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旅行日記——珠峰東坡+ 嘎瑪溝重裝單人穿越-西藏定日縣篇

本來打算川藏線一直走到珠峰的, 因為還想去新疆, 這樣時間就來不及, 過了10月新藏線可能大雪封路, 於是在拉薩辦理好邊防證和尼泊爾簽證後乘坐火車到日喀則, 再轉乘汽車到定日縣城。

日喀則地區即後藏地區(拉薩地區為前藏), 班禪駐錫地紮什倫布寺就坐落在市區旁, 珠峰就屬日喀則定日縣管轄。

珠峰東坡&嘎瑪溝是在川藏線上才聽說的, 據說是最近很火的高端徒步路線, 本來只是到北坡看看, 上網查了東坡相關資料, 就決定了接下來的東坡之行。 這次來藏很匆忙, 沒有規劃, 包括徒步318進藏,

反穿墨脫, 還有從陳塘進普蘭出的尼泊爾大穿越, 還有後面新疆穿越塔克拉瑪幹尼雅遺址(精絕古城), 狼塔反穿----每次有新的計畫當夜我都會興奮的到失眠。 (尼泊爾和新疆的計畫沒落實, 下次再來)

邊防證是在西藏墨脫林芝阿里山南以及新疆部分邊境區域通行少不了的, 我之前在家都辦好了(免費的哦), 因3個月有效期快到了, 只好在拉薩重新辦理, 注意現在拉薩辦理邊防證要四個人一起才可以辦理, 費用四人一共200,不過我找了三個身份證, 自己花了200給辦了下來。 所以來藏前在家裡把邊防證辦好, 省錢省時間。

感興趣的可以看一下我的上一篇遊記“川藏線純徒(包括墨脫)”有攻略哦!

定日縣城出發

新定日縣城是剛建的,

還在建設中, 晚上很容易找了一處工地過了夜。 第二天早上天亮出發, 走到白壩(318國道上), 找一家飯店吃了一碗面, 然後在網上買了厚衣服(打算珠峰回來後去新疆用)。 跟老闆打招呼寄到飯店處。 吃過飯從國道往西走, 在到達珠峰路前有個魯魯邊防檢查站, 檢查邊防證。

之後很快走到售票口(珠峰路起點處), 票費是150元, 我說要去東坡, 售票員把錢退給我了, 原來東坡和北坡是分開收費的, 東坡收費點還要在裡面。 (要去東坡的這塊要說明一下, 售票處就不要買票)

定日

定日

珠峰公路是一段剛修好的柏油路,

從國道直接通到珠峰北坡。 走不久眼前出現大片剛收割的青稞地, 黃色的麥田旁一個村落沿著公路分佈。 村落後邊一條盤山路從山腳直通海拔5200的加烏拉山口。

這段盤山路不亞於怒江72拐, 從山腳到埡口我是一條直線走上去。 在快到埡口時碰到了班禪的車隊。

埡口上的加烏拉山珠峰觀景台,四座八千米山峰盡收眼底。埡口有商店泡了桶速食麵,還有一座建設中的的房子,跟工地的四川工人打了招呼,晚上就在房子裡搭帳篷過了夜。(埡口也有藏族帳篷了可住宿為了省錢沒住)

可惜相機頭壞了,以後就用手機湊合。所以建議戶外旅行時保護好相機,有條件的建議帶上備用相機,有的地方可能一輩子就去一次。

2

第二天直線下山一直走到紮西宗鄉,

吃過飯,在飯店對面一家藏族旅館住下。

3

紮西宗鄉處在一個開闊的河谷地,河谷中青稞遍野在藍天白雲襯托下更是美麗。離開紮西宗河谷後河谷變窄,越來越荒涼。高大的喜馬拉雅山擋住了印度洋的水汽,好在山頂上的常年積雪和冰川把一部分水汽固存下來,消融後匯成河流滋潤荒蕪的山脈北部地方。形成幾處綠洲式的村落明珠般散落在的河谷中,晚上借宿的差村就是其中的一顆明珠。

因為受15年尼泊爾地震影響,這邊每村每戶都在災後重建中。國家援建的一排排新房成為一路上每個村最顯眼的景觀。

可愛的小孩。這邊的人們普遍還沒有洗澡的習慣,很多小孩包括一些大人都是汙頭垢臉(沒有貶義哦)

4

通過了珠峰東坡檢票站(在一個小的邊防檢查站),150門票費加80環保費(背包客在差村時走村子對面那條路是可以逃票的)

