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陳映真的最後十年

臺灣作家陳映真在北京的病床上捱過了最後十年。 從2006年罹患中風到2016年去世, 無論臺灣的親朋舊友還是大陸的新聞媒體, 都很少能夠獲悉他的狀況。

儘管十年沉寂, 但陳映真去世的消息甫一傳出, 還是引發了海峽兩岸知識界的巨大波瀾, 追悼與議論之聲紛至遝來。 只是, 潮頭過後, 一切很快又複歸平靜。

中國傳媒大學教授曾慶瑞和他的夫人趙遐秋是陳映真在大陸的兩位摯友。 結識26年來, 他們互相奉為知己, 親如家人, 過從甚密。 趙遐秋身為中國人民大學中文系教授, 曾兼任中國作協台港澳暨海外華文文學聯絡委員會副主任,

可以說, 正是她見證了陳映真晚年回歸大陸的全程。

陳映真去世後, 面對外界的無端猜測和眾說紛紜, 曾慶瑞、趙遐秋夫婦在北京家中, 首次向澎湃新聞記者講述了關於陳映真最後十年的若干細節。

陳映真像 澎湃新聞 劉箏繪

先兆

2005年春, 陳映真一人到北京開會。 由於此前總是感覺頭疼, 血壓也很不正常, 會後他就到宣武醫院進行檢查。 檢查完後, 他叫了一輛計程車, 來到曾慶瑞、趙遐秋夫婦當時位於中國人民大學附近的寓所。

“他平時是很開朗的一個人, 但那次進門的時候就感覺比較沉悶。 ”趙遐秋回憶道, “我聽他說, 檢查結果是大夫要他注意, 他已經有了阿爾茨海默病, 俗稱‘老年癡呆’的一些先兆。 ”

陳映真還向趙遐秋透露了自己預感到患病後的一些顧慮。 “他說人的生死是一個自然過程, 他也會坦然接受, 主要擔心很多事情還沒有做完, 比如連一部長篇小說都沒有寫, 以及對臺灣歷史的思考和研究計畫等等。 另外就是擔心他的妻子陳麗娜,

麗娜在臺灣本來有工作, 因為經常受到‘台獨’勢力的欺負, 後來就辭職了。 ”

陳映真當時在臺灣沒有固定工作, 只能靠寫文為生, 同時還要兼顧《人間》出版社的正常運營, 應付生活上的壓力, 因此無法靜心寫作。 得知陳映真的心事後, 趙遐秋就有了邀請他來自己執教的中國人民大學擔任客座教授的提議, “三年五載都可以, 主要是想讓他有一份工資和生活保障”。

起初, 陳映真還猶豫自己是否能夠勝任這個崗位, 但經過趙遐秋的勸說後就答應了, 說要回臺灣和妻子商量一下。 其實陳映真在認識趙遐秋之前, 就曾在臺灣世新大學教授“報導文學”, 當年使用的教材就是趙遐秋1987年出版的《中國現代報告文學史》。

趙遐秋與陳映真夫婦在臺北福華大飯店, 1993年。 曾慶瑞、趙遐秋夫婦供圖

統一

在臺灣知識份子的譜系中, 陳映真是為數不多的“左統”派的領軍人物。 他早年曾因“組織聚讀馬列共黨主義、魯迅等左翼書冊”的罪名入獄, 1975年因蔣介石逝世而被特赦出獄, 此後除小說創作之外,

還在公共領域致力於關懷弱勢群體與維護公平正義的社會運動, 一生中, 推動兩岸統一的愛國立場始終沒有改變。

1990年代以降, 伴隨島內“解嚴”和“本土意識”強化, “台獨”勢力逐步控制了臺灣的主流輿論, 陳映真荷戟彷徨, 倍感孤獨。 也就在此時, 他結識了曾慶瑞夫婦, 後來便與之一起投入到反對“文學台獨”的事業中去, 常年往返於海峽兩岸, 找資料、寫文章、辦活動, 直到患病臥床。

1991年陳映真

1991年陳映真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