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中央環保督察不是“稻草人” 今年要實現全覆蓋

為守護藍天、綠水、青山,“央字頭”環保督察掀起一輪又一輪“環保風暴”。

2017年4月28日,中央環保督察組進駐天津、山西。 至此,第三批中央環保督察全面進入進行時。

七個中央環境保護督察組分別對天津、山西、遼寧、安徽、福建、湖南、貴州等7個省(市)開展為期一個月的環境保護督察工作。

此前,2016年,中央環保督察組向督察第一站河北省回饋情況,其中,“河北省對環境保護工作的重視程度和工作力度,與中央要求和群眾期盼仍有較大差距”“原省委主要領導對環境保護工作不是真重視,沒有真抓”等嚴厲措辭,讓很多人驚訝不已。

中央環保督察不是“稻草人”

“甘肅祁連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已設置採礦、探礦權144宗,2014年國務院批准調整保護區劃界後,省國土資源廳仍然違法違規在保護區內審批和延續採礦權9宗、探礦權5宗。 ”中央第七環境保護督察組組長馬中平在向甘肅省的督察回饋意見中指出,大規模無序采探礦活動,造成祁連山地表植被破壞、水土流失加劇、地表塌陷等。

截至2017年2月,甘肅省處理督察組交辦的1984件群眾舉報問題已基本辦結,責令整改1255家,立案處罰661家,拘留32人,約談744人,問責836人。

據瞭解,每個環保督察組均由一位正部級官員帶隊,所到之處,向社會公開舉報電話,尋找老百姓不滿意的環境問題,並著重剖析地方黨政幹部對環境保護不作為的線索。

專家表示,中央環保督察不是“稻草人”,敢於動真碰硬,已成為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推手。

“多年解決不了的污染問題,督察組來了,污染企業立即被關停了”“上半年河北環境品質改善力度空前”,老百姓樸素而真實的回饋,說明了中央環保督察真正戳到了地方的痛點——環保不只是環保部門的事,黨政領導幹部都有自己的環保責任,落實不到位,就有人問責。

環保部部長陳吉甯在《國務院關於2016年度環境狀況和環境保護目標完成情況與研究處理環境保護法執法檢查報告及審議意見情況的報告》中指出,2016年,已完成16個省(區、市)中央環境保護督察,共受理群眾舉報3.3萬餘件,立案處罰8500餘件、罰款4.4億多元,立案偵查800餘件、拘留720人,約談6307人,問責6454人,有力地落實了地方黨委政府和部門的環境保護責任。

環保督察不僅對事更要對人

記者發現,在被督查省份的回饋意見中, 一些地方重經濟發展、輕環境保護的理念根深蒂固,對環境保護重要性認識不夠,環保工作壓力傳導層層遞減,考核流於形式。

環保督察不僅對事,更要對人。 環保督察工作思路的轉變、監管力度的加強,彰顯了我國治理環境問題的決心。 環保督察“督人”是治本,對人才能行穩致遠,從根本上治理環境問題、提升環保意識。 專家認為,這不僅是一場單純“問責風暴”,更是一場深刻的“靈魂革命”。

北京是京津冀大氣污染防治重點區域。 但是督察組卻發現,2014年懷柔等7個區清潔空氣行動計畫考核結果為不合格,但未按規定向社會公開,也未對有關單位和個人實施問責。

今年兩會期間,陳吉寧表示,一些地方督察組前腳剛走,一些地方的污染企業馬上就死灰復燃,繼續肆意違法排汙,氣焰囂張。 這些問題反映了地方生態文明建設的理念還不牢固,綠色發展的理念還沒完全樹立起來,環保的責任也落實得不夠。

4月19日,國家環境保護督察辦公室發佈通知,要求被督察過的省(區、市)每月調度一次督察整改工作情況,並且在省級媒體定期、定時全程公開督察整改進展情況,對整改工作不力、進度明顯滯後的,督察辦表示將安排專項督察,並視情採取通報、約談等措施。

