資訊仲介機構業務活動管理暫行辦法》出臺後不久, 就先後有7家上市公司宣佈退出P2P業務。 熊貓金控(600599,股吧)、銀之傑(300085,股吧)、西藏旅遊(600749,股吧)、永大集團(002622,股吧)、大連友誼(000679,股吧)等多家上市公司相繼終止收購互聯網金融資產。 匹凸匹(600696,股吧)、夢潔家紡(002397,股吧)、高鴻股份(000851,股吧)等,則直接變賣互金資產。曾經趨之若鶩的熱門關鍵字,一時間唯恐避之不及。

比起投資人,機構顯然更容易受到行業風吹草動的影響。

某投行人士介紹說,投資機構的目光始終是處在尋覓狀態的,因為每個細分市場的容量非常有限的,所以機構投資者往往會只佈局一個行業排名最靠前的幾家公司。那麼在這種情況下,誰更具市場前瞻性,誰自然會獲得更多青睞。如果完成多輪融資、發展了三五年之後卻還不選擇上市,那麼投資方就會認定該平臺已失去了相應的市場競爭力。而為了留住這些資金,企業也只能一次次地採取“退讓”和“討好”的態度。

來自同行的競爭壓力、來自機構的資金壓力、還有來自企業如何持續發展的壓力,“三江匯流”成了對“上市”這件事的空前高度的認知。而由於給予的“視窗期”十分有限,2017年更成為了上市行為集中爆發的一年。

那麼,這些龐大的上市需求該流向哪裡?在登陸A股難度太大的情況下,“紐交所”成了不二選擇。

中國企業的上市核准制可以說是全世界最嚴格的。在經過中國證監會殘酷核查後,即使能夠在國內上市,也基本如同“褪了層皮”一般,尤其是“必須保持三年盈利”的死杠杠,讓許多企業“聞風喪膽”。

所以即便是京東金融這樣的旦角,也在A股上市的路上遇上不少“坎”。3月2日,在第四季度財報發佈的同時,京東宣佈了金融業務分拆的進展。雖然“脫離”京東集團掃清了“非國資”這一身份障礙。但京東金融目前依然處於虧損狀態,而按照A股上市對公司財務指標的要求來看,京東要想上市A股依然前路漫漫。

不過與之相比,“紐交所”顯然寬容不少。儘管之前很長一段時間,紐交所對上市企業的發行標準和財務標準要求較高,但近年來對“企業必須盈利兩年才能夠掛牌”的放寬,滿足了更多中國互金企業登堂入“市”的願望。

從紐交所的官網資訊來看,目前對於上市企業的財務標準並沒有變化。但據正在接觸紐交所的多家互金企業獲悉,現在紐交所已經口頭放寬了上市的財務標準。另外,由於美國證券監管模式是三位一體(行政手段、經濟手段、法律手段)的全方位監管,對於資金流、資訊披露和市場風險的審核方面更為靈活,這種“寬進嚴出”的模式,無疑給科技基因不足、盈利能力不強的中國互金企業帶去了福音。

雖然上市有了指望,但並不是每家互金企業都會欣喜若狂。因為對於這些企業來講,上市前後的一番折騰暫且不論,上市後的考驗這才剛剛開始。

摘下面具後,如何素顏面對?

即便是參與上市角逐的平臺運營者也明白,大部分中國的互金企業並沒有成長到足以上市的最佳狀態。這裡面,“趕鴨子上架”的心理占到了很大成分,而最終的充其量只不過是給自己立了塊說得上名堂的招牌。

這種手段,對於這一年的互金行業來說,已是見怪不怪。在《網貸管理暫行辦法》後的半年裡,為了躲避限額這樣棘手的問題,不少平臺就做出了所謂的“戰略轉型”或“品牌升級”的舉動,而大部分都選擇了和金交所這樣的機構進行合作。

據盈燦諮詢不完全統計,截至2016年12月31日,國內共有54家金交所,而以股東或會員身份與全國各地的金交所達成戰略合作關係的P2P網貸平臺就多達幾十家。這些P2P平臺美其名曰為“資產拓展”,實際上就是把金交所當成了信譽背書。直到風向轉變後,很多投資人才看清背後牽扯到的像“層層嵌套、轉移債權、資產投向不明”這樣的種種亂象。

同樣道理的還有前不久鬧得轟轟烈烈的“朗迪峰會”。一波波互金企業蜂擁而至,把在紐約召開的全球性金融科技峰會硬生生變成了中國聯歡晚會。50萬一個出席位、請一批國內記者專程赴美報導,這些看似滑稽的舉動都化作了最後一篇篇頗具震撼力的新聞稿:《×××受邀出席朗迪峰會,展示中國金融科技力量》、《××亮相朗迪峰會,引海外媒體廣泛關注》。

而在這些舉動背後,我們也似乎看到了“境外上市”這張面具摘下後那張真實而樸素的容顏。

“上市並不意味著成功”——這是大部分公司運營人都知道的遊戲法則。就連號稱永不落幕的“女性百貨商店”麥考林也會最終退市,那麼對於互金企業來說,上市只能算階段性的勝利。

上市雖然為企業破開了品牌效應的口子,使得企業的人氣聚攏更有成效,但一旦“已上市”互金企業數量上升到一定階段時,“上市”這個標籤就會失去它應有的光芒,成為一張普通的卡牌。

而到了這時,支援企業生存的核心便又回到了原點,那就是:能否堅持為用戶創造價值、實現大規模穩定盈利,並且為股東創造財富呢?

