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種地人介紹:一種長得像番茄的辣椒,你見過嗎?

你見過或者聽說過番茄辣椒嗎?估計有90%的人麼有見過吧, 好吧, 我們一起來瞭解一下, 番茄椒, 英文名Tomatosweetpepper, 簡稱Toma-p。 番茄椒是日本農科專家經10多年努力成功地將番茄與甜椒雜交培育形成的專利產品,

是現代育種科學理論與技術造就的一項新成果。 番茄椒于1995年育成, 1998年大量生產, 中國、美國、菲律賓等國家是首批引進番茄椒作物的國家。

番茄椒是番茄與甜椒自然雜交後形成的多年生草本植物, 果實呈扁圓形。 番茄椒不僅具備了綠色食物天然的“色、香、味、形”(色: 成熟的果實是深紅色、表皮有蠟質;香:作蔬菜烹飪後微酸;味:鮮食口味清甜、沒有青臭味;形:番茄果形、甜椒品質)。 而且具有加熱後對營養和顏色毫無影響的特性, 尤其是番茄椒果肉厚, 糖份高。


番茄椒的經濟價值

番茄椒營養豐富, 是具有代表性的健康功能性產品。 所含維生素A的有效成分為140國際單位, 維生素B2有0.11mg, 維生素C有186mg, 鐵0.62mg, 磷39.7mg。 果實中維生素C的含量是檸檬的2倍, 維生素A、B2的含量是番茄和甜椒的5倍, 富含的維生素A、辣椒素、辣紅素等, 既可以鮮食、生食, 也可以作熟菜, 還可以加工成各種食物添加劑, 能增加人體抵抗組織中細胞的活力, 促進生長發育,

增強機體免疫等功能。

番茄椒是市場上頗具代表性的綠色健康蔬菜。 它味道爽口, 甜, 形狀是扁圓的, 紫紅色。 一般客戶都是賓館飯店, 用的多一些, 作配菜。 在超市里, 各種各樣的特菜讓人眼花繚亂, 許多的特菜都是新面孔, 往往這些特菜都具有保健的作用, 而受到消費者的歡迎, 番茄椒就是其中的一種。

日本癌學會的有關專家發現, 它的紅色素具有預防癌細胞產生、擴散的效果。 如果堅持食用番茄椒, 則會促進嬰幼兒生長發育、體質改善, 老年人延遲衰老、抵抗老年疾病。 番茄椒口味較甜, 與草莓相當, 既可作蔬菜烹飪, 也可當鮮果品嘗。 經常食用番茄椒, 可以消除人體內不需要的活性氧, 因而具有一定的抗衰老和抗癌功能,

被譽為“健康蔬菜”、“奇跡蔬菜”, 為一極具發展潛力之新興作物。

番茄椒的栽培技術:

番茄椒是栽培性狀良好的高產優質作物, 多年生(一般生長期在兩年內為好), 抗性強, 產果期長, 豐產性能好, 年畝產8000公斤左右。 番茄椒目前採用雜交的F1代種子, 病蟲害少, 生長勢強, 產量高。 生長特性和種植技術基本與甜椒等茄科類作物相似, 屬於喜溫植物, 生長的適宜溫室為20-30度, 育苗期30-50天, 開花後40-45天果實可成熟。 其果實前期綠色, 逐步變為果色, 最後再變為深紅色。 在國外科學的管理條件下, 平均單果重100克左右, 單株產量可達15公斤, 有加溫條件的溫室中可實行周年生產。

一、苗的準備

1、 訂苗

(1)標準苗齡為2.5葉。

(2)定植密度,每畝1500株。

2、 育苗

(1)育苗可購進專用培養基,或自己用土壤和肥料混合成自製培養基,裝在9-10釐米直徑的盆內,把礦物水溶解的乳酸鈣液加熱到會80℃以上澆到盆內培養基中進行消毒,並增加培養基肥力。

(2)隨後當培養基溫度下降到常溫後,將苗移栽到盆內。育苗期約20-30天,育苗溫度20-25℃。

(3)育苗期間,必須用礦物水和乳酸鈣溶液進行葉面噴灑,每週噴一次,霧滴必須十分細,分佈均勻,葉面不出現積水和水滴。

(4)注意控制水分,培育節間較短的健壯苗。

(5)花芽出現後開始定植。

二、大田準備

1、 土壤消毒(十分重要,必須進行)

