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揭秘:校園貸,你傷不起……

導 讀

近期發生學生因非法校園貸而背上巨額欠款的事件, 有的學生因欠款而離校出走;有的學生不得已向父母求助, 家庭因孩子欠款亦深受困擾;更有一些不法放貸分子, 引誘年輕女性手持身份證件拍攝下自己的裸體照片(甚至不雅的色情視頻, 這些稱之為裸條)作為抵押物, 因而出現了女學生因無法償還“裸貸”, 不堪被放貸方的騷擾而選擇自殺的極端事件, 實在令人痛心疾首。

4月11日, 廈門某學院大二在校女學生如夢(化名)因做微商虧錢, 從一平臺裸貸借走57萬而捲入校園貸, 因不堪還債壓力和催債電話騷擾, 選擇自殺。 而涉案的“今借到”協力廠商網貸平臺, 只需註冊帳號就可向註冊者互借, 即借即到, 不需綜合考量申請人的信用和資產。

大二學習生小菲(化名)因急需用錢想到了網貸。 小菲在一個借款平臺通過補借條的方式借了2000元, 周息為30%。

一周之後, 由於未能按時還款, 她又通過另一借款平臺用同樣的方式繼續借款還利息, 就這樣, 在短短的三個月裡, 她的欠款從2000元變成了驚人的10萬餘元, 被拉入了高利網貸的“深淵”。

一、認識校園貸

“校園貸”主要是指在校學生通過針對大學生的網路貸款金融機構和平臺在網上申請獲得信用貸款的方式。

校園貸平臺, 大致分為三大種類:一是專門針對大學生的分期購物平臺, 二是P2P貸款平臺, 三是傳統電商平臺。 大學生借款大致有三種類型:一是繳納學費和基本生活費;二是用作創業資金;三是消費甚至是不合理消費、不良用途。

隨著2009年銀監會出臺的《關於進一步規範信用卡業務的通知》叫停大學生信用卡, 大學生辦理信用卡門檻變高後, 大量的線下貸款公司通過轉型和線上包裝, 以低門檻的信貸模式逐漸將業務延伸至校園, 大學生難以從銀行取得資金, 校園貸等應運而生。 校園貸平臺信譽良莠不齊, 加上大學生社會經驗少, 自我保護意識弱, 缺乏金融理財知識, 使部分不法分子有可乘之機。 因此, 通過校園貸進行的詐騙案件才屢見不鮮。

二、校園貸裡隱藏的套路

1、無孔不入的虛假廣告

2、額度小,期限短,利息低

低門檻、高利率、無擔保、無抵押,幾乎成為了校園貸的專用廣告詞,“額度小”是為了迎合大學生的借款需求;“期限短”是為了間接提高貸款利息,而且短期的總利息看起來不會很高,大學生也比較容易接受。但如果真正計算貸款成本,費用是非常高的,因為它還包括了手續費及其他費用。若借款學生未按時還款,日益累積還款能力將受影響。

3、向另一家借貸公司借款,令債務越滾越大

若借款學生無法償還貸款,借貸公司會主動為其介紹到另外一家借貸公司借錢,來償還自家公司的欠款。這就意味著拆了東牆補西牆,借款人將簽下更高額的欠款合同,借款人的債務如雪球般越滾越大。然後,借貸公司還會用各種藉口挖坑,比如還款時藉故到外地,讓借款人無法聯繫到;或是違約的條款設置得非常苛刻,比如“逾期還款”的時限是按小時甚至分鐘計算,令借款人的債務翻著倍地往上漲。

4、規避法律風險作假流水,留有一手

由於高利貸是不受法律保護的,為了規避法律風險,這些貸款公司往往留有一手。如在借款過程中,一些貸款公司先將承諾的款項打入借款人的帳戶,然後再讓借款人取出來,再從中取走一部分錢,留下銀行流水作為證據,最後借款人拿到手的錢並沒有承諾的那麼多,但實際還款金額卻是承諾的借款數額。如與借款人一同到銀行轉帳,他們先將欠條上允諾的金額10萬元打入借款人卡中,接著讓借款人取出,然後拿走其中的2萬元,而借款人卻沒有拿到還款單。最後借款人實際到手的錢只有8萬元,但是銀行流水卻顯示有10萬元進賬。

三、識別非法校園貸借款陷阱

互聯網金融借助網路大潮迅猛發展,但是在發展的同時亦暴露其風險,因此從校園貸平臺借款,一定要瞭解清楚細節,並簽署正規合同,學會自己保護自己。面對隨時可能出現的校園貸詐騙風險,作為校園貸平臺的真實用戶--大學生們,又該如何應對呢?

