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經濟地理丨山東半島城市群發展進行時

編者按

近日, 山東省政府批復印發了《山東半島城市群發展規劃》》《山東半島城市群發展規劃

挺進內陸 濟南搶抓機遇乘勢隆起

■中國經濟時報記者 王彩娜

隨著山東半島城市群一紙規劃的落地, 泉城濟南的發展思路愈加清晰。

近日, 山東省政府批復同意的《山東半島城市群發展規劃(2016—2030年)》(以下簡稱《規劃》)中明確提出, 構建濟南都市圈, 重點突出省會城市優勢, 強化與周邊淄博、泰安、萊蕪、德州、聊城等城市的同城化發展, 建設成為半島城市群向中西部拓展腹地的樞紐區域。

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區域經濟室主任陳耀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

搶抓城市群發展機遇, 培育壯大濟南都市圈, 濟南有望在未來幾年內實現迅速隆起。

深陷重圍

“重點突出省會城市優勢”“培育壯大濟南都市圈”“增強濟南輻射帶動力”……《規劃》中多處出現類似的表述, 向外界釋放了濟南借勢隆起的積極信號。

接受本報記者採訪的專家一致認為, 濟南隆起的動力其實來源於其深陷重圍的壓力。

打開中國地圖可以清晰地看到, 濟南已經陷入國家中心城市的包圍圈中。

從區位來看, 濟南北邊是北京、天津, 南邊是南京、合肥、上海, 西邊是鄭州, 東邊是青島, 這些城市近年來快速崛起, 集聚周邊地區資源要素的能力大幅提升。 強勁的壓力下,

濟南已經快喘不過氣來。

再觀省內, 濟南同樣處境尷尬。 公開資料顯示, 多年來, 濟南的GDP總量一直位居第三, 排在青島和煙臺之後。 比如2016年, 濟南GDP不足7000億元, 而青島GDP達到10011.29億元, 成為全國第12個GDP總量超萬億元的城市, 兩市經濟差距明顯。

作為全國“首位度”最低的省會城市, 濟南經濟不夠發達, 容易造成“中間塌陷”, 而“群山無峰”, 缺乏一個帶動力強的核心城市也是山東省經濟的一大痛點。

因此, 在今年山東省“兩會”期間, 山東省委常委、濟南市委書記王文濤建議舉全省之力實施省會戰略, 進一步支持濟南經濟發展, “濟南好, 大家好;濟南強, 山東強;濟南隆起, 全省受益”。

城市間的競爭、城市群間的競爭, 就其本質而言, 是核心城市的競爭。

核心競爭城市不僅需要考慮經濟實力, 還要綜合考慮政治、文化、歷史、人文環境、交通區位等多重因素, 而山東最可能成為核心競爭城市的便是濟南。 陳耀認為, 濟南要突出重圍, 實現隆起, 必須構建以自身為核心的經濟圈, 改變以往“小馬拉大車”的局面。

奮起直追

《規劃》已經為尋求突破的濟南, 指明了發展路徑。

以濟南為發展核心, 山東將加快推進濟南都市圈一體化和同城化, 優先推進濟淄泰萊一體化建設, 將濟南都市圈建設成為山東半島港口群向中西部腹地延伸的樞紐區域, 環渤海南翼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科教研發、高新產業基地和國家創新發展高地, 黃河中下游地區高度一體化的城鎮密集區。

推進以泉城特色標誌區、百年商埠區等為重點的老城區優化升級,

加快建設中央商務區, 打造城市新中心。 規劃佈局西客站、東客站、長清等城市次中心。 規劃建設攜黃河南北融合發展的城市新區, 帶動黃河北地區加快發展。

為增強濟南輻射帶動力, 山東將強化高端要素集聚能力, 培育“濟南設計”“濟南智造”“濟南服務”品牌, 構建產業發展新體系, 提高核心競爭力。 尤其是, 專門提及“突出泉城特色”, 山東將打造“山、泉、湖、河、城”相映生輝的魅力泉城。

縱覽鄭州、合肥、武漢、長沙等近年來發展較快的省會城市, 都有一個鮮明的特點, 舉全省之力發展省會城市。 而今, 濟南也不例外, 呼籲舉全省之力發展省會城市。

濟南市委副書記、代理市長王忠林曾公開表示,

省會發展離不開重大專案的支撐, 希望山東省發改委在2017年度重大專案建設、“大十字小米字”鐵路樞紐建設、濟南新區申報、臨空經濟區申報、國際醫學中心等對濟南發展有重大影響的幾項重點工作上繼續給予支持。

事實上, 去年的“成績單”已經顯現出濟南都市圈的經濟實力, 2016年山東省GDP總量達到6.7萬億元, 濟南都市圈6市1縣生產總值約為2.2萬億元, 占全省的三分之一。

攜河北跨

從城市的總體框架來看, 濟南城區北為黃河, 南有群山, 是東西長、南北窄的帶狀城市, 如果持續西進、東拓的話, 東西通勤距離過大, 整個城市的交通將不堪重負。

有空間才能實現發展加速度。 因此, 《規劃》中提出, 建設攜黃河南北融合發展的城市新區, 帶動黃河地區加快發展。

山東省政協委員、民進省委秘書長王學愛認為,騰籠換鳥無法滿足城市發展的空間需要,必須突破濟南長帶狀的城市佈局,加快實施“北跨戰略”,為低成本打造新的經濟增長點,拓展發展單元。

對於城市而言,規模和體量就是優勢,沒有一定規模,城市的集聚效應和分工效應就不能充分發揮,因此,陳耀建議,通過撤縣設區或是撤市設區,有序拓展濟南的發展新空間,在人口規模、經濟規模等方面提升濟南的整體規模,進而提升濟南的城市首位度。

主 編丨毛晶慧 編 輯丨高珂

【中國經濟時報--中國經濟新聞網 http://www.cet.com.cn】

帶動黃河地區加快發展。

山東省政協委員、民進省委秘書長王學愛認為,騰籠換鳥無法滿足城市發展的空間需要,必須突破濟南長帶狀的城市佈局,加快實施“北跨戰略”,為低成本打造新的經濟增長點,拓展發展單元。

對於城市而言,規模和體量就是優勢,沒有一定規模,城市的集聚效應和分工效應就不能充分發揮,因此,陳耀建議,通過撤縣設區或是撤市設區,有序拓展濟南的發展新空間,在人口規模、經濟規模等方面提升濟南的整體規模,進而提升濟南的城市首位度。

主 編丨毛晶慧 編 輯丨高珂

【中國經濟時報--中國經濟新聞網 http://www.cet.com.cn】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