所以即便是所謂的“名揚海外”,即便是一生榮耀歸來,互金要面對的前路將仍然任重而道遠。

匹凸匹(600696,股吧)、夢潔家紡(002397,股吧)、高鴻股份(000851,股吧)等,則直接變賣互金資產。曾經趨之若鶩的熱門關鍵字,一時間唯恐避之不及。

比起投資人,機構顯然更容易受到行業風吹草動的影響。

某投行人士介紹說,投資機構的目光始終是處在尋覓狀態的,因為每個細分市場的容量非常有限的,所以機構投資者往往會只佈局一個行業排名最靠前的幾家公司。那麼在這種情況下,誰更具市場前瞻性,誰自然會獲得更多青睞。如果完成多輪融資、發展了三五年之後卻還不選擇上市,那麼投資方就會認定該平臺已失去了相應的市場競爭力。而為了留住這些資金,企業也只能一次次地採取“退讓”和“討好”的態度。

來自同行的競爭壓力、來自機構的資金壓力、還有來自企業如何持續發展的壓力,“三江匯流”成了對“上市”這件事的空前高度的認知。而由於給予的“視窗期”十分有限,2017年更成為了上市行為集中爆發的一年。

那麼,這些龐大的上市需求該流向哪裡?在登陸A股難度太大的情況下,“紐交所”成了不二選擇。

中國企業的上市核准制可以說是全世界最嚴格的。在經過中國證監會殘酷核查後,即使能夠在國內上市,也基本如同“褪了層皮”一般,尤其是“必須保持三年盈利”的死杠杠,讓許多企業“聞風喪膽”。

所以即便是京東金融這樣的旦角,也在A股上市的路上遇上不少“坎”。3月2日,在第四季度財報發佈的同時,京東宣佈了金融業務分拆的進展。雖然“脫離”京東集團掃清了“非國資”這一身份障礙。但京東金融目前依然處於虧損狀態,而按照A股上市對公司財務指標的要求來看,京東要想上市A股依然前路漫漫。

不過與之相比,“紐交所”顯然寬容不少。儘管之前很長一段時間,紐交所對上市企業的發行標準和財務標準要求較高,但近年來對“企業必須盈利兩年才能夠掛牌”的放寬,滿足了更多中國互金企業登堂入“市”的願望。

從紐交所的官網資訊來看,目前對於上市企業的財務標準並沒有變化。但據正在接觸紐交所的多家互金企業獲悉,現在紐交所已經口頭放寬了上市的財務標準。另外,由於美國證券監管模式是三位一體(行政手段、經濟手段、法律手段)的全方位監管,對於資金流、資訊披露和市場風險的審核方面更為靈活,這種“寬進嚴出”的模式,無疑給科技基因不足、盈利能力不強的中國互金企業帶去了福音。

雖然上市有了指望,但並不是每家互金企業都會欣喜若狂。因為對於這些企業來講,上市前後的一番折騰暫且不論,上市後的考驗這才剛剛開始。

摘下面具後,如何素顏面對?

即便是參與上市角逐的平臺運營者也明白,大部分中國的互金企業並沒有成長到足以上市的最佳狀態。這裡面,“趕鴨子上架”的心理占到了很大成分,而最終的充其量只不過是給自己立了塊說得上名堂的招牌。

這種手段,對於這一年的互金行業來說,已是見怪不怪。在《網貸管理暫行辦法》後的半年裡,為了躲避限額這樣棘手的問題,不少平臺就做出了所謂的“戰略轉型”或“品牌升級”的舉動,而大部分都選擇了和金交所這樣的機構進行合作。

據盈燦諮詢不完全統計,截至2016年12月31日,國內共有54家金交所,而以股東或會員身份與全國各地的金交所達成戰略合作關係的P2P網貸平臺就多達幾十家。這些P2P平臺美其名曰為“資產拓展”,實際上就是把金交所當成了信譽背書。直到風向轉變後,很多投資人才看清背後牽扯到的像“層層嵌套、轉移債權、資產投向不明”這樣的種種亂象。

同樣道理的還有前不久鬧得轟轟烈烈的“朗迪峰會”。一波波互金企業蜂擁而至,把在紐約召開的全球性金融科技峰會硬生生變成了中國聯歡晚會。50萬一個出席位、請一批國內記者專程赴美報導,這些看似滑稽的舉動都化作了最後一篇篇頗具震撼力的新聞稿:《×××受邀出席朗迪峰會,展示中國金融科技力量》、《××亮相朗迪峰會,引海外媒體廣泛關注》。

而在這些舉動背後,我們也似乎看到了“境外上市”這張面具摘下後那張真實而樸素的容顏。

“上市並不意味著成功”——這是大部分公司運營人都知道的遊戲法則。就連號稱永不落幕的“女性百貨商店”麥考林也會最終退市,那麼對於互金企業來說,上市只能算階段性的勝利。

上市雖然為企業破開了品牌效應的口子,使得企業的人氣聚攏更有成效,但一旦“已上市”互金企業數量上升到一定階段時,“上市”這個標籤就會失去它應有的光芒,成為一張普通的卡牌。

而到了這時,支援企業生存的核心便又回到了原點,那就是:能否堅持為用戶創造價值、實現大規模穩定盈利,並且為股東創造財富呢?

所以即便是所謂的“名揚海外”,即便是一生榮耀歸來,互金要面對的前路將仍然任重而道遠。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