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武術vs格鬥到“圍攻光明頂”,徐曉冬將以何方式收場?

近日, 一段格鬥狂人10秒KO太極大師的視頻引爆網路。 視頻中可以看到, 太極拳一方僅10秒就被搏擊一方打到在地, 這場比賽在賺足了人們眼球的同時, 也成為了人們茶餘飯後的談資。 一些“吃瓜群眾”表示吃驚:中國傳統武術這麼弱不經風?也有人稱“雷公太極”是騙子, 視頻涉嫌炒作等。

一、事件概述

4月27日, 太極大師魏雷被自由格鬥教練徐曉冬打倒的視頻在網路流傳, 一度引發公眾對中國傳統武術實戰性的質疑。 而後, 首戰告捷的徐曉冬在直播中稱“王占海、王戰軍(陳氏太極拳王西安拳法第二代傳人)是假把式”、“太極90%都是假打”,

要是輸給二人, 會當場下跪磕頭。


5月1日晚間, 自稱“少林寺第一護法”的@釋延覺 向徐曉冬下戰書稱“規則自選, 公開平臺, 我贏了, 徐先生承諾以後退出武術圈, 不從事任何武術相關工作, 不發表任何武術相關言論, 百萬獎金一半捐助。

我輸了, 隨你要求。 ”但隨後少林寺官方回應不認識此人。

5月2日, 功夫明星李連傑首度公開表態支持太極再戰徐曉冬, 曾成功塑造太極創始人張三豐的他, 終於站出來為太極“正名”, 從他的字裡行間透露出來的意思是:真正的實戰太極拳, 並非像魏雷那樣羸弱。 明星人物李連傑對事件的關注, 再次把事件熱度推向高潮。

接連幾天, 各大“門派”向徐曉冬下戰書, 可謂激起一場“江湖風波”, 而徐曉冬的強勢應戰, 也激起“各路人馬”前來圍觀, 頗有電視劇《倚天屠龍記》裡“六大門派圍攻光明頂”的感覺。 與此同時, 網路各種“氣功大師”、“綜合格鬥”、“半世紀前的太極比武”等視頻流傳, 在滿足人們獵奇心裡的同時也為事件發展做了預熱。 徐曉冬此次掀起的“武林打假”風,

爭議不斷, 事件熱度持續走高。


二、觀點分析

1. 媒體觀點分析


媒體觀點分析

通過梳理各媒體評論, 時間自5月1日零時至5月3日12時, 共整理出相關評論15篇(觀點有重複), 其中媒體觀點多圍繞“武術認知”、“去偽存真”、“法律約束”、“各有優劣”、“炒作嫌疑”等方面。

從媒體評論來看, 諸多媒體對此事件持有謹慎態度, 認為有著現代搏擊者身份的徐曉冬作為傳統武術這盤棋的“攪局者”, 將逐漸改變人們對傳統武術的認知, 傳統武術的神秘面紗慢慢會被揭開, 傳統能否適應現代變革?傳統武術實戰性又如何?如今等傳統武術與曾經輝煌時期聲名遠揚海外的傳統武術又有何區別?這也使得傳統武術走向一個認知的分岔口,

不得不面臨著變革與文化的傳承。

部分媒體認為這場現代搏擊與傳統武術的對決有炒作嫌疑, 這場“武林盛宴”在博取觀眾眼球滿足觀眾好奇心的同時, 也存在為粉絲的“量身定制”。 如南方都市報《“格鬥大戰太極”, 對決的是情緒》評論, 粉絲越來越需要符合自身口味的東西, 而不是來自他人的強制設定。 從這個角度說, 部分專家和媒體一再暗示徐曉冬的商業目的, 多少有點自作多情, 你怎麼知道粉絲就反感呢?

也有媒體認為這場技藝切磋, 從法治立場考量, 也必須遵循法律途徑。 如南方都市報、新京報等媒體均發表評論, 認為這種“切磋”作為一項體育活動,應該有其規則,“約架並非私事,武林亦有法則。在體育賽事的成熟規則下,擺開傳統武學與自由搏擊的擂臺,輔以自由的研究論辯,要比這種任性的“私力救濟”好得多。”

部分媒體認為武術市場需要“去偽存真”。北京青年報《期待更多高手重出江湖為武術正名》評論道,混雜的“大師”只會擾亂風氣,讓人徒生誤會,既感受不到中華武術的實力,也參透不了背後深韻的國學之魂。與其等著格鬥手外部“打假”,不如期待更多高手重出江湖,用明確的定義和精彩的格鬥,為武術正名。

