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後“卡班時代”斯柯達設計將走向何方?

[汽車之家 設計解碼] 加入大眾集團後, 捷克人學到了德國人造車方面的先進經驗與技術, 不過, 由此引發的設計雷同感卻久久纏繞在斯柯達車型身上無法離去, 這一切直到2008年約瑟夫·卡班先生的到來發生了改變, 融入波西米亞元素的設計令現在的斯柯達車型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 正當我們對未來斯柯達設計頗感好奇的時候, 他離開了斯柯達, 成為了寶馬最新設計總監。 那麼, 斯柯達又會回到平庸的年代嗎?

不到30歲時設計布加迪復活之作, 35歲時成為斯柯達品牌設計靈魂人物, 已經離開斯柯達的設計總監約瑟夫·卡班的人生履歷目前為止堪稱傳奇。 不過, 這也就意味著全新的設計團隊面臨著需要逾越此前的高峰。

■ 斯柯達的家族化

民族的即是世界的, 與其苦苦努力調和一個適合全世界消費者口味的美酒, 不如釀造一杯具有濃烈本地味道的佳釀。 因折痕而著名的波西米亞玻璃製品給了設計師靈蓋, 折痕將“打碎重建”的特點放在汽車上讓機械製品有了藝術的氣息。

在斯柯達目前量產車中, 小至燈腔細節, 大到車身型面都能看到折痕的身影, “後卡班”時代, 斯柯達的家族化設計將何去何從成為了我們關注的焦點。 尖銳的問題在設計團隊看來似乎不難處理, 與其將剛剛建立的高辨識度設計風格推到重來, 不如為經典書寫全新背書。  

以剛剛完成中期改款的明銳為例, 整體並不改動太多的前提下, 一題式大燈改成了分體式結構。 這是設計團隊在延續經典的同時, 為現階段產品注入全新內涵的嘗試。

■ 不趕潮流、不“追星”?

當很多設計師開始嘗試用橫向線條讓車頭顯得更寬時, 斯柯達設計師現階段對追趕視覺更寬的潮流並不“上心”。斯柯達量產車型進氣格柵全部採用縱向線條,設計師認為橫向線條雖然顯得車輛更寬,不過縱向線條帶來的高挑感也是不錯的選擇。

當然,固執己見對於一個走全球化路線的車企而言,顯然會使自身受眾群體過窄。在SUV車型的熱度雖然還未退去,不過越來越多車企嘗試推出融合轎車、跑車與SUV特點的車型。斯柯達設計團隊同樣捕捉到了這個發展動向,於是在上海車展上我們見到了全新概念車。

全文總結:

加入大眾集團後,經過了短暫的迷茫後,斯柯達設計團隊以本國玻璃水晶製品為靈感,為產品注入了具有鮮明品牌特徵與文化氣息的靈魂。在力挽狂瀾的改變後,迎接設計團隊的不僅是設計總監的離開,更是如何超越已經成為過往的經典設計。分體式大燈、推出跨界風格的概念車都是他們嘗試的舉措,後“卡班時代”的斯柯達設計正需要在這樣的“破”與“不破”中前進。

斯柯達設計師現階段對追趕視覺更寬的潮流並不“上心”。斯柯達量產車型進氣格柵全部採用縱向線條,設計師認為橫向線條雖然顯得車輛更寬,不過縱向線條帶來的高挑感也是不錯的選擇。

當然,固執己見對於一個走全球化路線的車企而言,顯然會使自身受眾群體過窄。在SUV車型的熱度雖然還未退去,不過越來越多車企嘗試推出融合轎車、跑車與SUV特點的車型。斯柯達設計團隊同樣捕捉到了這個發展動向,於是在上海車展上我們見到了全新概念車。

全文總結:

加入大眾集團後,經過了短暫的迷茫後,斯柯達設計團隊以本國玻璃水晶製品為靈感,為產品注入了具有鮮明品牌特徵與文化氣息的靈魂。在力挽狂瀾的改變後,迎接設計團隊的不僅是設計總監的離開,更是如何超越已經成為過往的經典設計。分體式大燈、推出跨界風格的概念車都是他們嘗試的舉措,後“卡班時代”的斯柯達設計正需要在這樣的“破”與“不破”中前進。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