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你見過什麼樣的深圳?他們看到的和你不一樣

小編說

你見過什麼樣的深圳?

是朝九晚五的井然有序,

霓虹下的燈紅酒綠,

還是沖上雲霄的鋼鐵森林。

你也許已習慣了這樣的深圳:

如齒輪一樣運轉,

一切都像理所當然。

但是,

你想過麼,

它的動力來自哪裡?

當夜幕降臨,

高樓的燈火暗去。

夜裡休眠的城市,

隱藏著怎樣的秘密?

黑夜中,

是誰在為這個城市擰緊發條,

是誰在做著讓它蘇醒的準備?

是誰讓我們吃的早餐,

坐的地鐵,

讀的報紙,

穿越黑夜,

迎接新一天?

你想見見這樣的深圳麼?

你想認識這些深夜的不眠堅守者麼?

今天,

我們一起來看看他們!

每天清晨

當你一如既往地踏進地鐵去上班的時候

你可曾知道有這麼一群人

已熬了一夜只為保駕護航?

你的安全上班路 有我夜間守護

地鐵檢修員:王明

王明, 竹子林地鐵車輛檢修一車間輪值四班班長, 夜班工作是他的常態。 從19:30到第二天8:30, 這是夜班地鐵檢修員的工作時間, 當城市的人群陸續入睡, 王明和他的組員們才步入工作的正軌。

淩晨2:00, 竹子林地鐵運營檢修車間內燈光通明,

列車充電的嗡嗡聲、檢查車輛時工具的碰撞聲以及喇叭裡發出的通知聲交織在一起, 淩晨兩點車間裡並不冷清, 相反卻十分熱鬧。 20多條地鐵列車有序地匍匐在車間軌道上, 等待著王明和其組員的“檢閱”。

據王明班長介紹, 每晚都需要對每輛列車進行各種檢查,

包括雙日檢、日檢查和準備, 這些檢查“長則1個小時, 短則十幾分鐘”, 風雨無阻, 從不間斷。 139米長的列車, 檢修員一個晚上要跑幾十個來回, 從車底到車廂, 小到一顆螺絲, 大到整個模組, 他們都要拿手電筒照一照或者拿手摸上一摸。

王明已經在檢修車間工作了8年。 “這些年待在車間裡,長期地鐵列車接觸,地鐵列車就像親近的朋友。呆在崗位上的時間,比陪女朋友和家人的時間要長很多”。“這工作沒什麼技術含量的,只是需要不停的每天認真重複而已。”

早上5點40分,目送著一輛輛列車出發,王明的工作才漸漸進入尾聲。

你見過路邊的惠民車嗎?

你在那邊買過東西嗎?

迎著夜幕工作的“新菜商”

惠民車店長:藍偉欣

淩晨4點的深圳漆黑一片,中央大廚房“惠民車”67號店長藍偉欣已經起床,準備開始一天的工作。

早上4點15分,已經成為藍偉欣每天固定的出門時間。無論颳風、下雨,颱風天也是。早上5點的裝貨平臺,燈火通明。距離開店的7點隻剩不到2小時。

從2011年中央大廚房成立“惠民車”起,藍偉欣就已經加入到這個隊伍,成為第一批走近居民身邊的“新菜商”。“每天下午3點開始就會訂好第二天售賣的蔬果品種,發給採購的同事,第二天早上4點出門到海吉星取車,再去到裝貨平臺把事先訂好的新鮮蔬果裝好車開到售貨點開檔,這個過程要在7點前準時完成。”

5點45分到達,不用語言交流,每個人都在井然有序的擺貨中。

7點10分,光顧的顧客已經絡繹不絕。

“只要我們下單,裝貨,拉到固定的販售點販售,省了採購的麻煩,還有統一的定價和品質監管,比較有保障。”這是藍偉欣選擇成為“新菜商”的初衷。

城市將睡之時

便是他們工作的開始

為了千家萬戶能用上放心水!

