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吳曉波:共用單車可能是一個冷笑話

本文已獲得吳曉波頻道(ID:wuxiaobopd)授權, 作者吳曉波。

1

本周, 上海市交通委集中約談多家共用單車公司, 溝通了幾個議題, 同時通知大家,

同學們服務市民的積極性實在太高了, 上海市開展共用單車業務的企業超過30家, 市中心的共用單車已經45萬輛, 飽和了, 拜託大家投放時考慮一下偏遠地區。

也是在本周, 一家共用單車在浙江大學校區投放自行車, 豪放地宣佈9.9元包一個學期, 而由阿裡巴巴參股的一家公司更是宣佈, 只要憑支付寶信用積分就可以免單騎車;

還是在本周, 各色共用單車被亂停、毀壞和肢解的照片頻刷朋友圈, 一派正在被徹底玩壞的“歡快”景象;

仍是在本周, 有人質疑共用單車的盈利模式可能是“金融集資”, 據說已經有近四十億資金被鎖在各家公司的帳戶上;

最後在本周, Google發佈了一條短視頻;它研發的人工智慧單車正式上街, 這款車無需乘騎, 就可以自動達到指定地點。

2

共用單車是2016年TMT領域唯一的亮點, 不過現在看來, 它很可能是一個冷笑話。

由摩拜和ofo發動的這場“單車革命”, 其實與“共用”沒有半毛錢的關係, 它既非對社會存量資源的啟動, 也不可能帶來所謂的社交增值, 現在可能需要大家集思廣益,

替它重新想一個新的名字出來。

互聯網經濟最本質性的競爭模式之一, 是認知領先和環境通吃, 這也是美團、點評以及滴滴等公司為什麼頻出補貼殺招的原因, 可是在單車市場上, 環境不但不可能被通吃, 更可能因進入成本的低廉而造成競爭秩序的徹底敗壞。

看到網上流傳的那些毀壞照片, 我的直覺不是“這屆人民不行”, 而隱約認定這是同行主動破壞的結果。 在過去的三十年裡, 家電、飲料以及網吧市場上的搏殺流血事件從未斷絕。 如果在某一天, 看到單車公司員工當街對毆, 互相指責, 我一點也不會吃驚。

更令人懷疑的是, 公共單車服務啟兆於歐洲, 我的家鄉杭州是最早引入這個模式的城市, 其運營本質是一項非盈利性公共配套服務。 當那麼多貪婪的風險投資聚賭於此的時候, 初心扭曲, 模式怪誕, 已成一個不可救藥的爛泥地。

3

半年多前, 曾有一位著名投資人興奮地向我解讀共用單車的盈利模式, 他剛剛搶到了投資一家單車公司的份額,

據說那是一個打破頭的壯觀場景。

一輛單車投放市場, 如果能夠綁定十個用戶, 押金收入就是2000元, 而其製造成本會越來越低, 單從財務模型上看, 這也是一門現金流很可觀的生意。 如果他的介紹屬實, 那麼, 向城市投放一輛單車, 其實是投放了一台流動的吸儲機, 單車公司遲早將“轉型”為金融租賃公司。

就在上個月, 我還請一位投資了摩拜的風險投資人上“吳曉波頻道”的視頻節目, 再次聽人解讀單車模式。 在他的推理中, 摩拜其實是一家硬體公司, 單車的競爭最終將回歸于製造成本和技術性能的競爭。

在投資人的算盤中, 與這一行業強關聯的資料, 也許是生產成本、維修成本、日騎率、單車押金綁定人數和投放飽和邊界。

可是如今看來,對行業發展影響更大的倒是那些外部性因素,如產能過剩、進入市場的低門檻以及競爭者之間的道德底線低下,這些企業根本無法控制的不確定性,將讓這一行業早早地陷入無序而無奈的泥潭。

唯一可能的拯救之道,是地方政府推出特許進入制度,先讓競爭有序,再謀求可持續的共生性發展。如果這樣的話,政策尋租和擴張瓶頸就又浮現為新的難題。

但是即便如此,公共單車的盈利模式仍然是一個極大的挑戰。

一年以來的單車熱潮,由盛而亂,似乎預示著互聯網商業創新模式的式微,在IT工具日漸普及和免費化的今天,缺乏核心內容和技術支撐的模式創新已經險象環生。

也許在不久的將來,因為我的判斷失誤,這篇短小的專欄成為一個冷笑話。

其實,我挺期待那一天真的會到來。

共用單車 盈利模式

可是如今看來,對行業發展影響更大的倒是那些外部性因素,如產能過剩、進入市場的低門檻以及競爭者之間的道德底線低下,這些企業根本無法控制的不確定性,將讓這一行業早早地陷入無序而無奈的泥潭。

唯一可能的拯救之道,是地方政府推出特許進入制度,先讓競爭有序,再謀求可持續的共生性發展。如果這樣的話,政策尋租和擴張瓶頸就又浮現為新的難題。

但是即便如此,公共單車的盈利模式仍然是一個極大的挑戰。

一年以來的單車熱潮,由盛而亂,似乎預示著互聯網商業創新模式的式微,在IT工具日漸普及和免費化的今天,缺乏核心內容和技術支撐的模式創新已經險象環生。

也許在不久的將來,因為我的判斷失誤,這篇短小的專欄成為一個冷笑話。

其實,我挺期待那一天真的會到來。

共用單車 盈利模式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