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長沙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長沙市位於湖南省東部偏北, 湘江下游和長瀏盆地西緣。 介於東經111°53′~114°15′, 北緯27°51′~28°41′之間。 東鄰江西省宜春、萍鄉兩市, 南接株洲、湘潭兩市,

西連婁底、益陽兩市, 北抵岳陽、益陽兩市。 東西長約230公里, 南北寬約88公里。 幅員面積1.1819萬平方公里, 其中城區面積2185平方公里。

地質特徵

長沙市境內地質特徵是:地層出露齊全, 花崗岩體廣布, 地質構造複雜, 各個地質歷史時期的地層在長沙市均有出露, 最古老的地層大約是10億年以前形成的。 約6億年前, 長沙是茫茫大海, 但海水不深。 以後, 海水逐步由東而西退出, 瀏陽、長沙與望城大部分地區升出海面, 成為江南古陸的西北緣。 距今約1.4億年, 長沙地區海浸結束, 上升成為陸地, 由於地殼運動與地質構造的影響, 形成長條形的山間坳陷盆地——長(沙)平(江)盆地。 新生代開始, 整個長平盆地上升為陸地。 距今約350萬年前, 地球上發生第三次冰期,

瀏陽保留冰川地貌遺跡。

地形地貌

長沙市地貌總的特徵是:地勢起伏較大, 地貌類型多樣, 地表水系發育。 長沙市東北是幕阜~羅霄山系的北段, 西北是雪峰山餘脈的東緣, 中部是長衡丘陵盆地向洞庭湖平原過渡地帶。 東北、西北兩端山地環繞, 地勢相對高峻, 中部遞降趨於平緩, 略似馬鞍形, 湘江由南而北斜貫中部, 南部丘崗起伏, 北部平坦開闊, 地勢由南向北傾斜, 形如一個向北開口的漏斗。 城內為多級階地組成的坡度較緩的平崗地帶, 湘江中的橘子洲長5公里。

長沙市東有連雲山、大圍山、九嶺山等呈東北~西南走向作雁行狀排列, 峽谷平行相間, 海拔800米以上山峰有50多座, 最高峰七星嶺海拔1607.9米。 長沙西有海拔800米以上的山峰13座,

望城區喬口湛湖的海拔23.5米, 為長沙市最低點;最高點與最低點相差1584.4米。 在平崗區有孤峰高聳, 與周圍平地顯現較大的高低差異。

氣候

長沙屬亞熱帶季風氣候, 氣候特徵是:氣候溫和, 降水充沛, 雨熱同期, 四季分明。 長沙市區年平均氣溫17.2℃, 各縣16.8℃—17.3℃, 年積溫為5457℃, 市區年均降水量1361.6毫米, 各縣年均降水量1358.6~1552.5毫米。 長沙夏冬季長, 春秋季短, 夏季約118—127天, 冬季117—122天, 春季61—64天, 秋季59—69天。 春溫變化大, 夏初雨水多, 伏秋高溫久, 冬季嚴寒少。 3月下旬至5月中旬, 冷暖空氣相互交綏, 形成連綿陰雨低溫寡照天氣。 從5月下旬起, 氣溫顯著提高, 夏季日平均氣溫在30℃以上有85天, 氣溫高於35℃的炎熱日, 年平均約30天, 盛夏酷熱少雨。 9月下旬後, 白天較暖, 入夜轉涼, 降水量減少,

低雲量日多。 從11月下旬至第二年3月中旬, 節屆冬令, 長沙氣候平均氣溫低於0℃的嚴寒期很短暫, 全年以1月最冷, 月平均為4.4℃—5.1℃, 越冬作物可以安全越冬, 緩慢生長。

土壤

長沙土壤種類多樣, 可劃分9個土類、21個亞類、85個土屬、221個土種, 總面積1366.2萬畝, 其中, 以紅壤、水稻土為主, 分別占土壤總面積的70%與25%。 其餘還有菜園土、潮土、山地黃壤、黃棕壤、山地草甸土、石灰土、紫色土等, 適宜多種農作物生長。

水文

長沙市的河流大都屬湘江水系, 除了湘江外, 還有匯入湘江的支流有15條, 主要有瀏陽河、撈刀河、靳江和溈水河。 支流河長5公里以上的有302條, 其中湘江流域289條。 按支流分級:一級支流24條, 二級支流128條, 三級支流118條, 四級支流32條;另有13條屬資江水系;形成相當完整的水系,

河網密佈。 長沙水文特徵:水系完整, 河網密佈;水量較多, 水能資源豐富;冬不結冰, 含沙量少。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