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滾滾紅塵衷情難訴—臥室裡的陌生人

一次朋友聚會上, 小王認識了剛來成都的美國人Jack。

聚會結束, 小王想跟Jack保持聯繫,

小王瞬間石化!不是說美帝的軟體最發達嗎。

難道遇到了個假美國人?

歪果仁都用啥聊天?

Which social networking tool do you use in your country? Do you use Weichat?

Adden: I like to use twitter, it’s simple and fast. You can even talk to Trump on it. Recently, I’m a fan of Pintrest. I’ll put my photo on that app. What’s Weichat?

Biswas: I use WhatsAppto talk with my friends. It’s simple and easy to use. And I also share my pics on Facebook. I don’t use Weichat. I saw some Chinese use it. But I don’t use, it’s so complex.

下次和老外交朋友, 先加個WhatsApp吧!

我們都是一個族

世界那麼大, 我們五花八門, 但如今, 全球早已統一成一個族——低頭族!

看!

這裡是美國

這裡是英國

這裡是中國

同事麥琪給我講, 現在她家裡通常是這樣的:

“好的。 ”

“哦。 ”

…….

房間裡除了電視的聲音, 就是二人手機敲字的聲音。

週末待一整天, 兩人說話不超過十個字。

美國的Stephen來成都時間不長, 可他非常喜歡這裡的生活狀態。

在他眼裡, 成都和美國的生活沒啥區別, 因為, 大家都是低著頭看手機, 玩Ipad!

唯一的區別, 是埋頭聊天的話題。 美國的朋友更愛聊運動, 聊自己的興趣愛好, 聊大家週末的dating。 聚會中, 他還會拿手機拍幾張照片曬到Instagram上。

而成都的朋友們,

則喜歡聊八卦, 喜歡曬收入、曬房子和車子, 這讓他抓狂, 覺得沒隱私可言。

不看手機才抑鬱

回顧四周, 真的是, 我們無時無刻不在跟手機聊天, 地鐵裡、上班時、吃飯中、過馬路……我們的真實生活, 都在網路裡, 在手機裡。

前段時間, 我看了篇報導, 說一天有68%的時間都在看手機的人, 有抑鬱症傾向。但真正精彩的,卻是報導下面的評論,網友們紛紛留言:“一天68%的時間不看手機才會抑鬱。”

估計,這是多數人的狀態吧。

這樣真的好嗎?

手機重度依賴者,常有這樣的特點,隔著手機螢幕可以侃侃而談,但與人面對面溝通交流時,卻感到力不從心,無所適從。

儘管交流手段日益先進,交流本身卻變得越來越難。

這是典型的社交恐懼症!

滾滾紅塵衷情難訴

你是否常常有這樣的感受:

當網路成為情感宣洩的主管道時,對其傾訴卻難以帶來心靈的愉悅,相反,一種“知己難覓”的孤獨感變得愈來愈強烈。

我們懶得思考,懶得交際,懶得用眼睛看這個世界。

真實世界裡,我們是會說話的啞巴,拒絕衝突,拒絕交流,談論虛偽和謊言;回歸自我的小世界時,我們又變身義薄雲天、義憤填膺、意氣風發的超人。

仿佛,在手機裡,在鍵盤下,在朋友圈,我們更像理想的自己。

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心理學博士莫興邦說過:“生活節奏日益加快,使我們的交流時間不斷被壓縮,而交流手段的日益先進,則使大家更願意在傾訴時將網路作為首選。現代人有什麼事都願意上網曬一曬,這既是對自己生活點滴的記錄,也是一種情感宣洩和自我展示。”

但事實是,網路不但無法突破現代人的交流瓶頸,反而製造了更加嚴重的情感缺失。

辦公室的麥琪也感歎:“我有很多朋友,以前愛坐在一起談心事,交流交流,總覺得很愉快。現在,大家都用網路聯繫,見面少了,朋友間也越來越疏遠。”

手段更新、選擇更多、信息量更大,儘管網路為人類交流製造了種種便利,卻依然使我們不斷產生“衷情難訴”之惑。

對此,莫興邦博士給的建議是,“盡可能增加面對面的交流機會,抬起頭來、放下手機,直面朋友、愛人、親人,用傾訴來減緩心理負擔和壓力,把自己從‘樹洞’中解放出來。”

看完這篇就放下手機吧。

刨也小課堂1. 即時通訊 Instant Messenger

It's not just for media players and instant messenger clients 它們並不僅僅是給媒體播放機和即時通信用戶端準備的。

2. 網路社區 Network Community

This helps in advertising and promotions as well as linking one Social Network community with others. 這有助於宣傳和推廣社區,並將某個社交網路社區與其他社區連接起來。

3. 面對面 face to face

Why not have it out with your critic, discuss the whole thing face to face? 為什麼不和批評你的人講個明白,面對面地把整件事情談一談呢?

