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安順:了不起的“鐵匠”!他打造了飛機和導彈的核心部件

有這樣一群人, 他們堅守匠心的寧靜, 追求技藝的極致;他們突破自我, 創新傳承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全國勞模、貴州安大航空鍛造公司高級技師、中航工業首席鍛造專家李志瑤就是其中之一。

鍛造工藝是利用鍛壓機械將高溫金屬鍛造成型的加工方法, 類似於打鐵的流程, 李志瑤說自己是一名新型“鐵匠”, 但他打造的卻是飛機和導彈的核心部件。

鍛造需要“趁熱打鐵”, 250公斤鈦合金、700度高溫、10分鐘鍛造成型, 整過過程, 李志瑤雙手操控遙控杆來回推動的次數也控制在50次左右。 李志瑤說, 打磨一件合格產品就要做到心中有數。 鍛造不像幹冷加工, 幹到一半可以停下來慢慢弄, 而是要一氣呵成。 一氣呵成, 靠的是33年的刻苦專研和經驗積累。

1984年, 李志瑤從技校畢業來到安大航空鍛造廠當上了學徒工。 也就是從那時起, 李志瑤就與火爐、鍛機和金屬材料結下了不解之緣。 而進廠前五年, 學徒工必須通過手工鍛造這一關。

從爐子裡面拿出來在錘子上超不過一分鐘, 就得回爐, 有些工藝幹快了也不行, 幹慢了也不行, 李志瑤的手上往往被烤得全是水泡。 可他卻說, 幹這個就是要準備好吃苦的。

在外行看來並不複雜的打鐵, 在李志瑤的眼中,卻有很多竅門。他說,關鍵是要憑眼睛去看,看見它溫度,顏色的變化。拿出來是亮白色的,就是1150到1120多度左右,當你幹的過程中,它就會慢慢地涼起來,低於中段溫度的時候,就不能幹了,它就會開裂,就廢了。靠著勤奮和認真,李志瑤得到了大家的認可。5年學徒期滿,他也順利走上了大型鍛造機的控制台。

2003年,安大公司接到某重點型號殲擊機零部件的生產任務,廠裡組織了攻關小組,李志瑤就是其中之一。由於這批零部件採用貴重金屬加工,控制原料消耗就成為關鍵。經過仔細測量、精心計算,李志瑤把圓形件衝壓削切後,中間所剩餘的原料,又用來加工其他小型部件。僅此一項,李志瑤就為企業節約成本380萬元。當年,李志瑤不僅獲得了整個集團的最高的表彰,也獲得了當時全國的一項專利。

“幹一行,愛一行”,用來形容李志瑤正貼切。鍛造工藝不僅考的是“打鐵過硬”的工夫,還要熟悉各種新型材料。李志瑤說,他頭腦裡裝有上百種材料的屬性資訊。而李志瑤開發的10多種新材料鍛造工藝,也成為中航工業集團的標準工藝。

重型燃料機代表了一個國家製造業的發展水準。現在,李志瑤通過與工程技術專家合作,成功開發了為重型燃料機配套的盤鍛件,獲得了4項國家專利。這些新產品也被用於民用航空、工程機械等領域。

轉自:安順那些事

在李志瑤的眼中,卻有很多竅門。他說,關鍵是要憑眼睛去看,看見它溫度,顏色的變化。拿出來是亮白色的,就是1150到1120多度左右,當你幹的過程中,它就會慢慢地涼起來,低於中段溫度的時候,就不能幹了,它就會開裂,就廢了。靠著勤奮和認真,李志瑤得到了大家的認可。5年學徒期滿,他也順利走上了大型鍛造機的控制台。

2003年,安大公司接到某重點型號殲擊機零部件的生產任務,廠裡組織了攻關小組,李志瑤就是其中之一。由於這批零部件採用貴重金屬加工,控制原料消耗就成為關鍵。經過仔細測量、精心計算,李志瑤把圓形件衝壓削切後,中間所剩餘的原料,又用來加工其他小型部件。僅此一項,李志瑤就為企業節約成本380萬元。當年,李志瑤不僅獲得了整個集團的最高的表彰,也獲得了當時全國的一項專利。

“幹一行,愛一行”,用來形容李志瑤正貼切。鍛造工藝不僅考的是“打鐵過硬”的工夫,還要熟悉各種新型材料。李志瑤說,他頭腦裡裝有上百種材料的屬性資訊。而李志瑤開發的10多種新材料鍛造工藝,也成為中航工業集團的標準工藝。

重型燃料機代表了一個國家製造業的發展水準。現在,李志瑤通過與工程技術專家合作,成功開發了為重型燃料機配套的盤鍛件,獲得了4項國家專利。這些新產品也被用於民用航空、工程機械等領域。

轉自:安順那些事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