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魔力傘:是否能成為共用雨傘中的Mobike?

文 | 飛天狐狸

借著共用經濟的風口, 共用單車、共用充電寶, 再到最近的共用雨傘, 一直成為人們關注的熱點, 特別是前期的單車和充電寶,

頻頻的爆出巨額融資的消息, 讓廣大創業者也投想投入到下一個共用經濟的可能的風口——共用雨傘中, 而個人身邊也瞭解和接觸了好多共用雨傘的創業者, 從電影院的朋友一個週末內接到6-7個人前來諮詢授權入駐共用雨傘的事情, 也有雨傘廠家從4月份開始接收到來自各方的共用雨傘定制的需求, 這可在之前都沒有的事情。

無論是否最終能成為真正的風口, 現實情況是已經有很多創業者在路上了, 並且對外公佈也不少於10家了, 在策劃和研發中就更多了。

魔力傘作為全國首家互聯網智慧租借平臺, 那它是否能成為共用雨傘界的Mobile呢?今天我就和大家來探討下這個問題。

01

魔力傘是一個怎麼樣的租借平臺?

魔力傘是全國首家互聯網智慧租借平臺,致力於共用雨傘,共用經濟,服務社會。 宗旨是:總有一把在身邊!在目前的共用雨傘中, 魔力傘算最早的了, 而且也與支付寶的螞蟻信用達成合作, 產品從14年底就開始籌備了, 到目前2年多的時間, 看得出在硬體設計和產品設計上都花了不少心思。

目前在廣州進行推廣試運營, 但是試運營的點並不算多, 主要在廣州地鐵站內6個站設定了點, 應該還是在市場試驗和產品打磨階段, 關鍵流程就是押金充值 -> 借傘 -> 還傘。

押金收費

官方的價格:借還魔力傘需要繳納20元押金,

15天內免費使用。 超過15天可免費續借3天, 後面超出的按0.5元/天計算。

關於押金20元, 這點基本就是傘的成本價了, 具體工廠我瞭解過, 一般的品質還行的長柄的傘成本價基本都在10大幾塊和20塊, 如果是布料比較好, 傘柄額外另外定制的話, 價格會超過20元, 但是也不會相差太大, 所以這個押金是良心價。

關於租賃收費, 15天內免費, 可續借3天, 後面超出的按0.5元/天計算, 用戶使用傘的成本基本就會很低了, 甚至大部分都會是0, 所以這塊傘租賃的收益就會很少, 甚至會和公益的差不多, 但是很大的區別是在於有押金在平臺上。

PS:關於盈利, 後語的重點一定靠流量來引入廣告, 自助設備作為使用者直接解傘介入的一個入口,

一旦量上來, 將會產生非常可觀的效益。

借傘流程

分為三步:掃碼 -> 租傘成功 -> 取傘

掃碼的過程其實掃描的是自助設備上的二維碼資訊, 並不是雨傘上的, 這個過程平臺會判斷用戶押金和餘額是否充足;

如果一切都正常, 就會出來一把傘, 這個傘會通過感興趣, 傘柄上應該是有電子標籤的, 會將該把傘的電子標籤與使用者的帳號關聯起來, 傘就到在用戶名下了。 等待10-15秒, 這個應該就是考慮到電子標籤識別的一個時間問題。

第三步, 正常取傘去用就好了。

借傘

還傘流程

分為二步:放傘 -> 挪入軌道

將傘推入到感應區內,當綠燈亮起時推入,即可完成還傘操作,從還的流程上還是很方便便捷的。其實如果掃碼速度比較快的話,是可以將還的流程變得更快的。

還傘

02

魔力傘可能遇到的問題及建議

個人的看法,魔力傘後期發展過程中可能會遇到下面二個方面的問題。

還傘不便

這裡說的還傘不便並不是指的是找打機器後還傘的操作繁瑣,而是值的是用戶借傘後,再找到自助設備的點去歸還雨傘不方便。因為考慮,到設備成本較大,導致佈置的點數量會有限,從而造成了還傘不便。雖然在需要傘的時候能借到傘這才是最底層的需求,但是還傘流程的方便程度也會成為用戶第二優先順序要考慮的問題。

建議可以從三方面優化:

1. 平臺提供買傘功能,當用戶借完傘後覺得傘不錯,而且剛好需要傘或來不及換傘時,都可以選擇再平臺上直接將改把傘買下來;

2. 建立更多動態的點,例如將還的過程不一定完全依賴自助設備,而且引入會員的概念,讓更多人參與進行成為動態的借還點;

3. 平臺加入轉傘功能,將自己不需要的傘可以再轉傘給其他需要雨傘的人;

頻次和場景單調

本身下雨天和大熱天的天氣因素在部分地區就不是一個高頻事件,再加上自己再這個特定場景下又忘記帶傘,那麼頻次和使用場景將會更低。(這點目前只是個人推測,還沒有拿到最新的實際資料)那在這麼低頻次和場景的條件,應該如何再來提高傘的利用率呢?