1、看平臺是否具有資質。一定要選擇有資質、信譽度良好、操作流程規範、審核機制健全的大平臺。

2、詳細瞭解利率、還款期限、逾期後果等細節,避免陷入高利貸陷阱。大學生在辦理“校園貸”業務時,往往只關注儘快辦理相關借貸手續,完成借貸交易,在其違約責任及還款部分就疏忽,但非法校園貸一旦出現逾期,隨之而來的“違約金”十分驚人。對於聲稱手續簡單快捷,不用抵押,直接用身份證就能申請貸款的校園貸務必小心,往往是個陷阱,切記天下不會餡餅。

3、評估並制定合理的還款計畫,借款時要考量自己的償還能力,合理選擇借款金額,注意規避逾期風險,按時還款,培養自己的信用意識,否則得不償失;考慮還款能力的同時,也要做好特殊情況下逾期的應對準備,一旦逾期造成還款壓力,應該正面對待,積極應對,通過勤工儉學或兼職等形式努力還款,不逃避、不推卸責任,給自己樹立一個良好的信用形象。

大學生因社會閱歷較淺,收入來源窄、風險承受能力弱,缺乏金融風險意識,不會計算實際利率,加上有些非法“校園貸”在明知對方沒有還款能力的情況下,仍然以低門檻、借貸快、無擔保等特點進行誘騙,使大學生陷入困局。大學生應該學會保護自己,珠海網警提醒:

1、樹立正確觀念,學習金融知識

大學生應樹立正確的價值觀、理性的消費觀,量入為出;積極學習金融知識,提高風險識別能力、風險防範意識;面對平臺所稱的低息、高額度、無抵押信貸產品要有辨別能力,對可能面對的後果有清醒的認識;結合自身需要,選擇最恰當、對自己最有利的借款方式。

2、警惕個人資訊洩露,提高隱私保護意識

網路時代,不洩露個人資訊是自我保護的關鍵,有的學生出於同學情誼而將個人身份資訊提供給從事網路貸“校園代理”職務的同學沖業績,或者直接借給有大額貸款需求的同學消費、套現,甚至手持身份證拍照、拍視頻説明其通過借貸審核,簽署未細看的借款協定……

3、用法律武器保護自己

學生在借貸時要切實考量自己的債務清償能力,認真評估借款條件是否合理、合法,堅決拒絕“裸照”等不合理的要求。

法律上所保護的民間借貸,合法的利息標準是每個月不能超過兩分(2%),只要超出每個月兩分利標準的費用,即使貸款方步步緊逼,也有權拒絕支付。

一些學生誤入借貸陷阱後,沒有能力償還貸款,而受到放貸人散佈個人隱私、損害名譽威脅逼迫時,應該用法律武器保護自己!放貸者已經涉嫌非法經營,再使用敲詐勒索等不法手段回收貸款,更是觸犯法律,一旦發現放貸者有運用不法或者不良的方式來催款,可及時向公安機關報案,或者向校方反映請求他們幫助。

2、額度小,期限短,利息低

低門檻、高利率、無擔保、無抵押,幾乎成為了校園貸的專用廣告詞,“額度小”是為了迎合大學生的借款需求;“期限短”是為了間接提高貸款利息,而且短期的總利息看起來不會很高,大學生也比較容易接受。但如果真正計算貸款成本,費用是非常高的,因為它還包括了手續費及其他費用。若借款學生未按時還款,日益累積還款能力將受影響。

3、向另一家借貸公司借款,令債務越滾越大

若借款學生無法償還貸款,借貸公司會主動為其介紹到另外一家借貸公司借錢,來償還自家公司的欠款。這就意味著拆了東牆補西牆,借款人將簽下更高額的欠款合同,借款人的債務如雪球般越滾越大。然後,借貸公司還會用各種藉口挖坑,比如還款時藉故到外地,讓借款人無法聯繫到;或是違約的條款設置得非常苛刻,比如“逾期還款”的時限是按小時甚至分鐘計算,令借款人的債務翻著倍地往上漲。