離開檢查站冒著雨走到曲當鄉,晚上很快找到一個未建成的房子搭帳篷過夜。

曲當鄉 出發

吃過早飯,準備了25個饅頭,20包壓縮餅乾,兩包火腿,一些零食,還有在日喀則提前買的兩斤牛肉幹。 向著珠峰東坡進發。

在優帕村(徒步的起點,一般都是坐車到這裡開始出發),看到很多犛牛和物資,之前以為最多只會碰到一兩撥人,沒想到在山裡就有百十號人,未免有點失落。

盛源外貿新品30L雙肩登山包 戶外防水尼龍旅行包 運動新品背包 ¥138 購買

出發路上碰到溫州來的幾個老驢,三個走在物資和其他隊友前面,他們走的是反穿線路,一路走一路聊,發現一個老落單,所以我就主動照顧他。晚上在拉則紮營。

2

在拉則碰到一支出山的德國隊伍,他們運氣不好進去幾天裡天天下雪。據說是今年天氣反常,以往這個時候是沒有這麼多雨的。

上圖是溫州團隊雇的犛牛工。答應老大哥陪他到達大本營。他們的兩個女隊員高反加上下雪,決定休息一天。也跟著蹭了一天伙食。

3

到達了措學仁瑪,這邊能同時拍攝到珠峰、洛子峰和馬卡魯三座8000米山峰倒影的地方,據說是這一路上最好的觀景平臺了,可惜天公不作美,一直下雪。

4

到了12點,天氣不定,溫州團隊出現了分歧,11點還沒決定是否出發,於是自己先走了(對老大哥失信了)。中間超過了好幾批隊伍,5點鐘到達了白當營地。

到達白當,懶得搭帳篷,直接在窄小的牛棚待了一晚

5

早上看到了日照金山和旗雲。

帳篷本來是搭在一處平坦的高地,後來一股大風過來就把帳篷吹道旁邊小溝裡了,反正是幹溝,不存在洪水風險,於是把帳篷搭在了遮風的溝裡。

盛源雙人鋁杆帳篷200*150防暴雨專業登山超輕量帳篷 ¥260 購買

登珠峰1

在5367的地方紮了營(一般遊客不會到達這裡),打算用一天時間挑戰一下自己海拔極限。(危險,勿模仿)

孤身一人,與雪山相伴,寂靜而又壯闊,只有旁邊冰川的崩塌聲和遠處雪山偶爾的雪崩聲,感覺自己是獨自面對末日的一天,但卻不會感到恐懼。

之前就擔心大本營水源問題,從白當營地河邊把3升的水袋裝滿背了上來,但兩天這點水肯定不夠,附近也沒發現水源,下面冰川水很髒,礦物質也多。後來找到一處雨水聚集的水潭,水深不過腳面,泥土礦物質含量高,挖個水坑馬上水就會被泥土染成乳白色,嘗試多個方法都不行,最後只用嘴吸一口然後吐到水袋,把水袋裝滿解決了喝水問題。

【廠家直銷】盛源戶外3件套保暖水壺 旅行露營必備 鋁合金飯盒 ¥65 購買

爬珠峰只帶了一瓶水(上邊用雪和冰解渴),朝著珠峰挑戰自己的海拔記錄,最後爬到5800時突遇暴風雨,不得已下撤。(因為是第一次徒步穿越,基本的小爐具保溫杯都沒帶,一路就是暢飲河水,吃乾糧,以後一定要把這些裝備補上)

回到營地,靠在帳篷附近石頭旁嗑瓜子,突然其中一粒瓜子的味道使我瞬間聯想到春節時我和妹妹在家裡一起吃瓜子的情景。(是想家了吧。)

我生性愛好自由,所以我最喜歡的生活是兩種貌似矛盾的生活方式,:一種是宅在家裡,呆在至親身邊;一種是走到戶外探險,親近自然或體驗異國他鄉不一樣的風土民情。我是個標準的宅男,旅行不過是我的另外一種宅法。

登珠峰2

天黑前從珠峰腳下趕到了卓湘(嘎瑪溝起點),中途碰到幾撥人,都說我一天走不到卓湘,在夜色降臨前從山坡看到了山下谷地紮起的各色的帳篷。

這一處灌木色彩豐富,特別漂亮

嘎瑪溝1

走嘎瑪溝一出發就走錯路了,很快就在原始森林裡迷路了,不甘心回頭,硬著頭皮往前闖,路上防雨罩被茂密的樹掛掉了,幸好回去不一會找到了。後來在兩支河流交匯處看到了希望,因為下到河谷就有機會找到路。慶倖在河對岸看到隱隱約約的路,渡河時卻不小心失腳落入水中,下半身濕透,迅速脫掉褲子擰乾。半個小時後繼續出發。