我覺得可以從兩個方面重手:

1. 增加使用場景,定制特色雨傘,在風景區、流覽區等防止具備景點或城市特色的雨傘,讓傘不僅僅是用於遮雨和遮陽的,還可以成為旅遊的一種紀念品或城市的一個宣傳品;

2. 增加單把傘的使用頻次,讓用戶借出去的這15天內,傘不是僅僅就用一次剩下的14度天都躺著,而且讓傘流動起來,轉給其他需要的人,提高傘本身的利用率和使用頻次。

03

魔力傘:是否能成為共用雨傘中的Mobike?

大家都知道在共用單車中Mobike和ofo走的是完全不同的兩個套路,Mobike單車的造價解決3000元,而ofo只需要100-200元,甚至有些車部分成本在幾十元,這是完全不同的兩種玩法,Mobike更加注重車的體驗、舒適度、安全性和損壞率,雖然前期成本會比較高,但是產品出來後使用的人體驗好,而且損壞率比較低,後續的維護成本會低很多。

那魔力傘自助設備的成本和其他設備價格上應該相差都不會太大,但是他們設計的借和還的硬體部分也是一種比較新穎的方式,但是作為共用雨傘模式傘才是最直接的產品,自助機器只是服務於傘的一個平臺工具。而針對傘而言,不同的傘更多是在樣式上會存在差異,做共用雨傘平臺的也不會耗費大幾十塊去再單獨做一把特立獨行的傘,因為傘的作用很明確,就是用於遮雨和遮陽。這樣就導致,各個平臺的共用雨傘企業,傘之間的成本不會相差太大。企業和企業之間更大的差異將會是在市場佈置點的數量上,這點會決定企業的差距。

所以,我個人的看法是,在共用雨傘中不大會出現Mobike,魔力傘短期內也不會成為這種方式。上述只是個人觀點,歡迎討論交流。

END.

我是飛天狐狸,希望今天的文章你能喜歡。

借傘

還傘流程

分為二步:放傘 -> 挪入軌道

將傘推入到感應區內,當綠燈亮起時推入,即可完成還傘操作,從還的流程上還是很方便便捷的。其實如果掃碼速度比較快的話,是可以將還的流程變得更快的。

還傘

02

魔力傘可能遇到的問題及建議

個人的看法,魔力傘後期發展過程中可能會遇到下面二個方面的問題。

還傘不便

這裡說的還傘不便並不是指的是找打機器後還傘的操作繁瑣,而是值的是用戶借傘後,再找到自助設備的點去歸還雨傘不方便。因為考慮,到設備成本較大,導致佈置的點數量會有限,從而造成了還傘不便。雖然在需要傘的時候能借到傘這才是最底層的需求,但是還傘流程的方便程度也會成為用戶第二優先順序要考慮的問題。

建議可以從三方面優化:

1. 平臺提供買傘功能,當用戶借完傘後覺得傘不錯,而且剛好需要傘或來不及換傘時,都可以選擇再平臺上直接將改把傘買下來;

2. 建立更多動態的點,例如將還的過程不一定完全依賴自助設備,而且引入會員的概念,讓更多人參與進行成為動態的借還點;

3. 平臺加入轉傘功能,將自己不需要的傘可以再轉傘給其他需要雨傘的人;

頻次和場景單調

本身下雨天和大熱天的天氣因素在部分地區就不是一個高頻事件,再加上自己再這個特定場景下又忘記帶傘,那麼頻次和使用場景將會更低。(這點目前只是個人推測,還沒有拿到最新的實際資料)那在這麼低頻次和場景的條件,應該如何再來提高傘的利用率呢?

我覺得可以從兩個方面重手:

1. 增加使用場景,定制特色雨傘,在風景區、流覽區等防止具備景點或城市特色的雨傘,讓傘不僅僅是用於遮雨和遮陽的,還可以成為旅遊的一種紀念品或城市的一個宣傳品;

2. 增加單把傘的使用頻次,讓用戶借出去的這15天內,傘不是僅僅就用一次剩下的14度天都躺著,而且讓傘流動起來,轉給其他需要的人,提高傘本身的利用率和使用頻次。

03

魔力傘:是否能成為共用雨傘中的Mobike?

大家都知道在共用單車中Mobike和ofo走的是完全不同的兩個套路,Mobike單車的造價解決3000元,而ofo只需要100-200元,甚至有些車部分成本在幾十元,這是完全不同的兩種玩法,Mobike更加注重車的體驗、舒適度、安全性和損壞率,雖然前期成本會比較高,但是產品出來後使用的人體驗好,而且損壞率比較低,後續的維護成本會低很多。

那魔力傘自助設備的成本和其他設備價格上應該相差都不會太大,但是他們設計的借和還的硬體部分也是一種比較新穎的方式,但是作為共用雨傘模式傘才是最直接的產品,自助機器只是服務於傘的一個平臺工具。而針對傘而言,不同的傘更多是在樣式上會存在差異,做共用雨傘平臺的也不會耗費大幾十塊去再單獨做一把特立獨行的傘,因為傘的作用很明確,就是用於遮雨和遮陽。這樣就導致,各個平臺的共用雨傘企業,傘之間的成本不會相差太大。企業和企業之間更大的差異將會是在市場佈置點的數量上,這點會決定企業的差距。

所以,我個人的看法是,在共用雨傘中不大會出現Mobike,魔力傘短期內也不會成為這種方式。上述只是個人觀點,歡迎討論交流。

END.

我是飛天狐狸,希望今天的文章你能喜歡。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