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報志願:如何解決孩子自己的選擇和父母期望之間的分歧

又到了高考前夕, 考生查查網小編發現每年高考結束後, 很多家庭填報志願時都會面臨這樣的問題:如果孩子考得很好, 好到想去哪個學校去哪個, 想選什麼專業選什麼;或者分數相對較低, 選擇餘地幾乎沒有, 這兩種情況下基本不存在分歧的。 但對於絕大多數考生家庭都會面臨兩代人在報志願上的爭執。

1、填報志願過程中, 孩子是主體。

家長一定要想明白一件事:是孩子上大學, 不是父母, 理應充分尊重孩子自己的意見。 父母和孩子在志願上的矛盾焦點主要集中在學校、專業和地域選擇上, 其中較多的是專業選擇上的分歧。 比如:父母覺得學醫好, 可孩子不喜歡;父母覺得女孩子讀個師範不錯, 但孩子根本不喜歡當老師等等。 在這個問題上, 我覺得還是要多聽聽孩子的想法。 相當一部分孩子進入大學後, 對學習沒興趣, 缺乏目標, 主要是因為學校或者專業不是自己喜歡的。

2、在解決分歧的過程中, 家長要克服這樣的心理:即千方百計說服孩子, 按照自己的期望去選擇, 要知道過分的干預是在剝奪孩子的選擇權。

一個人如果可以在所學專業、所從事的工作和個人興趣上取得一致是幸福的, 就像我自己學的是心理學, 喜歡的是心理學, 幹的還是和心理學相關的工作。 但事實上很多人做不到這點, 很可能幹的不是自己所學的, 或不是自己喜歡的。 做任何事都需要動力, 而興趣、喜歡是一種持久的動力, 特別是在遭遇挫折和困難時。

如果家長通過各種方式最終讓孩子服從了自己的想法, 其結果有可能更嚴重。 因為在大學工作, 看到太多這樣的學生, 他們或者表現為:由於沒興趣,

大學的學習變得缺乏主動性, 得過且過;也有的因為所學課程難度較大, 如父母選的醫學院, 可孩子的化學生物高中就成績不理想, 大學更是學不進去, 結果掛科頻出, 導致厭學、退學, 甚至出現一些心理問題, 如焦慮、抑鬱等。

當然, 孩子的選擇也並非都是正確的, 由於年齡、閱歷等原因, 孩子的想法有時難免理想化, 即使這樣, 家長也要心平氣和地與孩子溝通, 把自己的觀點清晰地表達出來供孩子參考, 或者和孩子一起去向專業人士諮詢。

3、夢想願望和志願之間的關係

如今是多元開放的資訊時代, 在這個時代成長起來的孩子的夢想也是多元的。 孩子有很多接受資訊和被各種資訊影響的管道,

有自己的夢想和願望, 更有崇拜偶像和理想職業, 並為此產生濃厚的興趣、熱烈的嚮往和不懈的追求。 但是願望夢想是不是就是所要填報的專業?這個問題是要家長和孩子一起經過全面、理智地分析和思考, 最終達成一致。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