10個隊友和1萬多個供水閥

供水閥門維護工:王新亮

王新亮,供水閥門維護工人,深圳市水務集團管網分公司閥門管理所南山片區隊隊長,和10名隊友共同負責著南山區一萬多座供水閥門的維護管理,從一個井蓋到另一個井蓋,從悶熱的夏季到刺骨寒風,他已經在這個崗位工作了9年。

“碰到設施故障我們一般選擇在淩晨進行檢修。”王新亮說,白天、晚上12點前都是用水高峰,為了不影響市民用水,作業一般都會進行錯峰。很多時候,到淩晨四點,看到超市門口,運輸蔬菜的貨車開始卸貨時,他們的工作才剛剛結束。

淩晨2點,作業車停在了僑香路一處井蓋旁。下車、穿反光衣、戴上工作帽,穿上工作鞋、放置塑膠圍欄……沒有任何人指揮,一切有條不紊的進行著,一個手勢、一個眼神是他們不多的交流方式。寂靜,沒有一個人多說一句話,只有偶爾呼嘯而過的車輛才能打破平靜。“每天面對冷冰冰的閥門,在漆黑的地下作業,時間久了人就不愛說話。”

翻開井蓋,沿著樓梯潛入地下深處,這裡是雨水浸泡的井下4米。夏天,水飽和狀態的空氣令人窒息;冬天,濕冷從每一個毛孔侵入,讓人瑟瑟發抖。腰肌勞損、肌肉損傷,這是王新亮和他的隊員們都有的職業病。”雖然辛苦,但能夠保障千家萬戶用上放心水,有時候覺得挺自豪的。“

醫院醫生護士恪盡職守

每當那些受傷、脆弱的生命需要呵護時

她們總是第一個時間出現

用雙手驅趕病魔,拯救生命

喝口水都沒空,總與"死神"賽跑

急診醫生:李珊珊

李珊珊,是深圳市兒童醫院的急診醫生。今年是她來到深圳市兒童醫院的第五年。

淩晨1點,前來看診的患兒在家長的帶領下不間斷地來到診室”。

看診、搶救、開單、聯繫科室……李珊珊不停地穿行在診室和搶救室間。

接診了一名急性呼吸衰竭的4個月大嬰孩後,診室已經排滿了預約掛號的患兒和家長。

“上夜班主要職責就是搶救危重病人,如無搶救病人就看普通號,有120也要出診”。珊珊坦言,夜班比較難熬,患兒特別多,有時三四個夜班倒不過來,身體會有些吃不消。夜班一般情況下會接診60-70人次,“看到很多來醫院就診的孩子能在自己的救治下健健康康離開醫院,值了。”

清晨

當你拿起一份

散發著油墨味的報紙

這就是他們奉上的文化早餐

20年夜勤堅守 准點奉上"文化早餐"

印報人:徐小東

徐小東,98年大學畢業後就幹上了這份工作,一干就幹了近20年,每天的工作,用他的話來說就是印報紙。

印刷工作不同於其他的工作,報紙一天不停刊,工人們就得熬著夜印製。“別人節假日是休息,我們卻更忙。節假日不能陪家人也是常事,雖然家裡人頗有微詞,但更多的還是包容和理解。”徐小東說,“我們熬著夜加班加點,主要是為了報紙能第一時間讓讀者讀到。”

淩晨3點20分,徐小東還穿梭在機台和傳送帶上,一會兒在機臺上進行排版操作,一會兒去傳送帶上看看印製的報紙是否有差錯。徐小東驕傲地說,“這份工作,最讓我感到榮耀的就是把這個新鮮的文化早餐高品質送到讀者手上。”

不戴寶冠,不爭榮寵

但卻恪盡職守

他們是城市黑夜的守衛者

將安寧、便捷帶給城市

他們是城市的“夜勤人”

無論他們從事什麼職業

都值得我們尊敬!

“這些年待在車間裡,長期地鐵列車接觸,地鐵列車就像親近的朋友。呆在崗位上的時間,比陪女朋友和家人的時間要長很多”。“這工作沒什麼技術含量的,只是需要不停的每天認真重複而已。”

早上5點40分,目送著一輛輛列車出發,王明的工作才漸漸進入尾聲。

你見過路邊的惠民車嗎?

你在那邊買過東西嗎?

迎著夜幕工作的“新菜商”

惠民車店長:藍偉欣

淩晨4點的深圳漆黑一片,中央大廚房“惠民車”67號店長藍偉欣已經起床,準備開始一天的工作。

早上4點15分,已經成為藍偉欣每天固定的出門時間。無論颳風、下雨,颱風天也是。早上5點的裝貨平臺,燈火通明。距離開店的7點隻剩不到2小時。

從2011年中央大廚房成立“惠民車”起,藍偉欣就已經加入到這個隊伍,成為第一批走近居民身邊的“新菜商”。“每天下午3點開始就會訂好第二天售賣的蔬果品種,發給採購的同事,第二天早上4點出門到海吉星取車,再去到裝貨平臺把事先訂好的新鮮蔬果裝好車開到售貨點開檔,這個過程要在7點前準時完成。”

5點45分到達,不用語言交流,每個人都在井然有序的擺貨中。

7點10分,光顧的顧客已經絡繹不絕。

“只要我們下單,裝貨,拉到固定的販售點販售,省了採購的麻煩,還有統一的定價和品質監管,比較有保障。”這是藍偉欣選擇成為“新菜商”的初衷。

城市將睡之時

便是他們工作的開始

為了千家萬戶能用上放心水!