4、規避法律風險作假流水,留有一手

由於高利貸是不受法律保護的,為了規避法律風險,這些貸款公司往往留有一手。如在借款過程中,一些貸款公司先將承諾的款項打入借款人的帳戶,然後再讓借款人取出來,再從中取走一部分錢,留下銀行流水作為證據,最後借款人拿到手的錢並沒有承諾的那麼多,但實際還款金額卻是承諾的借款數額。如與借款人一同到銀行轉帳,他們先將欠條上允諾的金額10萬元打入借款人卡中,接著讓借款人取出,然後拿走其中的2萬元,而借款人卻沒有拿到還款單。最後借款人實際到手的錢只有8萬元,但是銀行流水卻顯示有10萬元進賬。

三、識別非法校園貸借款陷阱

互聯網金融借助網路大潮迅猛發展,但是在發展的同時亦暴露其風險,因此從校園貸平臺借款,一定要瞭解清楚細節,並簽署正規合同,學會自己保護自己。面對隨時可能出現的校園貸詐騙風險,作為校園貸平臺的真實用戶--大學生們,又該如何應對呢?

1、看平臺是否具有資質。一定要選擇有資質、信譽度良好、操作流程規範、審核機制健全的大平臺。

2、詳細瞭解利率、還款期限、逾期後果等細節,避免陷入高利貸陷阱。大學生在辦理“校園貸”業務時,往往只關注儘快辦理相關借貸手續,完成借貸交易,在其違約責任及還款部分就疏忽,但非法校園貸一旦出現逾期,隨之而來的“違約金”十分驚人。對於聲稱手續簡單快捷,不用抵押,直接用身份證就能申請貸款的校園貸務必小心,往往是個陷阱,切記天下不會餡餅。

3、評估並制定合理的還款計畫,借款時要考量自己的償還能力,合理選擇借款金額,注意規避逾期風險,按時還款,培養自己的信用意識,否則得不償失;考慮還款能力的同時,也要做好特殊情況下逾期的應對準備,一旦逾期造成還款壓力,應該正面對待,積極應對,通過勤工儉學或兼職等形式努力還款,不逃避、不推卸責任,給自己樹立一個良好的信用形象。

大學生因社會閱歷較淺,收入來源窄、風險承受能力弱,缺乏金融風險意識,不會計算實際利率,加上有些非法“校園貸”在明知對方沒有還款能力的情況下,仍然以低門檻、借貸快、無擔保等特點進行誘騙,使大學生陷入困局。大學生應該學會保護自己,珠海網警提醒:

1、樹立正確觀念,學習金融知識

大學生應樹立正確的價值觀、理性的消費觀,量入為出;積極學習金融知識,提高風險識別能力、風險防範意識;面對平臺所稱的低息、高額度、無抵押信貸產品要有辨別能力,對可能面對的後果有清醒的認識;結合自身需要,選擇最恰當、對自己最有利的借款方式。

2、警惕個人資訊洩露,提高隱私保護意識

網路時代,不洩露個人資訊是自我保護的關鍵,有的學生出於同學情誼而將個人身份資訊提供給從事網路貸“校園代理”職務的同學沖業績,或者直接借給有大額貸款需求的同學消費、套現,甚至手持身份證拍照、拍視頻説明其通過借貸審核,簽署未細看的借款協定……

3、用法律武器保護自己

學生在借貸時要切實考量自己的債務清償能力,認真評估借款條件是否合理、合法,堅決拒絕“裸照”等不合理的要求。

法律上所保護的民間借貸,合法的利息標準是每個月不能超過兩分(2%),只要超出每個月兩分利標準的費用,即使貸款方步步緊逼,也有權拒絕支付。

一些學生誤入借貸陷阱後,沒有能力償還貸款,而受到放貸人散佈個人隱私、損害名譽威脅逼迫時,應該用法律武器保護自己!放貸者已經涉嫌非法經營,再使用敲詐勒索等不法手段回收貸款,更是觸犯法律,一旦發現放貸者有運用不法或者不良的方式來催款,可及時向公安機關報案,或者向校方反映請求他們幫助。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