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中華第一民宅,比故宮還大10萬平方米

王家大院, 位於山西省靈石縣城東12公里的靜升鎮, 距平遙古城35公里。 王家大院是清代民居建築的集大成者, 由靈石縣四大家族之一的太原王氏後裔:靜升王家, 於清康熙、雍正、乾隆、嘉慶年間所建, 規模宏大, 擁有“五巷”、“五堡”、“五祠堂”, 總面積達25萬平方米以上, 遠比占地15萬平方米的北京皇家故宮龐大。

王家大院現修復向遊人開放的紅門堡、高家崖堡及王氏宗祠三組建築群, 尚不足原王家大院總占地面積的四分之一, 均為清康乾嘉年間所建, 有大小院落123座, 房屋1118間, 占地面積4.5萬平方米, 是王家大院保存最為完好的建築之精華。 王家大院被譽為“華夏民居第一宅”、“民間故宮”和“山西紫禁城”, 有一“王家歸來不看院”之說。

王家大院的建築格局, 繼承了中國西周時形成的前堂後寢的庭院風格, 既提供了對外交往的足夠空間, 又滿足了內在私密氛圍的要求, 做到了尊卑貴賤有等, 上下長幼有序, 內外男女有別, 且起居功能一應俱全, 充分體現了官宦門第的威嚴和宗法禮制的規整。

高家崖建築群大小院落35座,房屋342間,主院敦厚宅和凝瑞居皆為三進四合院,每院除有高高在上的祭祖堂和兩旁的繡樓外,又都有各自的廚院、家塾院,並有共用的書院、花院、長工院、圍院。周邊堡牆緊圍,四門擇地而設。大小院落既珠聯璧合,上下左右相通的門多達65道,又獨立成章。

紅門堡建築群,似堡,又似城,依山而建。從低到高分四層院落排列,左右對稱,中間一條主幹道,形成一個很規整的"王"字造型。同時隱含"龍"的造型。堡內88座院落各具特色,無一雷同。

王家大院的磚雕、木雕、石雕題材豐富、技法嫺熟,大量採用了世俗觀念認可的各種象徵、隱喻、諧音,甚至禁忌的藝術形式,在文人、畫家、雕刻藝人的共同參與下,將花鳥魚蟲、山石水舟、典故傳說、戲曲人物或雕於磚、或刻于石、或鏤於木,體現了清代建築裝飾的風格,將儒、道、佛思想與漢族傳統民俗文化凝為一體。

王家大院的建築,有著 "貴精而不貴麗,貴新奇大雅,不貴纖巧爛漫"的特徵。且凝結著自然質樸、清新典雅、明麗簡潔的鄉土氣息。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西山雨文化

高家崖建築群大小院落35座,房屋342間,主院敦厚宅和凝瑞居皆為三進四合院,每院除有高高在上的祭祖堂和兩旁的繡樓外,又都有各自的廚院、家塾院,並有共用的書院、花院、長工院、圍院。周邊堡牆緊圍,四門擇地而設。大小院落既珠聯璧合,上下左右相通的門多達65道,又獨立成章。

紅門堡建築群,似堡,又似城,依山而建。從低到高分四層院落排列,左右對稱,中間一條主幹道,形成一個很規整的"王"字造型。同時隱含"龍"的造型。堡內88座院落各具特色,無一雷同。

王家大院的磚雕、木雕、石雕題材豐富、技法嫺熟,大量採用了世俗觀念認可的各種象徵、隱喻、諧音,甚至禁忌的藝術形式,在文人、畫家、雕刻藝人的共同參與下,將花鳥魚蟲、山石水舟、典故傳說、戲曲人物或雕於磚、或刻于石、或鏤於木,體現了清代建築裝飾的風格,將儒、道、佛思想與漢族傳統民俗文化凝為一體。

王家大院的建築,有著 "貴精而不貴麗,貴新奇大雅,不貴纖巧爛漫"的特徵。且凝結著自然質樸、清新典雅、明麗簡潔的鄉土氣息。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西山雨文化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