10個隊友和1萬多個供水閥

供水閥門維護工:王新亮

王新亮,供水閥門維護工人,深圳市水務集團管網分公司閥門管理所南山片區隊隊長,和10名隊友共同負責著南山區一萬多座供水閥門的維護管理,從一個井蓋到另一個井蓋,從悶熱的夏季到刺骨寒風,他已經在這個崗位工作了9年。

“碰到設施故障我們一般選擇在淩晨進行檢修。”王新亮說,白天、晚上12點前都是用水高峰,為了不影響市民用水,作業一般都會進行錯峰。很多時候,到淩晨四點,看到超市門口,運輸蔬菜的貨車開始卸貨時,他們的工作才剛剛結束。

淩晨2點,作業車停在了僑香路一處井蓋旁。下車、穿反光衣、戴上工作帽,穿上工作鞋、放置塑膠圍欄……沒有任何人指揮,一切有條不紊的進行著,一個手勢、一個眼神是他們不多的交流方式。寂靜,沒有一個人多說一句話,只有偶爾呼嘯而過的車輛才能打破平靜。“每天面對冷冰冰的閥門,在漆黑的地下作業,時間久了人就不愛說話。”

翻開井蓋,沿著樓梯潛入地下深處,這裡是雨水浸泡的井下4米。夏天,水飽和狀態的空氣令人窒息;冬天,濕冷從每一個毛孔侵入,讓人瑟瑟發抖。腰肌勞損、肌肉損傷,這是王新亮和他的隊員們都有的職業病。”雖然辛苦,但能夠保障千家萬戶用上放心水,有時候覺得挺自豪的。“

醫院醫生護士恪盡職守

每當那些受傷、脆弱的生命需要呵護時

她們總是第一個時間出現

用雙手驅趕病魔,拯救生命

喝口水都沒空,總與"死神"賽跑

急診醫生:李珊珊

李珊珊,是深圳市兒童醫院的急診醫生。今年是她來到深圳市兒童醫院的第五年。

淩晨1點,前來看診的患兒在家長的帶領下不間斷地來到診室”。

看診、搶救、開單、聯繫科室……李珊珊不停地穿行在診室和搶救室間。

接診了一名急性呼吸衰竭的4個月大嬰孩後,診室已經排滿了預約掛號的患兒和家長。

“上夜班主要職責就是搶救危重病人,如無搶救病人就看普通號,有120也要出診”。珊珊坦言,夜班比較難熬,患兒特別多,有時三四個夜班倒不過來,身體會有些吃不消。夜班一般情況下會接診60-70人次,“看到很多來醫院就診的孩子能在自己的救治下健健康康離開醫院,值了。”

清晨

當你拿起一份

散發著油墨味的報紙

這就是他們奉上的文化早餐

20年夜勤堅守 准點奉上"文化早餐"

印報人:徐小東

徐小東,98年大學畢業後就幹上了這份工作,一干就幹了近20年,每天的工作,用他的話來說就是印報紙。

印刷工作不同於其他的工作,報紙一天不停刊,工人們就得熬著夜印製。“別人節假日是休息,我們卻更忙。節假日不能陪家人也是常事,雖然家裡人頗有微詞,但更多的還是包容和理解。”徐小東說,“我們熬著夜加班加點,主要是為了報紙能第一時間讓讀者讀到。”

淩晨3點20分,徐小東還穿梭在機台和傳送帶上,一會兒在機臺上進行排版操作,一會兒去傳送帶上看看印製的報紙是否有差錯。徐小東驕傲地說,“這份工作,最讓我感到榮耀的就是把這個新鮮的文化早餐高品質送到讀者手上。”

不戴寶冠,不爭榮寵

但卻恪盡職守

他們是城市黑夜的守衛者

將安寧、便捷帶給城市

他們是城市的“夜勤人”

無論他們從事什麼職業

都值得我們尊敬!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