2. 網友傾向分析


通過新浪關於“怎樣看徐曉冬約占各大門派”的投票調查,可以看出,在這項1581人參與的調查中,約46.1%參與者認為徐曉冬敢於“揭露真相”,為其敢於“打假”點贊;有約23%的參與者認為這些舉動有炒作嫌疑,借此更好行銷自己。

九派輿情資訊中心通過抽樣並綜合新浪、網易、鳳凰等媒體339位網友觀點,大致分為如下:


(1)支持徐曉冬“打假”,傳統武術需要“去偽存真”,徐曉冬的“攪局”觸動了很多人利益。(24%)

@ a笑庸 :武術愛好者一不小心變成虛假騙人的傳播者,我覺得打假打的好。

@過期友人 :徐曉冬挑戰假功夫這事,最近很可能以警方介入或官方封殺告終。因為你打假功夫,就觸及了中國武術的利益,中國武術如果最終被證明不堪一擊,那附帶著的巨大利益包括各種賽事,各種影視作品都會成為笑料,那麼文化自信就此破滅。

@有空來看我唄 :修身養性一回事,把自己包裝成大師的空架子招搖撞騙不該管一管嗎?他說了,中國只有百分之十的太極人有真功夫,百分之九十的都是誇大其辭的大騙子,並不是否定整個太極武術圈。

@Lonny_Lee :我感覺沒什麼好糾結的呀,有人站出來不是好事麼,要不然全國繼續蒙在鼓裡做夢嗎,讓什麼所謂的隔山打牛繼續招搖撞騙就是對的嘍?

(2)徐曉冬行為有嘩眾取寵之嫌,同時也借機炒作。(12%)

@北風之神Cheng :他以為他多大牌,這一點就看出來想炒作出名,況且他自己也有訓練場館,最起碼給人的感覺是這樣。

@一支球鞋 :你可以看不起,也可以去挑戰,但別把自己標榜為一個正義鬥士。拳怕少壯是不假,但別把自己當成瘋狗一樣亂咬啊。幕後炒作團隊也是無下限,接下來是不是就琢磨該怎麼打比賽,做代言賺錢了。

@歌如風 :打假?皺市明跟馬雲保鏢騙誰了?你挑戰他們的目的是什麼?你如果在打假的路上走偏了,或者你以打假的名義炒作宣傳自己的話那你跟那些騙子有何區別?

@鹿不良 :打假就打假唄,擺明的蹭熱度,什麼挑戰鄒市明,還搞什麼慈善拳賽……

(3)傳統文化需要變革、繼承,而非成為發洩的方式。(12%)

@田小早兒他姥爺 :充滿暴戾之氣,哪有尚武之人一點點風采。鬧劇快結束吧,對傳統武術的侮辱。

@Dependzence :想要守住傳統文化,必須打假,並不是在貶低傳統文化,相反,這是尊重歷史的表現。而是把近代為了利益而衍生出來的某些給文化抹黑的東西所徹底湮滅掉。

@才幾點呵呵 :這可能引起人民對傳統武術的深思,重新對傳統武術定義。

@陳宗早易經諮詢 :不比古代,在今天槍炮時代,各種武打技藝都在沒落,已看不出技藝的真實優劣,比擊打輸贏,是偽命題,意義不大。而我們需要做的是對傳統技藝的一個傳承,這是一種文化,不能任由其沒落。

(4)傳統武術缺乏實戰性,或許真的跟不上時代了。(11%)

@-東方若木- :太極應用於實戰最重要的貌似是“推手”,但前提條件是必須要用雙手接住對方的拳頭。但現在所謂的大師好像是直接用臉和身體直接抵擋,當自己是沙袋了。

@墨色煙青 :自古以來,文無第一武無第二,中國一直是武風盛行,可是現在上哪裡才能看到真正的武術?中國武術注重養生,注重天人合一,什麼意思?不能打唄?口口聲聲說武行衰弱,學的人少,你不亮出來本事,誰會信你?

@小時屏佬詩集懂 :太極是以柔克剛,四兩撥千斤。用緩慢的形式給對手帶來內傷,與現代搏擊正好相反,肯定非常吃虧啊。

(5)傳統武術文化價值遠大於實用價值,與其應戰不如強身健體,同時徐曉冬此舉,也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人們都傳統武術的看法。(19%)

@陳cr院長 :藝術家也要吃飯,文化藝術產業化,讓我們的傳統藝術發揚光大,這也是需要我們的支援!

