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多產業融合發展 滿足大眾旅遊需求

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 大力發展鄉村、休閒、全域旅遊, 加強教育、文化、旅遊等領域交流合作。 這為旅遊業發展指明了方向、定下了基調。

事實上, 旅遊業主動與其他產業融合, 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的實踐早已展開。 部分全國兩會代表委員十分關注發展旅遊休閒、研學旅行、森林康養等產業發展, 並為實施“旅遊+”戰略建言獻策。

大力推進“旅遊+”戰略

全國人大代表、湖南省張家界市人大常委會原主任朱國軍認為,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大力發展鄉村、休閒、全域旅遊, 是對深入實施“旅遊+”戰略的再定位、再動員、再部署。

實施“旅遊+”戰略, 推動更多新型業態互通共融, 才能滿足大眾旅遊時代遊客日益多樣化的需求, 適應全域旅遊時代提升行業競爭力的需要。

全國人大代表、無錫靈山文化旅遊集團董事長吳國平認為, 在大眾旅遊時代, 片面追求遊客規模的粗放式發展模式已經滯後, 從關注規模向關注品質轉變, 正成為文化旅遊業界的共識。 提高旅遊品質, 其中一個層面就是全面實施“旅遊+”戰略, 將旅遊與文化、休閒、鄉村、生態、醫療、康養等多種業態深度結合, 打造出更具體驗性的新型旅遊產品。

結合各地的實踐, 全國政協常委田嵐認為, “旅遊+”的核心是強調旅遊的綜合帶動效應。 “對此, 湘西就很有體會, 我們把旅遊做起來之後,

農產品、民族工藝品、文化演藝、創意產業、交通、城市建設等方面都帶動起來了。 可以說, 旅遊產業發展把扶貧攻堅帶動起來了, 把民族文化保護與弘揚帶起來了, 也把現代農業和現代服務業帶動起來了。 ”

“新疆商貿業需要加快發展, 推動商貿業的途徑有很多, 旅遊業就是其中之一。 ”全國政協委員布媧鶼·阿布拉表示, 通過“旅遊+商貿”, 可以把新疆特色產品銷往全國各地, 既可以提高遊客滿意度, 又可以提升商貿業發展水準、帶動就業。 旅遊業不僅可以與商貿業實現協同發展, 還可以與文化產業實現共贏。

全國政協委員計明南加表示, 近年來, 西藏旅遊業突飛猛進, 取得了很大成績, 但是產品結構仍比較單一,

尤其是“旅遊+文化”方面需要深入挖掘, 二者融合發展可以催生新的產品, 進而提升西藏的吸引力。

全國政協委員、青海興旺集團董事長韓興旺表示, 旅遊是綜合性產業, 可以與很多產業融合。 這種融合有其客觀必然性, 因為隨著遊客消費層次不斷提升, 簡單的觀光或吃喝玩樂已經無法滿足需求, 這就要求通過“旅遊+文化”“旅遊+科技”等多產業融合來推動旅遊業發展。

加速釋放旅遊新活力

正如國家旅遊局局長李金早說, 我們正在從封閉的旅遊自迴圈向開放的“旅遊+”融合發展方式轉變, “旅遊+”正以其強大的活力與其他產業磨合、融合、組合, 不斷衍生新產品、新業態、新供給。 這既為旅遊業自身發展拓展了廣闊空間,

也為帶動其他產業發展提供了巨大動能;既為旅遊業自身的轉型升級挖掘了潛力, 也為整個經濟結構調整注入活力。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旅遊景區協會副會長秦福榮認為, “旅遊+”確實對旅遊業發展產生了重要作用, 為全域旅遊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增添了多樣化結果, 找到了最好的發展路徑, 有利於實現多個產業、多項產品的融合共進。 推進“旅遊+”戰略, 必須下大力氣去完善旅遊產品服務體系。 一是服務標準要大提升, 如通過特色化景區標識標牌等設計, 完善服務標準體系;二是交通條件要大改善, 構築綠色觀光通道, 讓遊客“進退自如、隨心所欲”;三是廁所革命要大推進, 將旅遊公共服務特別是廁所革命作為一種文化大力推進,

改善遊客體驗。

全國政協委員、洛陽師範學院院長梁留科認為, 要以“旅遊+”為手段, 為全域旅遊發展提供產業融合路徑。 他說, 發展全域旅遊的核心要從原來孤立的點和線, 向全社會、多領域、綜合性方向邁進。 這既與旅遊業的綜合性有關, 又與提質增效、產業融合、轉型升級相關。 要利用“旅遊+”手段, 推進旅遊業與農業、工業、林業、城鎮化、環保、科技等融合發展。

全國政協委員、吉林省政協主席黃燕明坦言, 實施“旅遊+”戰略、大力發展旅遊產業對於當地經濟發展的拉動非常大, “從前, 吉林省的三大支柱產業包括汽車製造、農產品加工、化工, 這些都是傳統支柱產業, 現在有了新的支柱產業, 其中之一就是旅遊業。 近年來, 吉林省無論是旅遊人次還是旅遊收入都保持著兩位數的高增長,旅遊業已經是名副其實的新興支柱產業了。”