“正是通過這樣反復嚴格的查處,持之以恆,法治的籠子在實踐中才能越編越緊。 ”陳吉寧強調。

中央環保督查今年要實現全覆蓋

傳統的環保監查,即使是跨區域的,物件只是企業,雖然能夠查到污染問題,但解決的是局部問題,難保其不死灰復燃。

為創新環境保護監管模式,2015年7月,中央深改組第十四次會議審議通過了《環境保護督察方案(試行)》,明確建立環保督察機制。

據瞭解,督察工作以中央環境保護督察組的形式,對省區市黨委和政府及其有關部門開展,並下沉至部分地市級黨委、政府部門。同時,方案首次提出環境保護“黨政同責”、“一崗雙責”,這意味著地方黨委將與政府一道接受監督,督察結果將作為領導幹部考核評價任免的重要依據。

“通過督察,強化了地方落實生態文明建設理念和綠色發展理念,各級省委省政府和部門對這次督察深受觸動,一些地方黨委政府受到了警醒,強化了環保責任的落實。”陳吉寧說。

值得注意的是,在中央環保督察效應的帶動下,地方政府建立了環境保護長效機制。

目前,全國已有21個省份出臺了有關環境保護職責分工的文件,明確各部門的環保責任。24個省份出臺了省級環境保護督察方案。24個省份出臺了黨政領導幹部生態環境損害責任追究實施細則,其餘省份也在制定和徵求意見之中。

這些檔的出臺,標誌著我國初步形成了中央和省級兩級環保督察的大格局,在推動落實環境保護“黨政同責、一崗雙責”方面發揮了作用。

據瞭解,2016年,我國已完成河北省試點及第一批對內蒙古、黑龍江、江蘇、江西、河南、廣西、雲南、寧夏等8個省(區)中央環保督察,並于當年年底結束第二批對北京、上海、湖北、廣東、重慶、陝西、甘肅等7個省(市)督察進駐。而第三批中央環保督察正在緊鑼密鼓地開展。

陳吉寧表示,今年要完成對剩餘省份進行督察,實現中央環保督察全覆蓋,還要對一些問題突出的地方不定期開展專項督查和“回頭看”,緊盯問題整改落實,有效推進中央各項環境保護決策部署落實到位。

據瞭解,督察工作以中央環境保護督察組的形式,對省區市黨委和政府及其有關部門開展,並下沉至部分地市級黨委、政府部門。同時,方案首次提出環境保護“黨政同責”、“一崗雙責”,這意味著地方黨委將與政府一道接受監督,督察結果將作為領導幹部考核評價任免的重要依據。

“通過督察,強化了地方落實生態文明建設理念和綠色發展理念,各級省委省政府和部門對這次督察深受觸動,一些地方黨委政府受到了警醒,強化了環保責任的落實。”陳吉寧說。

值得注意的是,在中央環保督察效應的帶動下,地方政府建立了環境保護長效機制。

目前,全國已有21個省份出臺了有關環境保護職責分工的文件,明確各部門的環保責任。24個省份出臺了省級環境保護督察方案。24個省份出臺了黨政領導幹部生態環境損害責任追究實施細則,其餘省份也在制定和徵求意見之中。

這些檔的出臺,標誌著我國初步形成了中央和省級兩級環保督察的大格局,在推動落實環境保護“黨政同責、一崗雙責”方面發揮了作用。

據瞭解,2016年,我國已完成河北省試點及第一批對內蒙古、黑龍江、江蘇、江西、河南、廣西、雲南、寧夏等8個省(區)中央環保督察,並于當年年底結束第二批對北京、上海、湖北、廣東、重慶、陝西、甘肅等7個省(市)督察進駐。而第三批中央環保督察正在緊鑼密鼓地開展。

陳吉寧表示,今年要完成對剩餘省份進行督察,實現中央環保督察全覆蓋,還要對一些問題突出的地方不定期開展專項督查和“回頭看”,緊盯問題整改落實,有效推進中央各項環境保護決策部署落實到位。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