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全職媽媽非“閒人”,而是一種無薪職業

在國外,“全職媽媽”早就不是一個新鮮詞,很多人都以做全職媽媽為傲。 但在國內,全職媽媽群體至今仍被很多人誤讀,甚至被貼上了“好逸惡勞”“閒人”的標籤。 其實“全職媽媽”也是一種職業,只是它沒有薪資、不求回報。
我們先來看一個全職媽媽的作息時間表(寶寶半歲左右)——
早晨7點,在孩子的哭聲中驚醒,開始一天的忙碌:給娃換尿不濕-洗臉洗手-餵奶-陪娃晨讀-曬太陽-做廣播操。 趁娃小睡間隙,曬洗衣服、拖地板、倒垃圾,捯飭自己……下午,除了重複換尿布和餵奶的常規動作外,還要穿插散步、早教或是游泳健身等自選動作。

直到晚上9點左右,把洗得香噴噴、已吃飽喝足的娃哄睡後,才可以癱坐在沙發上松一松腰。
這樣的作息,還不包括娃生病、腸絞痛時的各種混亂。 全職的“二胎媽媽”接著跳出來了:添加輔食也是門學問;等寶寶會爬會走,必須全天候眼觀六路、耳聽八方;每天把老二哄睡了再去輔導老大寫作業,那種感受別提有多“酸爽”……
所以,全職媽媽輕鬆嗎?撇開有錢任性、保姆傍身的不說,大部分全職媽媽並不輕鬆,甚至有不少全職媽媽自嘲為“零薪保姆”。
再者,全職媽媽的所謂“全職”,本來就是指專職于一項工作。 出門上班還是在家育娃,本質是一種對等的選擇,沒有高低之分。 如果說全職媽媽也有職業生涯規劃,那就是圍繞著怎樣更好地把娃拉扯長大,使其更好地成長成才。

有意思的是,如今提到全職媽媽,很多人的心態是既鄙視又羡慕的——鄙視的是覺得她們沒有創造家庭收入,靠別人“養著”;羡慕的是,她們不用承受朝九晚五之苦,而且這個稱謂的背後往往意味著優越的家庭條件。
“我就是一名全職媽媽,其實我也希望去職場實現自己的社會價值,而不是一遍又一遍地打掃衛生,拾掇孩子的玩具。 ”線民“牆頭馬”說,全職媽媽雖然沒有實際性地增加家庭收入,但她們的付出和創造的價值不該被磨滅,全職媽媽也應得到和職場女性同樣的尊重。
如果撫育下一代有一個基本標準的話,那麼全職媽媽顯然比職場媽媽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做得比這個標準更好。
以母愛為驅動的職業理想,會不知疲倦地驅動其汲取各類知識,豐富育兒經驗。 社會評價的理性客觀,則有利於全職媽媽走出心理困境,對孩子的早期家庭教育,更是不小的助力。
有研究顯示,孩子在0-3歲時期的身體發育情況、情商智力開發、生活行為習慣等,會影響其一生。 另有專家認為,母親的受教育程度和高品質的幼兒照料機構一樣,是孩子早期成長的關鍵因素。 教育程度高的女性對育兒知識的領悟能力較強,也更能從孩子的角度思考問題,給孩子提供一個更加健康的成長空間。
因此,近些年來,發達國家有越來越多的高薪、高知女性選擇回家看孩子。 而隨著中國部分城市經濟社會發展水準的提升,全職媽媽群體也不再以鄉村留守婦女為主,而是出現了更多轉崗的“白骨精”(白領、骨幹、精英)。
扭轉對全職媽媽的偏見,其實也是一次家庭教育的回歸。 當校園教育不足以包攬當今社會對年輕一代的所有期盼,尤其是道德層面的訴求時,良好的家庭教育呼聲日益高漲,甚至促發了人們對“母親”這一角色的重新審視。
中國自古有“男主外、女主內”的傳統,且不論其在封建社會被演繹成了何種境遇,就其分工而言,顯然有一定的合理性。 孟母三遷、岳母刺字、畫荻教子,這些典故無不激勵著當代的全職媽媽們,在營造良好家風中身先士卒。 俞菀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