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小橋流水 古韻蘇州

君到姑蘇間, 人家皆枕河。 故宮閑地少, 水巷小橋多。 淅淅瀝瀝的小雨、潮濕幽暗的石板路、斑駁滄桑的烏篷船、精巧美麗的園林古宅、細軟甜美的吳言儂語, 就是蘇州帶給人們的印象。

拙政園

拙政園, 江南園林的代表, 蘇州園林中面積最大的古典山水園林。 位於蘇州市東北街一百七十八號, 始建于明朝正德年間。 拙政園, 這一大觀園式的古典豪華園林, 以其佈局的山島、竹塢、松崗、曲水之趣, 被勝譽為“天下園林之典範”。 該園是中國四大名園之首、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全國特殊遊覽參觀點之一、世界文化遺產, 迄今為止同時具備這四項桂冠的全國僅拙政園一家。 拙政園中現有的建築, 大多是清咸豐九年(1850年)拙政園成為太平天國忠王府花園時重建, 至清末形成東、中、西三個相對獨立的小園。

寒山寺

寒山寺始建于南朝蕭梁代天監年間(西元502-519年), 初名“妙利普明塔院”。 相傳唐代高僧寒山自天臺山國清寺來此住持, 唐代貞觀年間改名為寒山寺, 成為吳中名刹。 唐代詩人張繼舉棹歸裡, 夜泊楓橋, 一首《楓橋夜泊》膾炙人口, 寒山鐘聲傳播中外。 寺內古跡甚多, 有張繼詩的石刻碑文, 寒山、拾得的石刻像, 文徵明、唐寅所書碑文殘片等。

桃花塢大街

唐、宋時期, 蘇州城西北隅閶、齊門之間遍栽桃樹, 稱為桃花塢, 旁有桃花河, 是當時春遊賞花的勝地。 宋朝太師章粢父子在此築別業, 亦稱桃花塢。 後人就以此作為街名。 後又因風流才子唐伯虎與沈九娘移居于此並寫下《桃花庵歌》而成名。

山塘街

山塘街東起閶門渡僧橋, 西至蘇州名勝虎丘山的望山橋, 長約七裡, 所以蘇州俗語說“七裡山塘到虎丘”。 山塘街歷史悠久, 它始建于唐代寶歷年間, 至今已有一千一百餘年。 據傳說是唐代大詩人白居易所建, 山塘街一直被譽為“姑蘇第一名街”。

山塘街因其獨特的地理位置和優越的水陸交通條件, 曾是明清時期中國商貿、文化最為發達的街區之一。 街道呈水陸並行、河街相鄰的格局, 建築精緻典雅、疏朗有致, 街面店肆林立, 會館集聚, 再現了山塘街的盛世繁華。 有民歌唱道:“上有天堂, 下有蘇杭。 杭州有西湖, 蘇州有山塘。 兩處好地方, 無限好風光。 ”這便是對山塘街的生動寫照。

木瀆

蘇州城西太湖之濱有座水鄉古鎮。相傳春秋末年,吳越紛爭,越國戰敗,越王勾踐施用“美人計”,獻美女西施于吳王。吳王夫差專寵西施,特地為她在秀逸的靈岩山頂建造館娃宮,又在紫石山增築姑蘇台,“三年聚材,五年乃成”,源源而來的木材堵塞了山下的河流港瀆,“木塞於瀆”,木瀆之名由此而來,木瀆也成了歷來文人墨客遊歷之佳處。

書院巷

相傳書院為魏了翁(人稱鶴山先生)所創。書院址於明永樂年間改為巡撫大臣行館,清代巡撫成為地方常設長官後,在此設江蘇巡撫衙門,是駐蘇州品級最高、規模最大的官署。

獅子林

獅子林為蘇州四大名園之一,元代至正二年(西元1342年),元末名僧天如禪師維則的弟子相率出資,買地結屋,以居其師。因園內林有竹萬固,竹下多怪石,狀如狻猊(獅子)者;又因天如禪師維則得法於浙江天目山獅子岩普應國師中峰,為紀念佛徒衣缽、師承關係,取佛經中獅子座之意,故名師子林、獅子林。

留園

留園原是明嘉靖年間太僕寺卿徐時泰的東園,園內假山為疊石名家周秉忠(時臣)所作。清嘉慶年間,劉恕以故園改築,名寒碧山莊,又稱劉園。同治年間盛旭人其兒子即盛宣懷(清著名實業家政治家,北洋大學(天津大學)南洋公學(上海交通大學)創始人)購得,重加擴建,修葺一新,取留與劉的諧音,始稱留園。

晚清著名學者俞樾作《留園遊記》稱其為吳下名園之冠。留園內建築的數量在蘇州諸園中居冠,廳堂、走廊、粉牆、洞門等建築與假山、水池、花木等組合成數十個大小不等的庭園小品。其在空間上的突出處理,充分體現了古代造園家的高超技藝、卓越智慧和江南園林建築的藝術風格和特色。