可用福馬林類藥物進行土壤處理,按照使用說明使用。用後在土壤蓋上塑膠薄膜,經過10天,再用熟石灰調節PH值到6.8。

2、基肥施用

(1)基肥用量建議為:每畝純氮肥14kg,純磷16kg,氧化鉀10kg。用充分發酵的有機肥3000kg加適當化肥均勻撒施。

(2)在有機栽培時,可參照上述施肥量進行,但必須注意,氮肥不可施用過多。

(3)基肥施用必須在定植樹15天以前完成。

三、作畦

1、種植床要堅固,以強化番茄椒的生活力。

2、畦面寬120釐米,畦高20釐米。畦間留人行道(溝)40釐米。

3、每畦種植兩行,株距50釐米,交叉排列。每株形成3-4個主枝。

4、需覆蓋薄膜栽培(大棚+地膜)。地膜採用黑色膜,夏天可防草、冬天可增溫。

四、大棚準備

1、大棚夏季頂部應覆蓋遮陽網(40%遮光率),大棚下部應採用防蟲網,大棚四周挖排水溝。

2、番茄椒果實重,而且枝條易於折斷,所以必須用繩索牽引。每根枝條都必須單獨牽引、固定,防止劈裂。牽引用繩索要結實。

五、栽培管理

1、大棚內溫度的管理。地溫15-35℃,25℃時生長最好。

2、 每週噴一次加有乳酸鈣和1000倍礦質水的營養液作葉面追肥,保持植株健康、提高果實品質。

3、第一分叉處的果實應當在長到直徑達3-4釐米左右時摘除。摘下的果實可以吃。

4、整枝後,不必再繼續抹芽。為了提高產量,要使側枝大量開花、提高結果數量。

5、每月澆水1-2次。澆水過多會導致病害。同時通過葉面噴施礦物水對植株補充一些水分。

6、為防止蟲害,可在兩株番茄椒之間掛一個大的樟腦丸,距離番茄椒生長點30-40釐米,實行無農藥栽培。

7、盡可能養減少非生產人員進入生產大棚,如有條件可讓工作人員穿白褂戴白帽、白手套進棚操作,防止有害蟲入侵。

六、收穫與銷售

1、果實變紅後即可採摘,大約在果實變黑10天以後。採收前最好不要用手翻看番茄椒的成熟情況。

2、收必須用鋒利的果樹修剪刀在果柄3釐米處剪下,每剪下一個果實,剪刀都必須隨時用酒精消毒,防止株間病害的傳播。

3、果實剪下後就進行分級擺放。分級標準:

一級品,單果重100-120克;

二級品,單果重80-100克;

三級品,單果重60-80克;

四級品,單果重60克以下,直徑大於3釐米,果實表面光滑、無病蟲害。

4、包裝用紙箱進行,包裝後在於24小時以內送至指定收購地點。

七、追肥

1、果實採收後必須進行追肥。追肥量大約相當於基肥施用量的10%。同時用1000倍礦物水進行葉面噴施。

2、番茄椒對鈣和鎂等有較多的需要,因此必須經常地補充鈣、鎂等。

3、從苗期開始,每週進行一次葉面噴施乳酸鈣,以增強植株抗病能力。

八、注意事項

1、 解決與茄科作物連作產生的問題。

(1)在番茄椒定植前3個月,在土壤撒入能分解所有化學農藥和化學物質的細菌,以使土壤有機化。

(2)在番茄椒種植的前3個月種植大豆於番茄椒兩側(兩株番茄椒種植一窩大豆),這樣能增加有益微生物,減少連作障礙發生的可能。

(3)在土壤中施入能增加土壤中碳素的材料。

(4)用蒸汽進行土壤消毒。

(5)充分澆足含有乳酸鈣的礦物水。

2、澆水不可過多(每月1-2次),為防止水害,大棚四周需開排水溝。

3、大棚內應禁止參觀者入內,必須安裝防蟲網,防止害蟲進入。

4、防止高溫或低溫引起的病害。番茄椒生長適宜溫度:15-35℃,最適溫度為25℃,超過35℃或低於15℃,可導致葉片氣孔關閉,生長停止,並可能產生一些嚴重的生理障礙導致危險後果。為此,夏季需加蓋遮陽網(40%),冬季需加溫。

有加溫條件的溫室中可實行周年生產。

一、苗的準備

1、 訂苗

(1)標準苗齡為2.5葉。

(2)定植密度,每畝1500株。

2、 育苗

(1)育苗可購進專用培養基,或自己用土壤和肥料混合成自製培養基,裝在9-10釐米直徑的盆內,把礦物水溶解的乳酸鈣液加熱到會80℃以上澆到盆內培養基中進行消毒,並增加培養基肥力。