中午在一河道處路消失了,沒有橋,到處是牛糞。沿著河邊上下游找了半個小時路,最後決定只能趟水過河,河水是從不遠處冰川留下來的,冷的刺骨。凍得我忍不住失聲大叫。

夏爾巴牧民打酥油。夏爾巴人主要分佈在尼泊爾和西藏陳塘地區。“只要有錢,夏爾巴人就能把你抬上珠峰”,這個民族因為攀登珠峰而聞名世界。

廠家直銷加厚折疊家用燒烤架大號黑鋼爐 戶外便攜燒烤爐商務禮品 ¥41 購買

晚上在一開闊沼澤地竟有一處牧場,兩個夏爾巴人住在那裡。雖然語言不通,用手語表達借宿意願,獲得同意。晚上他們用酥油炒蘑菇(山裡采的)和糌粑招待了我(沒有餐具,和他們一樣是用手抓著菜往嘴裡送),表示感謝我給了他們兩包壓縮餅乾。

他們應該常年住在這裡,我們很難想像這是一種怎樣的生活。簡單!

這處牧場是一個絕佳觀景平臺,山谷遠處的雪山,附近的原始森林,腳下沼澤地的稀疏高大的草甸完美的組合。可天公不作美,雪山一直躲在雲層後。

嘎瑪溝2

珠峰東坡&嘎瑪溝,其實千百年來一直是當地牧民的牧場,這一路都是牧民和他們犛牛踏出來的。只不過被西方探險家發現了這片“桃花源”。想想連接滇藏川藏的茶馬古道,連接中尼的喜馬拉雅五大溝,連接新藏的克裡雅古道,連接天山南北的夏特古道等等都是先人們生產生活開闢出來的道路,這些道路大都早已荒廢,如今成為我們當代人熱門的探險之路。

第二天路上一半是沼澤地,在一處地方出現了很多牛糞(牛道一路上主要通過牛糞來辨別道路的),因下雨很多地上全是混著牛糞的泥濘,加上雨水沖刷出很多小水溝,一不小心就走錯了路,卻一直往山上爬。對虧依靠gps軌跡半小時後找回了路。

今天一路上迷路好多次,時長時短,在原始森林裡迷路後很難分辨方向。

沒有嚮導千萬別走嘎瑪溝,後果很危險。

牛道太多導致迷路,一直往山上走,原始森林四周一樣的景色。多虧gps找回去。迷路時保持平穩心態最重要

嘎瑪溝第二天竟然看到螞蝗,墨脫錯過的螞蝗卻在這裡見到了。

晚上就在這座房子過夜,從這裡開始螞蝗就開始多了起來。

嘎瑪溝3

嘎瑪溝的路不是沿著河谷直下,而是在河谷一側上上下下。一路不停的爬坡下坡,很是費體力。

最後一天是被螞蝗暴虐的一天,之前反穿墨脫在背崩受阻,當時還可惜錯過了邂逅螞蝗。最後一天像是下螞蝗雨,停下來不一會就遍佈全身,剛開始忍心把雨披都扔了,但是身上永遠抓不完,尤其鞋上襪子上密密麻麻的還一直沿著小腿往上爬。於是除了爬到臉上脖子和手上的我會抓掉,其他的就指望趕到陳塘去解決。

走出溝看到第一個人是中尼邊境站的邊防戰士,見到他我立馬卸下背包脫光衣服,讓他幫我抓,他說害怕螞蝗,從廚房拿了鹽給我,於是自己解決。螞蝗遇到鹽後就立馬脫落了。不過因為螞蝗吸血時會分泌一種抗凝血酶,血流不止。要等個把小時才行。

邊防站旁河谷中間是一座連接中尼兩國的橋樑,橋上來來往往的人都是尼泊爾人來陳塘購買生活物資的,翻過一道不高的山梁就到了寬闊的朋曲河谷,鎮裡到處是批發店尼泊爾人從這裡購買吃穿用各種物資,然後背回去。

尼泊爾那邊也都是夏爾巴人,同一個民族被一條河流分到不同的國家。從物質生活來看我們這邊的明顯好過尼泊爾的。墨脫那邊的珞巴族門巴族因中印邊境問題也是同樣的處境。

雖然我是單獨穿越,但是珠峰東坡尤其嘎瑪溝,不建議單人前往,要不參加旅行團,要不在當地雇傭犛牛和嚮導。(後者更省錢,也更自由)

