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讓“農業保險”為農家撐起一片天

□蔣懷士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 如何加強和實現對“三農”的保障成為眾多代表們熱議的話題。 代表們熱議的是, 要針對“三農”的弱勢, 儘快建立和完善一整套具有公平性、普惠性的“新農保”, 真正從以人為本出發, 側重從生產、生活、醫療、養老等多品種全方位給廣大農民提供“一攬子”的農業保險服務和支撐, 有效解決農民因災受損的救助和保障問題。 “兩會”剛剛結束, 李克強總理在主持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政府工作報告》責任分工、部署落實全年工作時, 就特別強調了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著力調結構提品質增效益,

積極發展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和農業保險, 以促進農民的持續增收。

毋庸置疑, 在各種自然災害面前最容易受到衝擊的還是“三農”。 要想戰勝自然災害, 除政府給予大力支持幫助外, 還要靠廣大農民生產自救。 因此, 在農業自救的過程中, 若能有多品種、全方位的農業保險為其保駕護航, “三農”重現生機和活力就更加有保障。 正像有了“新農合”不會使農民因病致貧因病返貧一樣, 有了“新農保”就不會使農民因災致貧、因災返貧。

筆者認為, 通過市場化手段建立和完善農村社會保障體系, 增強農村家庭抵禦風險和抗擊災害的能力, 將給廣大農民群眾帶來極大的福祉。 這就必須在創建“保險村”的基礎上,

把擴大農業保險作為關注民生的一項重大課題來精准實施, 才能實現真正意義的“新農保”。

這裡的“新農保”不僅指的是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保障, 更是指對受災農戶特別是在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 通過積極發展適度規模經營而培育出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服務主體, 其所生產經營的農、林、牧、副、漁產品的保險保障。 在發生雨、雪、冰、凍、旱等災難時, 能得到保險部門及時的查勘理賠, 及時得到防災減災保險資金, 及時購買到抗災自救的機具、糧食、種子等生產生活資料。 這一具有公平性、普惠性、兜底性的“新農保”, 不僅可使廣大農民享受到“種地不交稅、上學不付費、看病不太貴”的優惠待遇, 更吃上了一顆“逢災不遭罪”的定心丸。

從而給廣大農民提供“一攬子”農業保險服務和支撐, 有效解決農民因災受損的救助和保障問題, 真正為廣大農民撐起保障其生存和發展的“一片天”。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