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馬雲拿下400家醫院背後,阿裡健康有著怎樣的驚天佈局!

4月27日, 由武漢市中心醫院和阿裡巴巴旗下的阿裡健康共同打造的湖北省第一家“互聯網醫院試點單位”——“湖北省互聯網醫院”, 在武漢市中心醫院舉行授牌儀式。

據悉, 國內已經有10餘家實體醫院入駐阿裡健康互聯網醫院平臺。 除了武漢中心醫院外, 還有西南醫院、枝江市人民醫院, 枝江市中醫院, 奉節縣人民醫院等。 而參與阿裡“未來醫院”的大中型醫院數量, 截止目前, 已經達到了近400家, 覆蓋全國90%省份!

公開信息顯示, 阿裡佈局互聯網醫院背後, 是基於以下戰略考量

借助天貓醫藥、農村淘寶等線上線下管道, 把醫藥健康服務延伸到偏遠地區, 架構分級診療體系。

運用阿裡在人工智慧和大資料領域的技術, 為互聯網醫院提供包括醫聯體資料平臺、影像雲平臺、智慧醫生輔助診療系統等技術服務, 推動醫院向智慧醫院轉型。

然而, 事實真是這麼簡單嗎?

阿裡互聯網醫院的背後

我們來看看一組資料

2014年2月19日, 阿裡巴巴斥資約10.37億元成功控股中信21世紀, 後改名“阿裡健康”。

2014年5月, 阿裡開始加速推進自己的“未來醫院”計畫, 將與全國主要城市的近50家三甲醫院達成合作意向, 服務各地患者。 這50家“未來醫院”將率先覆蓋北京、上海、廣州、杭州、昆明、重慶、鄭州、溫州、佛山、瀋陽10個國內核心城市。

2015年3月17日上午, 阿裡健康發佈了其官網上線的消息, 同步推出包含醫藥、醫療功能在內的四大平臺:”阿裡健康雲醫院平臺、阿裡健康移動APP、阿裡健康雲平臺和電子監管平臺”四大版塊。

2015年4月15日, 阿裡巴巴集團宣佈轉讓天貓線上醫藥業務的營運權給予阿裡健康, 交易完成後, 阿裡健康將成為阿裡巴巴集團子公司, 並作為阿裡集團在醫藥健康戰略領域的旗艦平臺。

2015年4月20日, 阿裡與國際醫學、東華軟體在杭州共同簽訂了《戰略合作協定》,共同建設互聯網醫院、居民健康大資料平臺和商業雲平臺。

2016年7月, 阿裡釘釘(DingTalk)宣佈進軍移動醫療行業, 並簽訂了首個社區醫療合作垂直專案

2017年3月29日, 阿裡雲在雲棲大會·深圳峰會發佈“ET醫療大腦”和“ET工業大腦”, 宣佈正式進入醫療AI領域。

阿裡進軍醫療健康背後, 是要打造一個覆蓋藥品、醫院、醫生、協力廠商醫療檢驗機構、醫療保險、健康管理、患者等的完整生態系統。

在這個生態系統中,

阿裡健康將以支付寶為中心, 形成一個掛號、繳費、查報告, B超取號、手機問醫生等的完整服務流程。

在這個流程中, 醫院只負責診療診斷, 其餘付款、消費、預約、掛號全部讓支付寶來做, 在通過支付寶給醫院、醫生進行好評、差評!

自此基礎上, 加上大資料征信, 甚至最終可以實現先治病, 治好再給錢!

也許不久的將來,我們可以看到這樣一種景象:

病人用支付寶進行預約掛號、用支付寶打車去醫院、再用支付寶進行繳費、在天貓醫藥館買藥、住院的時候用外賣訂餐,錢不夠了就用花唄和借唄,還不夠就上網商銀行。

阿裡健康的願景

20年前沒有健康產業,如今巨大的健康產業卻成了金融風暴中少數“不縮水”的行業之一。據相關部門測算,到2020年,中國健康服務業總規模將達到8萬億元以上。

馬雲說:“今後阿裡想幹的就是健康、快樂兩個產業,如何讓人更加健康,如何讓人更加快樂?不是建更多的醫院找更多的醫生,更不是建更多的藥廠,而是我們(投資)做對的話,30年以後應該是醫生找不到工作了,醫院越來越少了,藥廠少了很多,這說明我們做對了。”

雖然,馬雲的“讓醫生下崗”言論引起部分醫生的反對。但馬雲從未說過要“從根本上替代醫生”,而是說:未來人類的健康應該更多地來源於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對疾病的預防,而不僅僅是在患病後去尋求治療。