@沙包曉曉 :不管是什麼功夫什麼套路,最重要的要是身體。好比你操作再厲害,一個10級的小號能搞過60級滿級大號?

@包子叔叔HotDog :中國武術很多都不是用來打架和格鬥的,大多數強身健體,不建議用來實打。

@天生小瘋子 :跟太極打?你咋不和做廣播體操的小學生打啊,太極即中華武術意義是強身健體和觀賞。本來現在武術也不是要求實戰。

三、傳播分析

1. 何以成為焦點?

首先,以“太極”、“MMA”等作為關鍵字,挑動人們對“武術”、“格鬥”這兩種傳統與現代對立事物的好奇心,如網友評論“就算標題是《徐曉冬一拳打死XXX》這樣的新聞也只能被歸類到一般的社會新聞,全然不會引起如此廣泛關注。”這種文化的反差,成為傳播的關鍵。

在事件前,徐曉冬在媒體上的言論,語言風格,迎合了觀眾獵奇心理,也符合了現代一些媒體所謂“標題黨”方式,極力的宣傳造勢,為事件的發展提前營造出輿論氛圍。而後涉及到“武林打假”“暴打”、“KO”、“打趴”、“輸了下跪”等詞,在衝擊民眾對傳統武術認知的自尊的同時,也讓人們領略到現代搏擊的快感。

同時,太極在中國武術文化中廣為流傳,而在武打影視作品中,太極等拳法作為中國文化,給國人、外國人營造了一種神秘的氛圍,在科學日益發達的今天,傳統武術亟需實踐來證明其影響力。

2. 何以迅速傳播

有人調侃,一大爺在公園打太極,很有力道,這時候來了個年輕人說:“大爺功夫這麼好,怎麼練的啊。” 大爺說:“我站著不動,用你最大的力氣打我試試。”於是年輕人用力的打了大爺一拳。然後被訛了兩萬六。回到事件本身,雷公魏雷和徐曉冬的對決雖然只有短短10秒,但確實給了人們一個很強烈的視覺衝擊——傳統武術對現代格鬥的對沖,改變人們對傳統武術的認知。

另一方面,之前“氣功大師”王林、閆芳等偽“大師”的存在,對傳統武術大肆包裝、神話,使得武林圈子存在“烏煙瘴氣”,在外人看來,這種環境也需要肅清,而徐曉冬以“打假人”的方式存在,讓很多人渴望戳破這種“神話”。

王思聰、李連傑等名人參與其中,明星效應顯現,人們關注度提升。而後徐曉冬聲稱要挑戰馬雲的保鏢李天金、號稱太極實戰第一人的王占軍以及武僧一龍,甚至是職業拳手鄒市明等,再一次挑動公眾情緒,使得事件熱度迅速提升。作為職業拳手代表一龍、鄒市明等,成為這起事件“賣點”,也難怪不少網友評論提到,既然是“打假”,那又何必去蹭熱度,去挑戰鄒市明、搞慈善賽?這其中不免有商業推手。

3. 最後如何收場?

但歸根結底,這個事件不會以“六大門派圍攻光明頂”而結束,無論事件如何包裝如何發展,其發生的意義就已經淩駕於法律之上。我國相關法律規定,公民人身權受法保護,《民法通則》第九十八條規定,公民享有生命健康權。同時,《民法通則》還規定,當事人之間的約定不得違反法律或者社會公共利益。公民間的任何協議、約定都必須在法律的框架之內,比武約定生死由命,將個人生命權健康權讓渡給對方,違反了法律規定和公序良俗,是無效的,造成對方傷害的,侵害方還是要負法律責任的。

正如搏擊周評所分析,武術搏擊有娛樂屬性,但本質上仍是有著極大潛在傷害隱患的競技格鬥運動,嚴肅且事關身體健康。無論是真正的比賽還是打野架,都不是娛樂事件,所以,請不要以娛樂心態視之!