(2)隨後當培養基溫度下降到常溫後,將苗移栽到盆內。育苗期約20-30天,育苗溫度20-25℃。

(3)育苗期間,必須用礦物水和乳酸鈣溶液進行葉面噴灑,每週噴一次,霧滴必須十分細,分佈均勻,葉面不出現積水和水滴。

(4)注意控制水分,培育節間較短的健壯苗。

(5)花芽出現後開始定植。

二、大田準備

1、 土壤消毒(十分重要,必須進行)

可用福馬林類藥物進行土壤處理,按照使用說明使用。用後在土壤蓋上塑膠薄膜,經過10天,再用熟石灰調節PH值到6.8。

2、基肥施用

(1)基肥用量建議為:每畝純氮肥14kg,純磷16kg,氧化鉀10kg。用充分發酵的有機肥3000kg加適當化肥均勻撒施。

(2)在有機栽培時,可參照上述施肥量進行,但必須注意,氮肥不可施用過多。

(3)基肥施用必須在定植樹15天以前完成。

三、作畦

1、種植床要堅固,以強化番茄椒的生活力。

2、畦面寬120釐米,畦高20釐米。畦間留人行道(溝)40釐米。

3、每畦種植兩行,株距50釐米,交叉排列。每株形成3-4個主枝。

4、需覆蓋薄膜栽培(大棚+地膜)。地膜採用黑色膜,夏天可防草、冬天可增溫。

四、大棚準備

1、大棚夏季頂部應覆蓋遮陽網(40%遮光率),大棚下部應採用防蟲網,大棚四周挖排水溝。

2、番茄椒果實重,而且枝條易於折斷,所以必須用繩索牽引。每根枝條都必須單獨牽引、固定,防止劈裂。牽引用繩索要結實。

五、栽培管理

1、大棚內溫度的管理。地溫15-35℃,25℃時生長最好。

2、 每週噴一次加有乳酸鈣和1000倍礦質水的營養液作葉面追肥,保持植株健康、提高果實品質。

3、第一分叉處的果實應當在長到直徑達3-4釐米左右時摘除。摘下的果實可以吃。

4、整枝後,不必再繼續抹芽。為了提高產量,要使側枝大量開花、提高結果數量。

5、每月澆水1-2次。澆水過多會導致病害。同時通過葉面噴施礦物水對植株補充一些水分。

6、為防止蟲害,可在兩株番茄椒之間掛一個大的樟腦丸,距離番茄椒生長點30-40釐米,實行無農藥栽培。

7、盡可能養減少非生產人員進入生產大棚,如有條件可讓工作人員穿白褂戴白帽、白手套進棚操作,防止有害蟲入侵。

六、收穫與銷售

1、果實變紅後即可採摘,大約在果實變黑10天以後。採收前最好不要用手翻看番茄椒的成熟情況。

2、收必須用鋒利的果樹修剪刀在果柄3釐米處剪下,每剪下一個果實,剪刀都必須隨時用酒精消毒,防止株間病害的傳播。

3、果實剪下後就進行分級擺放。分級標準:

一級品,單果重100-120克;

二級品,單果重80-100克;

三級品,單果重60-80克;

四級品,單果重60克以下,直徑大於3釐米,果實表面光滑、無病蟲害。

4、包裝用紙箱進行,包裝後在於24小時以內送至指定收購地點。

七、追肥

1、果實採收後必須進行追肥。追肥量大約相當於基肥施用量的10%。同時用1000倍礦物水進行葉面噴施。

2、番茄椒對鈣和鎂等有較多的需要,因此必須經常地補充鈣、鎂等。

3、從苗期開始,每週進行一次葉面噴施乳酸鈣,以增強植株抗病能力。

八、注意事項

1、 解決與茄科作物連作產生的問題。

(1)在番茄椒定植前3個月,在土壤撒入能分解所有化學農藥和化學物質的細菌,以使土壤有機化。

(2)在番茄椒種植的前3個月種植大豆於番茄椒兩側(兩株番茄椒種植一窩大豆),這樣能增加有益微生物,減少連作障礙發生的可能。

(3)在土壤中施入能增加土壤中碳素的材料。

(4)用蒸汽進行土壤消毒。

(5)充分澆足含有乳酸鈣的礦物水。

2、澆水不可過多(每月1-2次),為防止水害,大棚四周需開排水溝。

3、大棚內應禁止參觀者入內,必須安裝防蟲網,防止害蟲進入。

4、防止高溫或低溫引起的病害。番茄椒生長適宜溫度:15-35℃,最適溫度為25℃,超過35℃或低於15℃,可導致葉片氣孔關閉,生長停止,並可能產生一些嚴重的生理障礙導致危險後果。為此,夏季需加蓋遮陽網(40%),冬季需加溫。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