出來後接到母親電話,電話那頭母親幾乎哭著問我去哪了,怎麼打也不接電話。原來進山沒幾天一發小結婚母親打電話問我回去嗎,沒想連續打了一周打不通。妹妹說我去山裡了於是就擔心起來。很對不起母親,內疚。於是取消了後面的路程,於九月九日重陽節踏上了歸家路。

西藏,我還會再來的,下一次我會選擇騎車從拉薩出發經過藏北那曲阿裡地區(羌塘南緣)多湖地帶,到達岡仁波齊,然後新藏線去新疆走完未完成的路。

一趟西藏之旅,不能說它能怎麼改變一個人,但我相信當我走不動的那一天還會翻翻這些照片,回味這份經歷。值!此行不光是領略了大自然的各種奇美風光,而且當地“較落後”的生活方式引發了我深深的思考:在物欲橫流缺乏信仰的社會裡我們的幸福值和西藏,尼泊爾甚至印度落後地區的人們相比是不及他們的,如今我們早已習慣各種束縛,安於現狀。相比原始部落時期的生活,現在所謂的文明進步對個人積極意義有多大?西藏地區的傳統的生活方式能面對西化還能堅持多久?最後推薦一本很喜歡的書(人類簡史)。

埡口上的加烏拉山珠峰觀景台,四座八千米山峰盡收眼底。埡口有商店泡了桶速食麵,還有一座建設中的的房子,跟工地的四川工人打了招呼,晚上就在房子裡搭帳篷過了夜。(埡口也有藏族帳篷了可住宿為了省錢沒住)

可惜相機頭壞了,以後就用手機湊合。所以建議戶外旅行時保護好相機,有條件的建議帶上備用相機,有的地方可能一輩子就去一次。

2

第二天直線下山一直走到紮西宗鄉,

吃過飯,在飯店對面一家藏族旅館住下。

3

紮西宗鄉處在一個開闊的河谷地,河谷中青稞遍野在藍天白雲襯托下更是美麗。離開紮西宗河谷後河谷變窄,越來越荒涼。高大的喜馬拉雅山擋住了印度洋的水汽,好在山頂上的常年積雪和冰川把一部分水汽固存下來,消融後匯成河流滋潤荒蕪的山脈北部地方。形成幾處綠洲式的村落明珠般散落在的河谷中,晚上借宿的差村就是其中的一顆明珠。

因為受15年尼泊爾地震影響,這邊每村每戶都在災後重建中。國家援建的一排排新房成為一路上每個村最顯眼的景觀。

可愛的小孩。這邊的人們普遍還沒有洗澡的習慣,很多小孩包括一些大人都是汙頭垢臉(沒有貶義哦)

4

通過了珠峰東坡檢票站(在一個小的邊防檢查站),150門票費加80環保費(背包客在差村時走村子對面那條路是可以逃票的)

