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小學教師資格教育知識與能力重要考點總結

考點1:教育的本質屬性

教育是有目的地培養人的活動, 是教育區別於其它事物現象的根本特徵, 是教育的質的規定性, 也是教育的本質。

考點2:教育學的產生與發展

考點3:教育與人的發展

(1)內發論的代表人物:孟子(性善論)、格賽爾(成熟機制對於人的影響)。

(2)外鑠論的代表人物:荀子(性惡論)、洛克、華生。

(3)影響人身心發展的因素包括:遺傳、環境、學校教育、主觀能動性。

(4)個體身心發展的規律包括:順序性、階段性、不平衡性、互補性和差異性。

考點4:教育目的的價值取向

(1)社會本位論的代表人物:孔子、柏拉圖、塗爾幹、凱興斯泰納、赫欽斯、孔德。

(2)個人本位論的代表人物:盧梭、裴斯泰洛奇、馬斯洛、羅傑斯、福祿貝爾等。

(3)教育無目的論代表人物:杜威

考點5:課程的類型

(1)學科課程主要是學習間接經驗, 活動課程主要是學習直接經驗。

(2)小學主要是綜合課程, 初中採用綜合和分科並舉的方式,

高中主要是分科課程。

(3)國家課程是一級課程。 地方課程是由省、自治區、直轄市教育行政機構編訂的課程, 屬二級課程。 校本課程是三級課程, 通常以選修課或特色課的形式出現。

(4)基礎型課程注重學生基礎學力的培養;拓展型課程注重拓展學生的知識與能力;研究型課程注重培養學生的探究態度和能力。

(5)必修課程與選修課程

(6)顯性課程與隱性課程

考點6:泰勒課程設計模式(目標模式)

泰勒原理可概括為:目標、內容、方法、評價。

即:(1)確定課程目標; (2)根據目標選擇課程內容;

(3)根據目標群組織課程內容;(4)根據目標評價課程。

考點7:課程內容的文本表現形式

(1)課程計畫:開設哪些科目是課程計畫的中心問題;

(2)課程標準:課程標準是衡量各科教學品質的重要標準;

(3)教材:根據課程計畫和課程標準編制的、直接用於教和學的書籍與工具。

考點8:新課程改革

(1)理論基礎:人本主義思潮、建構主義思潮和多元智慧理論

(2)核心理念:為了每一個學生的發展

(3)總任務:全面推進素質教育

(4)具體目標:課程目標、課程結構、課程內容、課程實施、課程評價和課程管理

考點9:教學工作的基本環節

(1)備課

(2)上課

(3)作業的佈置與批改

(4)課外輔導

(5)學業成績的檢查與評定

考點10:教學過程的基本規律

(1)直接經驗與間接經驗相結合

(2)掌握知識與發展智力相統一

(3)掌握知識與提高思想相結合

(4)教師主導作用與學生主動性形結合

考點11:教學原則

(1)直觀性原則:誇美紐斯:“凡是需要知道的事物,

都要通過事物本身來學習, 應該盡可能把事物本身或代替它的圖像呈現給學生。 ”烏申斯基也指出, 兒童是靠形式、顏色、聲音和感覺來進行思維的。

(2)啟發性原則:孔子:“不憤不啟, 不悱不發。 ”《學記》:“道而弗牽, 強而弗抑, 開而弗達。 ”蘇格拉底:助產術;第斯多惠:“一個壞的教師奉送真理, 一個好的教師叫人發現真理。 ”

(3)鞏固性原則:孔子:學而時習之、溫故而知新;烏申斯基:複習是學習之母。

(4)循序漸進原則:《學記》:不陵節而施。

(5)因材施教原則:孔子、朱熹

(6)理論聯繫實際原則:馬克思主義

(7)量力性原則:墨子——夫智者必量其力所能至而如從事焉

(8)思想性和科學性統一原則:馬克思主義

考點12:教學方法

(1)以語言傳遞為主的教學方法:講授法、談話法、討論法和讀書指導法

(2)以直觀感知為主的教學方法:演示法、參觀法

(3)以實際訓練為主的教學方法:練習法、實驗法和實習法

考點13:班級授課制的優缺點

班級授課制的主要優點:

(1)有利於經濟有效地、大面積地培養人才;

(2)有利於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

(3)有利於發揮班集體的教學作用。

不足之處:

(1)不利於因材施教;

(2)不利於學生獨立性與自主性的培養;

(3)教學形式缺乏靈活性。

考點14:注意的品質

(1)注意的廣度, 也稱注意的範圍, 是指在同一時間內, 人們能夠清楚地知覺出的物件的數目。

(2)注意的穩定性, 是指注意保持在某一物件或某一活動上的時間長短特性。

(3)注意的分配是指人在進行兩種或多種活動時能把注意指向不同物件的現象。

(4)注意的轉移是根據新的任務,主動地把注意從一個物件轉移到另一個物件或由一種活動轉移到另一種活動的現象。

考點15:問題解決

(1)問題解決的心理過程:發現問題、明確問題、提出假設和檢驗假設

(2)問題解決的影響因素:問題的特徵、定勢、功能固著、原型啟發和個體相關因素

(3)問題解決的策略:手段-目的分析法、順向推理、反向推理和爬山法

考點16:維納成敗歸因理論——六因素三維度

考點17:學習遷移的分類

考點18:斯金納的操作性條件作用論

操作性條件作用的基本規律包括強化、消退、懲罰。

強化有正強化(實施獎勵)與負強化(撤銷懲罰)之分,又稱為積極強化和消極強化。

正強化通過呈現某種刺激增強反應發生的概率;

負強化通過中止某種(討厭的)刺激來增強反應發生的概率。

有機體在做出某一行為反應後,不再有強化物伴隨,那麼,此類反應在將來發生概率會降低,稱之為消退。

懲罰是當有機體做出某種反應後,呈現一個厭惡刺激,以消除或抑制此類反應發生的過程。

(4)注意的轉移是根據新的任務,主動地把注意從一個物件轉移到另一個物件或由一種活動轉移到另一種活動的現象。

考點15:問題解決

(1)問題解決的心理過程:發現問題、明確問題、提出假設和檢驗假設

(2)問題解決的影響因素:問題的特徵、定勢、功能固著、原型啟發和個體相關因素

(3)問題解決的策略:手段-目的分析法、順向推理、反向推理和爬山法

考點16:維納成敗歸因理論——六因素三維度

考點17:學習遷移的分類

考點18:斯金納的操作性條件作用論

操作性條件作用的基本規律包括強化、消退、懲罰。

強化有正強化(實施獎勵)與負強化(撤銷懲罰)之分,又稱為積極強化和消極強化。

正強化通過呈現某種刺激增強反應發生的概率;

負強化通過中止某種(討厭的)刺激來增強反應發生的概率。

有機體在做出某一行為反應後,不再有強化物伴隨,那麼,此類反應在將來發生概率會降低,稱之為消退。

懲罰是當有機體做出某種反應後,呈現一個厭惡刺激,以消除或抑制此類反應發生的過程。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