觀前街

因為它就是道觀前面的一條街。想來古代道觀前必是終日善男信女不絕,所以道觀所在之處自然成為商業的中心。

十全街

原名十泉街,始稱于宋,因舊有十口井得名,後改十全街。也有一說,自號“十全老人”的乾隆下江南曾來過這裡,遂易名為“十全”。

幹將路

相傳,吳國人幹將與其妻莫邪善於鑄劍,他們曾鑄有一對鋒利無比的寶劍,一名幹將,一名莫邪,都獻給了吳王闔閭。後來,幹將、莫邪被做為利劍的代稱。為了紀念幹將,古代蘇州人把與幹將墓相近的古城正東城門稱為“幹將門”,後又改為今天的相門。一九八二年,蘇州古城進行改造,並命名為“幹將路”。幹將莫邪鑄劍的熊熊烈火早已經灰飛煙滅了,但在這裡有一條路名永遠記下了這段歷史傳說。

皇廢基

元末張士誠割據稱王,大興土木,巍峨壯觀遠勝於前朝。可惜好景不長,張吳王最終敗給了朱元璋。城破之日,他將愛姬美妾驅趕到齊雲樓,放火焚燒,火勢蔓延,轉眼之間,連座偌大的皇宮也燒得精光,於是這座出盡風頭的千年城中城,終於灰飛煙滅,只給後人留下一個皇廢基的地名。

綜合整理 / 趙琪

蘇州城西太湖之濱有座水鄉古鎮。相傳春秋末年,吳越紛爭,越國戰敗,越王勾踐施用“美人計”,獻美女西施于吳王。吳王夫差專寵西施,特地為她在秀逸的靈岩山頂建造館娃宮,又在紫石山增築姑蘇台,“三年聚材,五年乃成”,源源而來的木材堵塞了山下的河流港瀆,“木塞於瀆”,木瀆之名由此而來,木瀆也成了歷來文人墨客遊歷之佳處。

書院巷

相傳書院為魏了翁(人稱鶴山先生)所創。書院址於明永樂年間改為巡撫大臣行館,清代巡撫成為地方常設長官後,在此設江蘇巡撫衙門,是駐蘇州品級最高、規模最大的官署。

獅子林

獅子林為蘇州四大名園之一,元代至正二年(西元1342年),元末名僧天如禪師維則的弟子相率出資,買地結屋,以居其師。因園內林有竹萬固,竹下多怪石,狀如狻猊(獅子)者;又因天如禪師維則得法於浙江天目山獅子岩普應國師中峰,為紀念佛徒衣缽、師承關係,取佛經中獅子座之意,故名師子林、獅子林。

留園

留園原是明嘉靖年間太僕寺卿徐時泰的東園,園內假山為疊石名家周秉忠(時臣)所作。清嘉慶年間,劉恕以故園改築,名寒碧山莊,又稱劉園。同治年間盛旭人其兒子即盛宣懷(清著名實業家政治家,北洋大學(天津大學)南洋公學(上海交通大學)創始人)購得,重加擴建,修葺一新,取留與劉的諧音,始稱留園。

晚清著名學者俞樾作《留園遊記》稱其為吳下名園之冠。留園內建築的數量在蘇州諸園中居冠,廳堂、走廊、粉牆、洞門等建築與假山、水池、花木等組合成數十個大小不等的庭園小品。其在空間上的突出處理,充分體現了古代造園家的高超技藝、卓越智慧和江南園林建築的藝術風格和特色。

觀前街

因為它就是道觀前面的一條街。想來古代道觀前必是終日善男信女不絕,所以道觀所在之處自然成為商業的中心。

十全街

原名十泉街,始稱于宋,因舊有十口井得名,後改十全街。也有一說,自號“十全老人”的乾隆下江南曾來過這裡,遂易名為“十全”。

幹將路

相傳,吳國人幹將與其妻莫邪善於鑄劍,他們曾鑄有一對鋒利無比的寶劍,一名幹將,一名莫邪,都獻給了吳王闔閭。後來,幹將、莫邪被做為利劍的代稱。為了紀念幹將,古代蘇州人把與幹將墓相近的古城正東城門稱為“幹將門”,後又改為今天的相門。一九八二年,蘇州古城進行改造,並命名為“幹將路”。幹將莫邪鑄劍的熊熊烈火早已經灰飛煙滅了,但在這裡有一條路名永遠記下了這段歷史傳說。

皇廢基

元末張士誠割據稱王,大興土木,巍峨壯觀遠勝於前朝。可惜好景不長,張吳王最終敗給了朱元璋。城破之日,他將愛姬美妾驅趕到齊雲樓,放火焚燒,火勢蔓延,轉眼之間,連座偌大的皇宮也燒得精光,於是這座出盡風頭的千年城中城,終於灰飛煙滅,只給後人留下一個皇廢基的地名。

綜合整理 / 趙琪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