離開檢查站冒著雨走到曲當鄉,晚上很快找到一個未建成的房子搭帳篷過夜。

曲當鄉 出發

吃過早飯,準備了25個饅頭,20包壓縮餅乾,兩包火腿,一些零食,還有在日喀則提前買的兩斤牛肉幹。 向著珠峰東坡進發。

在優帕村(徒步的起點,一般都是坐車到這裡開始出發),看到很多犛牛和物資,之前以為最多只會碰到一兩撥人,沒想到在山裡就有百十號人,未免有點失落。

盛源外貿新品30L雙肩登山包 戶外防水尼龍旅行包 運動新品背包 ¥138 購買

出發路上碰到溫州來的幾個老驢,三個走在物資和其他隊友前面,他們走的是反穿線路,一路走一路聊,發現一個老落單,所以我就主動照顧他。晚上在拉則紮營。

2

在拉則碰到一支出山的德國隊伍,他們運氣不好進去幾天裡天天下雪。據說是今年天氣反常,以往這個時候是沒有這麼多雨的。

上圖是溫州團隊雇的犛牛工。答應老大哥陪他到達大本營。他們的兩個女隊員高反加上下雪,決定休息一天。也跟著蹭了一天伙食。

3

到達了措學仁瑪,這邊能同時拍攝到珠峰、洛子峰和馬卡魯三座8000米山峰倒影的地方,據說是這一路上最好的觀景平臺了,可惜天公不作美,一直下雪。

4

到了12點,天氣不定,溫州團隊出現了分歧,11點還沒決定是否出發,於是自己先走了(對老大哥失信了)。中間超過了好幾批隊伍,5點鐘到達了白當營地。

到達白當,懶得搭帳篷,直接在窄小的牛棚待了一晚

5

早上看到了日照金山和旗雲。

帳篷本來是搭在一處平坦的高地,後來一股大風過來就把帳篷吹道旁邊小溝裡了,反正是幹溝,不存在洪水風險,於是把帳篷搭在了遮風的溝裡。

盛源雙人鋁杆帳篷200*150防暴雨專業登山超輕量帳篷 ¥260 購買

登珠峰1

在5367的地方紮了營(一般遊客不會到達這裡),打算用一天時間挑戰一下自己海拔極限。(危險,勿模仿)

孤身一人,與雪山相伴,寂靜而又壯闊,只有旁邊冰川的崩塌聲和遠處雪山偶爾的雪崩聲,感覺自己是獨自面對末日的一天,但卻不會感到恐懼。

之前就擔心大本營水源問題,從白當營地河邊把3升的水袋裝滿背了上來,但兩天這點水肯定不夠,附近也沒發現水源,下面冰川水很髒,礦物質也多。後來找到一處雨水聚集的水潭,水深不過腳面,泥土礦物質含量高,挖個水坑馬上水就會被泥土染成乳白色,嘗試多個方法都不行,最後只用嘴吸一口然後吐到水袋,把水袋裝滿解決了喝水問題。

【廠家直銷】盛源戶外3件套保暖水壺 旅行露營必備 鋁合金飯盒 ¥65 購買

爬珠峰只帶了一瓶水(上邊用雪和冰解渴),朝著珠峰挑戰自己的海拔記錄,最後爬到5800時突遇暴風雨,不得已下撤。(因為是第一次徒步穿越,基本的小爐具保溫杯都沒帶,一路就是暢飲河水,吃乾糧,以後一定要把這些裝備補上)

回到營地,靠在帳篷附近石頭旁嗑瓜子,突然其中一粒瓜子的味道使我瞬間聯想到春節時我和妹妹在家裡一起吃瓜子的情景。(是想家了吧。)

我生性愛好自由,所以我最喜歡的生活是兩種貌似矛盾的生活方式,:一種是宅在家裡,呆在至親身邊;一種是走到戶外探險,親近自然或體驗異國他鄉不一樣的風土民情。我是個標準的宅男,旅行不過是我的另外一種宅法。

登珠峰2

天黑前從珠峰腳下趕到了卓湘(嘎瑪溝起點),中途碰到幾撥人,都說我一天走不到卓湘,在夜色降臨前從山坡看到了山下谷地紮起的各色的帳篷。

這一處灌木色彩豐富,特別漂亮

嘎瑪溝1

走嘎瑪溝一出發就走錯路了,很快就在原始森林裡迷路了,不甘心回頭,硬著頭皮往前闖,路上防雨罩被茂密的樹掛掉了,幸好回去不一會找到了。後來在兩支河流交匯處看到了希望,因為下到河谷就有機會找到路。慶倖在河對岸看到隱隱約約的路,渡河時卻不小心失腳落入水中,下半身濕透,迅速脫掉褲子擰乾。半個小時後繼續出發。

中午在一河道處路消失了,沒有橋,到處是牛糞。沿著河邊上下游找了半個小時路,最後決定只能趟水過河,河水是從不遠處冰川留下來的,冷的刺骨。凍得我忍不住失聲大叫。

夏爾巴牧民打酥油。夏爾巴人主要分佈在尼泊爾和西藏陳塘地區。“只要有錢,夏爾巴人就能把你抬上珠峰”,這個民族因為攀登珠峰而聞名世界。

廠家直銷加厚折疊家用燒烤架大號黑鋼爐 戶外便攜燒烤爐商務禮品 ¥41 購買

晚上在一開闊沼澤地竟有一處牧場,兩個夏爾巴人住在那裡。雖然語言不通,用手語表達借宿意願,獲得同意。晚上他們用酥油炒蘑菇(山裡采的)和糌粑招待了我(沒有餐具,和他們一樣是用手抓著菜往嘴裡送),表示感謝我給了他們兩包壓縮餅乾。

他們應該常年住在這裡,我們很難想像這是一種怎樣的生活。簡單!