撰文:陳瑞衡

責編:彭建成

認為這種“切磋”作為一項體育活動,應該有其規則,“約架並非私事,武林亦有法則。在體育賽事的成熟規則下,擺開傳統武學與自由搏擊的擂臺,輔以自由的研究論辯,要比這種任性的“私力救濟”好得多。”

部分媒體認為武術市場需要“去偽存真”。北京青年報《期待更多高手重出江湖為武術正名》評論道,混雜的“大師”只會擾亂風氣,讓人徒生誤會,既感受不到中華武術的實力,也參透不了背後深韻的國學之魂。與其等著格鬥手外部“打假”,不如期待更多高手重出江湖,用明確的定義和精彩的格鬥,為武術正名。

2. 網友傾向分析


通過新浪關於“怎樣看徐曉冬約占各大門派”的投票調查,可以看出,在這項1581人參與的調查中,約46.1%參與者認為徐曉冬敢於“揭露真相”,為其敢於“打假”點贊;有約23%的參與者認為這些舉動有炒作嫌疑,借此更好行銷自己。

九派輿情資訊中心通過抽樣並綜合新浪、網易、鳳凰等媒體339位網友觀點,大致分為如下:


(1)支持徐曉冬“打假”,傳統武術需要“去偽存真”,徐曉冬的“攪局”觸動了很多人利益。(24%)

@ a笑庸 :武術愛好者一不小心變成虛假騙人的傳播者,我覺得打假打的好。

@過期友人 :徐曉冬挑戰假功夫這事,最近很可能以警方介入或官方封殺告終。因為你打假功夫,就觸及了中國武術的利益,中國武術如果最終被證明不堪一擊,那附帶著的巨大利益包括各種賽事,各種影視作品都會成為笑料,那麼文化自信就此破滅。

@有空來看我唄 :修身養性一回事,把自己包裝成大師的空架子招搖撞騙不該管一管嗎?他說了,中國只有百分之十的太極人有真功夫,百分之九十的都是誇大其辭的大騙子,並不是否定整個太極武術圈。

@Lonny_Lee :我感覺沒什麼好糾結的呀,有人站出來不是好事麼,要不然全國繼續蒙在鼓裡做夢嗎,讓什麼所謂的隔山打牛繼續招搖撞騙就是對的嘍?

(2)徐曉冬行為有嘩眾取寵之嫌,同時也借機炒作。(12%)

@北風之神Cheng :他以為他多大牌,這一點就看出來想炒作出名,況且他自己也有訓練場館,最起碼給人的感覺是這樣。

@一支球鞋 :你可以看不起,也可以去挑戰,但別把自己標榜為一個正義鬥士。拳怕少壯是不假,但別把自己當成瘋狗一樣亂咬啊。幕後炒作團隊也是無下限,接下來是不是就琢磨該怎麼打比賽,做代言賺錢了。

@歌如風 :打假?皺市明跟馬雲保鏢騙誰了?你挑戰他們的目的是什麼?你如果在打假的路上走偏了,或者你以打假的名義炒作宣傳自己的話那你跟那些騙子有何區別?

@鹿不良 :打假就打假唄,擺明的蹭熱度,什麼挑戰鄒市明,還搞什麼慈善拳賽……

(3)傳統文化需要變革、繼承,而非成為發洩的方式。(12%)

@田小早兒他姥爺 :充滿暴戾之氣,哪有尚武之人一點點風采。鬧劇快結束吧,對傳統武術的侮辱。

@Dependzence :想要守住傳統文化,必須打假,並不是在貶低傳統文化,相反,這是尊重歷史的表現。而是把近代為了利益而衍生出來的某些給文化抹黑的東西所徹底湮滅掉。

@才幾點呵呵 :這可能引起人民對傳統武術的深思,重新對傳統武術定義。

@陳宗早易經諮詢 :不比古代,在今天槍炮時代,各種武打技藝都在沒落,已看不出技藝的真實優劣,比擊打輸贏,是偽命題,意義不大。而我們需要做的是對傳統技藝的一個傳承,這是一種文化,不能任由其沒落。

(4)傳統武術缺乏實戰性,或許真的跟不上時代了。(11%)

@-東方若木- :太極應用於實戰最重要的貌似是“推手”,但前提條件是必須要用雙手接住對方的拳頭。但現在所謂的大師好像是直接用臉和身體直接抵擋,當自己是沙袋了。

@墨色煙青 :自古以來,文無第一武無第二,中國一直是武風盛行,可是現在上哪裡才能看到真正的武術?中國武術注重養生,注重天人合一,什麼意思?不能打唄?口口聲聲說武行衰弱,學的人少,你不亮出來本事,誰會信你?