醫學技術越來越進步,醫生隊伍越來越龐大,而病人卻越來越多,這是醫生的悲哀,也是醫學的失敗,只有病人越治越少,才說明醫生的本領越來越高。

阿裡健康的前途

阿裡健康雖然佈局全面,但醫療之路並不會順風順水。主要有三個原因

1.政策限制。

醫療行業的特殊性。為了確保患者的生命安全,目前我國在網路醫療方面有諸多限制。偏向保守滯後的政策,是國家對患者健康安全負責的體現。雖然現在電子處方的法律效力等問題正在逐步得到解決,但並不代表政策已經鬆動。

比如,根據執業醫師法的規定,醫師在實施醫療預防保健措施之前,必須要親自診察和調查,沒有經過醫師的親自診察不能作出處理決定。國家衛計委有關負責人表示,“網上醫學診斷治療(目前)是不允許的,只能做健康方面的諮詢。”即從法律上禁止了現有的“網路問診”行為。

2.移動醫療規則的主導權。

未來移動醫療的規則誰來主導?資料的所有權歸誰所有,如何保障資料安全和使用者隱私問題?這都需要考慮。而這也是阿裡健康從國家藥品電子監管碼專案出局的一個重要原因。

3.消費者觀念轉變

消費者已經習慣了所謂互聯網免費模式,醫生的技術價值難以得到社會的認可。我們以去年發生的“好大夫”紅包風波為例,大夫為患者提供了專業的諮詢服務,收取報酬無可厚非。限於現有規定,平臺方只能以虛擬禮品的方式來激發大夫的積極性。而消費者普遍缺乏醫療服務價值觀念,反而認為大夫在變相索取紅包。數元至十數元的讚賞,只是對大夫付出勞動的象徵性認可,離所謂紅包相去甚遠,但仍然引起爭議,這表明社會對醫生專業技術的價值認可程度之低,急需矯正這種不良的價值觀念。

也許不久的將來,我們可以看到這樣一種景象:

病人用支付寶進行預約掛號、用支付寶打車去醫院、再用支付寶進行繳費、在天貓醫藥館買藥、住院的時候用外賣訂餐,錢不夠了就用花唄和借唄,還不夠就上網商銀行。

阿裡健康的願景

20年前沒有健康產業,如今巨大的健康產業卻成了金融風暴中少數“不縮水”的行業之一。據相關部門測算,到2020年,中國健康服務業總規模將達到8萬億元以上。

馬雲說:“今後阿裡想幹的就是健康、快樂兩個產業,如何讓人更加健康,如何讓人更加快樂?不是建更多的醫院找更多的醫生,更不是建更多的藥廠,而是我們(投資)做對的話,30年以後應該是醫生找不到工作了,醫院越來越少了,藥廠少了很多,這說明我們做對了。”

雖然,馬雲的“讓醫生下崗”言論引起部分醫生的反對。但馬雲從未說過要“從根本上替代醫生”,而是說:未來人類的健康應該更多地來源於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對疾病的預防,而不僅僅是在患病後去尋求治療。

醫學技術越來越進步,醫生隊伍越來越龐大,而病人卻越來越多,這是醫生的悲哀,也是醫學的失敗,只有病人越治越少,才說明醫生的本領越來越高。

阿裡健康的前途

阿裡健康雖然佈局全面,但醫療之路並不會順風順水。主要有三個原因

1.政策限制。

醫療行業的特殊性。為了確保患者的生命安全,目前我國在網路醫療方面有諸多限制。偏向保守滯後的政策,是國家對患者健康安全負責的體現。雖然現在電子處方的法律效力等問題正在逐步得到解決,但並不代表政策已經鬆動。

比如,根據執業醫師法的規定,醫師在實施醫療預防保健措施之前,必須要親自診察和調查,沒有經過醫師的親自診察不能作出處理決定。國家衛計委有關負責人表示,“網上醫學診斷治療(目前)是不允許的,只能做健康方面的諮詢。”即從法律上禁止了現有的“網路問診”行為。

2.移動醫療規則的主導權。

未來移動醫療的規則誰來主導?資料的所有權歸誰所有,如何保障資料安全和使用者隱私問題?這都需要考慮。而這也是阿裡健康從國家藥品電子監管碼專案出局的一個重要原因。

3.消費者觀念轉變

消費者已經習慣了所謂互聯網免費模式,醫生的技術價值難以得到社會的認可。我們以去年發生的“好大夫”紅包風波為例,大夫為患者提供了專業的諮詢服務,收取報酬無可厚非。限於現有規定,平臺方只能以虛擬禮品的方式來激發大夫的積極性。而消費者普遍缺乏醫療服務價值觀念,反而認為大夫在變相索取紅包。數元至十數元的讚賞,只是對大夫付出勞動的象徵性認可,離所謂紅包相去甚遠,但仍然引起爭議,這表明社會對醫生專業技術的價值認可程度之低,急需矯正這種不良的價值觀念。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