不斷深化供給側改革

全國政協委員、內蒙古電視藝術家協會副主席杜梅認為,“旅遊+”可以推動產業融合、共贏發展,但是“旅遊+”也要科學發展。

比如“旅遊+農業”,很多鄉村旅遊點同質化發展、缺少特色且未形成品牌,這些都是值得商榷的地方。

記者採訪中發現,代表委員不僅關心“旅遊+”釋放出的經濟效應,還在思考如何更好地實施“旅遊+”戰略。

朱國軍認為,當前,我國旅遊市場仍以觀光型產品為主,休閒、度假、康養等旅遊業態仍存在結構性不足,旅遊產品的工藝、品質、層次、結構仍無法滿足遊客需要,吃住行遊購娛等六要素產業鏈條銜接不到位,“旅遊+”仍然要建立在提升基礎設施和服務水準基礎上。在實施“旅遊+”戰略過程中,應著力增加旅遊產品品質,通過規劃引領,實現旅遊與養老、商務、會展、體育、健身、研學、戶外探險等融合發展,針對不同市場、不同群體、不同遊客的不同需求,提供優質、高效、個性化的旅遊服務,進一步完善旅遊產品和服務體系與平臺,不斷提升遊客滿意度,讓遊客慢下來、停下來、留下來。

梁留科表示,實施“旅遊+”戰略,必須著力解決旅遊業長期以來存在的諸多結構性問題,如旅遊多頭管理與監管缺失並存;旅遊公共服務產品不足,無法滿足遊客多元化需求;旅遊景區較多但高層次景區少,且同質化嚴重;文化旅遊資源豐富而體驗類、創新類產品較少;旅遊業智慧化程度較低、影響了遊客體驗;旅遊院系眾多但特色人才、高端人才缺乏;旅遊業理論研究遠遠滯後於實踐發展等。為此,他建議,要通過與交通部門共同推進風景道建設、與體育總局共同推進體育旅遊示範基地及重點專案建設、與教育部門共同推進研學旅遊基地建設及精品示範區、與環保部門共同推進生態旅遊示範區、與扶貧部門共同推進旅遊扶貧示範區等方式,全面拓展旅遊業與其他行業的融合發展,將旅遊業全面融入國家戰略體系和社會重要領域,真正實現“旅遊+”理念融入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全域。

吉林省無論是旅遊人次還是旅遊收入都保持著兩位數的高增長,旅遊業已經是名副其實的新興支柱產業了。”

不斷深化供給側改革

全國政協委員、內蒙古電視藝術家協會副主席杜梅認為,“旅遊+”可以推動產業融合、共贏發展,但是“旅遊+”也要科學發展。

比如“旅遊+農業”,很多鄉村旅遊點同質化發展、缺少特色且未形成品牌,這些都是值得商榷的地方。

記者採訪中發現,代表委員不僅關心“旅遊+”釋放出的經濟效應,還在思考如何更好地實施“旅遊+”戰略。

朱國軍認為,當前,我國旅遊市場仍以觀光型產品為主,休閒、度假、康養等旅遊業態仍存在結構性不足,旅遊產品的工藝、品質、層次、結構仍無法滿足遊客需要,吃住行遊購娛等六要素產業鏈條銜接不到位,“旅遊+”仍然要建立在提升基礎設施和服務水準基礎上。在實施“旅遊+”戰略過程中,應著力增加旅遊產品品質,通過規劃引領,實現旅遊與養老、商務、會展、體育、健身、研學、戶外探險等融合發展,針對不同市場、不同群體、不同遊客的不同需求,提供優質、高效、個性化的旅遊服務,進一步完善旅遊產品和服務體系與平臺,不斷提升遊客滿意度,讓遊客慢下來、停下來、留下來。

梁留科表示,實施“旅遊+”戰略,必須著力解決旅遊業長期以來存在的諸多結構性問題,如旅遊多頭管理與監管缺失並存;旅遊公共服務產品不足,無法滿足遊客多元化需求;旅遊景區較多但高層次景區少,且同質化嚴重;文化旅遊資源豐富而體驗類、創新類產品較少;旅遊業智慧化程度較低、影響了遊客體驗;旅遊院系眾多但特色人才、高端人才缺乏;旅遊業理論研究遠遠滯後於實踐發展等。為此,他建議,要通過與交通部門共同推進風景道建設、與體育總局共同推進體育旅遊示範基地及重點專案建設、與教育部門共同推進研學旅遊基地建設及精品示範區、與環保部門共同推進生態旅遊示範區、與扶貧部門共同推進旅遊扶貧示範區等方式,全面拓展旅遊業與其他行業的融合發展,將旅遊業全面融入國家戰略體系和社會重要領域,真正實現“旅遊+”理念融入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全域。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