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區塊鏈是下一個龐氏騙局?

一個名為“警惕:區塊鏈的中國騙局”的媒體專題, 赤裸裸地指責區塊鏈是下一個龐氏騙局。 而中國工商銀行前行長楊凱生發表講話指出“要避免陷入對區塊鏈的傳染病狂熱”, 並指出了區塊鏈邏輯規則存在先天漏洞的同時效率也存在問題。

區塊鏈技術從原理上具有去中心化、去信任、匿名、透明、不可篡改等多種特點, 這些特點使得很多技術、金融界人士認為其能擔當未來全新金融基礎架構的重任, 不僅可以使SWIFT這樣的機構如坐針氈, 甚至可以顛覆傳統金融行業, 同時比特幣運行至今從未發生過宕機事件,

更是引發了人們對其業務連續性和可靠性的追捧。

然而, 區塊鏈的固有缺陷也十分明顯, 存在著記帳效率低下與“51%算力攻擊”的原生缺陷。 但有缺陷就有優化行為, 特別是針對金融行業的應用。 此外, 還可通過投票機制隨機產生記帳結點,

避免純粹依靠計算能力優勢進行記帳權的搶奪。

在金融資產交易環節中, 區塊鏈的技術優勢:

1、安全性更高, 杜絕蘿蔔章:

區塊鏈技術提升了整體資料的透明度。 每個節點有相同的副本, 因此資料均為公開透明。

實現資料的精確追蹤。 基於區塊鏈的鏈式結構, 每一個資料都可以回溯。

可以長期保存。 極高冗餘(指通過多重備份來增加系統的可靠性)使得系統具有極強的健壯性。 單一節點的資料丟 失可以通過相鄰節點實現資料恢復, 安全性更高。

不可篡改。 因為系統會自動比較, 認為相同數量最多的帳本是真帳本, 少部分和別人數量不一樣的帳本是虛假帳本。 在這種情況下, 任何人篡改自己的帳本都沒有意義, 除非能夠篡改整個系統裡面大部分節點。

2、提升效率, 降低成本:

技術代替仲介可以極大降低管理成本。 區塊鏈技術免去了多機構間校驗各類資產真實性的步驟。 很多反復的票據驗真、資料核對、誤差排查、甚至定期審計工作將不再需要, 所有機構使用同一本帳簿, 可以極大提高效率。

鏈條上的環節自動執行, 省時省力。

然而這樣差異化的技術變革所伴生是新的技術風險, 這些潛在的風險都制約了區塊鏈技術在資產交易中的進一步應用:

1、性能問題:速度和安全難以兩全其美

在分散式、一致性保證的前提下, 區塊鏈交易的性能存在瓶頸, 暫時無法滿足大規模即時交易的需要。 隨著鏈中節點數的增加, 區塊鏈同步的效率的確會下降。

改善的方向有兩種, 一方面硬體成本在不斷下降, 現在高配置伺服器的租用越來越廉價;另一方面可以通過演算法(比如交易只要其中部分節點確認即可)優化確認速度。 然而整體來看目前區塊鏈實踐基本都是圍繞一些交易頻率較低的場外交易進行, 尚不能勝任場內交易的需求。

2、安全問題:技術風險成為最大挑戰

安全是區塊鏈技術的主要特色, 在用戶的私密金鑰保密的前提下這一優勢是成立的。 然而由於區塊鏈中用戶得私密金鑰完全由自己保存, 並不存儲於任何中心化的交易所, 因此用戶私密金鑰丟失後的補發和身份驗證就成為重要問題, 也潛藏了一定的風險。 曾經世界上最大的交易所Mt.Gox因為駭客攻擊導致巨額資產損失以至倒閉,

2016年8月知名交易所Bitfinex也因為多重簽名缺陷損失約12萬個比特幣, 並要求由所有用戶共擔損失。 從某種程度上說, 區塊鏈技術在杜絕了一部分操作風險和信用風險的同時, 也帶來了新的技術風險。

但區塊鏈的不完美也絕不意味著是一場騙局。 乙太坊硬分叉時間確實形式上篡改了乙太幣去向, 但這一事件是由網路參與者共同投票決定的, 說到底這是一種共識機制。 工商銀行前行長楊凱生曾撰文指出區塊鏈固有缺陷, 並提出了避免“浮躁”與“狂熱”, 並非在否定區塊鏈本身。 而“警惕:區塊鏈的中國騙局”的專題, 壓根是一個赤裸裸的標題黨, 其用大量篇幅抨擊了區塊鏈, 認為在征信和反欺詐領域的應用似乎暫時看不到大的作用, 僅此而已。所以,對於一個尚不完美的區塊鏈技術,將其定性為騙局還為時尚早,因為我們難以知曉其將走向何處,終點在何方。

僅此而已。所以,對於一個尚不完美的區塊鏈技術,將其定性為騙局還為時尚早,因為我們難以知曉其將走向何處,終點在何方。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