@小時屏佬詩集懂 :太極是以柔克剛,四兩撥千斤。用緩慢的形式給對手帶來內傷,與現代搏擊正好相反,肯定非常吃虧啊。

(5)傳統武術文化價值遠大於實用價值,與其應戰不如強身健體,同時徐曉冬此舉,也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人們都傳統武術的看法。(19%)

@陳cr院長 :藝術家也要吃飯,文化藝術產業化,讓我們的傳統藝術發揚光大,這也是需要我們的支援!

@沙包曉曉 :不管是什麼功夫什麼套路,最重要的要是身體。好比你操作再厲害,一個10級的小號能搞過60級滿級大號?

@包子叔叔HotDog :中國武術很多都不是用來打架和格鬥的,大多數強身健體,不建議用來實打。

@天生小瘋子 :跟太極打?你咋不和做廣播體操的小學生打啊,太極即中華武術意義是強身健體和觀賞。本來現在武術也不是要求實戰。

三、傳播分析

1. 何以成為焦點?

首先,以“太極”、“MMA”等作為關鍵字,挑動人們對“武術”、“格鬥”這兩種傳統與現代對立事物的好奇心,如網友評論“就算標題是《徐曉冬一拳打死XXX》這樣的新聞也只能被歸類到一般的社會新聞,全然不會引起如此廣泛關注。”這種文化的反差,成為傳播的關鍵。

在事件前,徐曉冬在媒體上的言論,語言風格,迎合了觀眾獵奇心理,也符合了現代一些媒體所謂“標題黨”方式,極力的宣傳造勢,為事件的發展提前營造出輿論氛圍。而後涉及到“武林打假”“暴打”、“KO”、“打趴”、“輸了下跪”等詞,在衝擊民眾對傳統武術認知的自尊的同時,也讓人們領略到現代搏擊的快感。

同時,太極在中國武術文化中廣為流傳,而在武打影視作品中,太極等拳法作為中國文化,給國人、外國人營造了一種神秘的氛圍,在科學日益發達的今天,傳統武術亟需實踐來證明其影響力。

2. 何以迅速傳播

有人調侃,一大爺在公園打太極,很有力道,這時候來了個年輕人說:“大爺功夫這麼好,怎麼練的啊。” 大爺說:“我站著不動,用你最大的力氣打我試試。”於是年輕人用力的打了大爺一拳。然後被訛了兩萬六。回到事件本身,雷公魏雷和徐曉冬的對決雖然只有短短10秒,但確實給了人們一個很強烈的視覺衝擊——傳統武術對現代格鬥的對沖,改變人們對傳統武術的認知。

另一方面,之前“氣功大師”王林、閆芳等偽“大師”的存在,對傳統武術大肆包裝、神話,使得武林圈子存在“烏煙瘴氣”,在外人看來,這種環境也需要肅清,而徐曉冬以“打假人”的方式存在,讓很多人渴望戳破這種“神話”。

王思聰、李連傑等名人參與其中,明星效應顯現,人們關注度提升。而後徐曉冬聲稱要挑戰馬雲的保鏢李天金、號稱太極實戰第一人的王占軍以及武僧一龍,甚至是職業拳手鄒市明等,再一次挑動公眾情緒,使得事件熱度迅速提升。作為職業拳手代表一龍、鄒市明等,成為這起事件“賣點”,也難怪不少網友評論提到,既然是“打假”,那又何必去蹭熱度,去挑戰鄒市明、搞慈善賽?這其中不免有商業推手。

3. 最後如何收場?

但歸根結底,這個事件不會以“六大門派圍攻光明頂”而結束,無論事件如何包裝如何發展,其發生的意義就已經淩駕於法律之上。我國相關法律規定,公民人身權受法保護,《民法通則》第九十八條規定,公民享有生命健康權。同時,《民法通則》還規定,當事人之間的約定不得違反法律或者社會公共利益。公民間的任何協議、約定都必須在法律的框架之內,比武約定生死由命,將個人生命權健康權讓渡給對方,違反了法律規定和公序良俗,是無效的,造成對方傷害的,侵害方還是要負法律責任的。

正如搏擊周評所分析,武術搏擊有娛樂屬性,但本質上仍是有著極大潛在傷害隱患的競技格鬥運動,嚴肅且事關身體健康。無論是真正的比賽還是打野架,都不是娛樂事件,所以,請不要以娛樂心態視之!

撰文:陳瑞衡

責編:彭建成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