這處牧場是一個絕佳觀景平臺,山谷遠處的雪山,附近的原始森林,腳下沼澤地的稀疏高大的草甸完美的組合。可天公不作美,雪山一直躲在雲層後。

嘎瑪溝2

珠峰東坡&嘎瑪溝,其實千百年來一直是當地牧民的牧場,這一路都是牧民和他們犛牛踏出來的。只不過被西方探險家發現了這片“桃花源”。想想連接滇藏川藏的茶馬古道,連接中尼的喜馬拉雅五大溝,連接新藏的克裡雅古道,連接天山南北的夏特古道等等都是先人們生產生活開闢出來的道路,這些道路大都早已荒廢,如今成為我們當代人熱門的探險之路。

第二天路上一半是沼澤地,在一處地方出現了很多牛糞(牛道一路上主要通過牛糞來辨別道路的),因下雨很多地上全是混著牛糞的泥濘,加上雨水沖刷出很多小水溝,一不小心就走錯了路,卻一直往山上爬。對虧依靠gps軌跡半小時後找回了路。

今天一路上迷路好多次,時長時短,在原始森林裡迷路後很難分辨方向。

沒有嚮導千萬別走嘎瑪溝,後果很危險。

牛道太多導致迷路,一直往山上走,原始森林四周一樣的景色。多虧gps找回去。迷路時保持平穩心態最重要

嘎瑪溝第二天竟然看到螞蝗,墨脫錯過的螞蝗卻在這裡見到了。

晚上就在這座房子過夜,從這裡開始螞蝗就開始多了起來。

嘎瑪溝3

嘎瑪溝的路不是沿著河谷直下,而是在河谷一側上上下下。一路不停的爬坡下坡,很是費體力。

最後一天是被螞蝗暴虐的一天,之前反穿墨脫在背崩受阻,當時還可惜錯過了邂逅螞蝗。最後一天像是下螞蝗雨,停下來不一會就遍佈全身,剛開始忍心把雨披都扔了,但是身上永遠抓不完,尤其鞋上襪子上密密麻麻的還一直沿著小腿往上爬。於是除了爬到臉上脖子和手上的我會抓掉,其他的就指望趕到陳塘去解決。

走出溝看到第一個人是中尼邊境站的邊防戰士,見到他我立馬卸下背包脫光衣服,讓他幫我抓,他說害怕螞蝗,從廚房拿了鹽給我,於是自己解決。螞蝗遇到鹽後就立馬脫落了。不過因為螞蝗吸血時會分泌一種抗凝血酶,血流不止。要等個把小時才行。

邊防站旁河谷中間是一座連接中尼兩國的橋樑,橋上來來往往的人都是尼泊爾人來陳塘購買生活物資的,翻過一道不高的山梁就到了寬闊的朋曲河谷,鎮裡到處是批發店尼泊爾人從這裡購買吃穿用各種物資,然後背回去。

尼泊爾那邊也都是夏爾巴人,同一個民族被一條河流分到不同的國家。從物質生活來看我們這邊的明顯好過尼泊爾的。墨脫那邊的珞巴族門巴族因中印邊境問題也是同樣的處境。

雖然我是單獨穿越,但是珠峰東坡尤其嘎瑪溝,不建議單人前往,要不參加旅行團,要不在當地雇傭犛牛和嚮導。(後者更省錢,也更自由)

出來後接到母親電話,電話那頭母親幾乎哭著問我去哪了,怎麼打也不接電話。原來進山沒幾天一發小結婚母親打電話問我回去嗎,沒想連續打了一周打不通。妹妹說我去山裡了於是就擔心起來。很對不起母親,內疚。於是取消了後面的路程,於九月九日重陽節踏上了歸家路。

西藏,我還會再來的,下一次我會選擇騎車從拉薩出發經過藏北那曲阿裡地區(羌塘南緣)多湖地帶,到達岡仁波齊,然後新藏線去新疆走完未完成的路。

一趟西藏之旅,不能說它能怎麼改變一個人,但我相信當我走不動的那一天還會翻翻這些照片,回味這份經歷。值!此行不光是領略了大自然的各種奇美風光,而且當地“較落後”的生活方式引發了我深深的思考:在物欲橫流缺乏信仰的社會裡我們的幸福值和西藏,尼泊爾甚至印度落後地區的人們相比是不及他們的,如今我們早已習慣各種束縛,安於現狀。相比原始部落時期的生活,現在所謂的文明進步對個人積極意義有多大?西藏地區的傳統的生活方式能面對西化還能堅持多久?最後推薦一本很喜歡的書(人類簡史)。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