4. 抑鬱症 depression

I have been on sick leave for seven months with depression.

我因抑鬱症休了7個月的病假。

About one in every 20 people have clinical depression.

大約每20個人中有1個患有臨床抑鬱症。

5. family n. 家庭;家族;孩子;祖先

His family are completely behind him, whatever he decides

他無論作出什麼決定,家人都全力支持。

Her family came to Los Angeles at the turn of the century.

她的祖先在世紀之交時來到洛杉磯。

關注刨也,get好玩的英語,實用的資訊。

有抑鬱症傾向。但真正精彩的,卻是報導下面的評論,網友們紛紛留言:“一天68%的時間不看手機才會抑鬱。”

估計,這是多數人的狀態吧。

這樣真的好嗎?

手機重度依賴者,常有這樣的特點,隔著手機螢幕可以侃侃而談,但與人面對面溝通交流時,卻感到力不從心,無所適從。

儘管交流手段日益先進,交流本身卻變得越來越難。

這是典型的社交恐懼症!

滾滾紅塵衷情難訴

你是否常常有這樣的感受:

當網路成為情感宣洩的主管道時,對其傾訴卻難以帶來心靈的愉悅,相反,一種“知己難覓”的孤獨感變得愈來愈強烈。

我們懶得思考,懶得交際,懶得用眼睛看這個世界。

真實世界裡,我們是會說話的啞巴,拒絕衝突,拒絕交流,談論虛偽和謊言;回歸自我的小世界時,我們又變身義薄雲天、義憤填膺、意氣風發的超人。

仿佛,在手機裡,在鍵盤下,在朋友圈,我們更像理想的自己。

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心理學博士莫興邦說過:“生活節奏日益加快,使我們的交流時間不斷被壓縮,而交流手段的日益先進,則使大家更願意在傾訴時將網路作為首選。現代人有什麼事都願意上網曬一曬,這既是對自己生活點滴的記錄,也是一種情感宣洩和自我展示。”

但事實是,網路不但無法突破現代人的交流瓶頸,反而製造了更加嚴重的情感缺失。

辦公室的麥琪也感歎:“我有很多朋友,以前愛坐在一起談心事,交流交流,總覺得很愉快。現在,大家都用網路聯繫,見面少了,朋友間也越來越疏遠。”

手段更新、選擇更多、信息量更大,儘管網路為人類交流製造了種種便利,卻依然使我們不斷產生“衷情難訴”之惑。

對此,莫興邦博士給的建議是,“盡可能增加面對面的交流機會,抬起頭來、放下手機,直面朋友、愛人、親人,用傾訴來減緩心理負擔和壓力,把自己從‘樹洞’中解放出來。”

看完這篇就放下手機吧。

刨也小課堂1. 即時通訊 Instant Messenger

It's not just for media players and instant messenger clients 它們並不僅僅是給媒體播放機和即時通信用戶端準備的。

2. 網路社區 Network Community

This helps in advertising and promotions as well as linking one Social Network community with others. 這有助於宣傳和推廣社區,並將某個社交網路社區與其他社區連接起來。

3. 面對面 face to face

Why not have it out with your critic, discuss the whole thing face to face? 為什麼不和批評你的人講個明白,面對面地把整件事情談一談呢?

4. 抑鬱症 depression

I have been on sick leave for seven months with depression.

我因抑鬱症休了7個月的病假。

About one in every 20 people have clinical depression.

大約每20個人中有1個患有臨床抑鬱症。

5. family n. 家庭;家族;孩子;祖先

His family are completely behind him, whatever he decides

他無論作出什麼決定,家人都全力支持。

Her family came to Los Angeles at the turn of the century.

她的祖先在世紀之交時來到洛杉磯。

關注刨也,get好玩的英語,實用的資訊。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