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人工智慧“上崗”了:搶飯碗還是好幫手?

雖然AlphaGo玩起德州撲克和將對弈中國棋王柯潔先後成為頭條新聞, 但如果你還認為人工智慧只是人類答答題、下下棋的玩伴,

只是雖然很美好但仍然遙遠的存在, 那就大錯特錯了。 因為人工智慧已經開始“上崗”工作了。

百度的人工智慧已經幫助被拐賣兒童找到自己的親生父母;阿裡的人工智慧正準備擔任“實習醫生”;騰訊的人工智慧正在搜尋著“自殺自殘”的抑鬱症病人;美圖的人工智慧“修圖師”正在每天把你變得美美噠;今日頭條的人工智慧“小編”正在編輯著你感興趣的新聞頁面;京東人工智慧客服JIMI正在為數億消費者24小時服務……

儘管李開複老師關於“人工智慧將在未來10年取代50%人類工作”的預言讓很多人感到憂慮:人工智慧真的要來“搶飯碗”了?但目前來看, 人工智慧正在以過去我們無法想像的方式為我們服務著, 成為我們的好幫手。

>> 跨年齡人臉識別技術幫助被拐兒童27年後回家

27年前, 6歲的付貴被從重慶拐賣到了福建, 生父付光發用付貴留下的唯一一張照片在“寶貝回家”網站上登記尋親, 照片中是5歲的付貴。 “寶貝回家尋子網”是一家公益性的尋人網站, 對接著民政部走失人員平臺、公安部打拐辦DNA庫, 是目前中國尋人平臺中最權威的一家。

實際上, 被拐的付貴也在“寶貝回家”網站上上傳了自己10歲時的照片和資訊, 但是, 他只知道自己的名字是“胡奎”, 而出生日期、失蹤日期和失蹤地點等資訊卻完全無法與付光發的資訊對應, 畢竟被拐時他只有6歲。

過去, 包括“寶貝回家”在內的所有尋親網站和平臺的匹配工作都主要靠尋親者自己和志願者們以人工作業來完成,

費時費力, 尤其像付貴這種資訊無匹配的更是困難重重, 人眼識別照片也會產生很多疏漏。 孩子的兒時樣貌變化很大, 有時連親生父母都很難辨別。

今年3月, 百度與“寶貝回家”展開了全新的合作, 就是將人工智慧的“跨年齡人臉識別”技術應用于尋找走失兒童中, 百度跨年齡人臉識別系統對超過6萬條的尋親圖片進行匹配, 初步篩選出30例疑似案例, 付貴就在其中。 後來經過雙方的DNA比對, 確認“胡奎”就是27年前的付貴。

>> “天下無拐”要靠人工智慧實現了

無論是電影《親愛的》, 還是《失孤》, 那些千里尋親的故事總讓人潸然淚下, 也讓我們感受到打拐的艱難。 據官方的正式統計, 中國每年約有1萬名兒童被拐賣, 而民間機構估計的數字則高達7萬,

這些丟失的孩子中只有極少一部分能夠回到父母身邊。

人工智慧無疑提供了另外一條過去無法想像的解決路徑。 除了比對尋親平臺的照片, 還可以通過調用車站、機場等公共場所的監控錄影資料, 利用人臉識別技術快速定位走失或者被拐的兒童。 畢竟, 即使付貴最終得以回家, 但27年的傷痛早已難以撫平, 如果可以借助人工智慧技術, 儘快找到走失或者被拐兒童, 才能真正避免悲劇的發生, 讓“天下無拐”不再只是美好願望。

>> 讓人工智慧做人類做不到的事情

在整個人工智慧的發展史上, 無論是深藍、沃森, 還是AlphaGo、Master, 多是圍繞記憶、邏輯、運算對人類展開挑戰, 在知識問答、棋類比拼中屢次戰勝人類。

但是現在, 人類通過幾百萬年的進化才取得的聽覺、視覺等天賦, 也正在面臨著人工智慧的挑戰, 比如百度的“人臉識別”“語音辨識”“圖像識別”技術, 這意味著人工智慧對人類的“替代”或者“幫助”似乎正在向縱深發展。

百度深度學習實驗室主任(IDL)林元慶博士表示, “人臉識別技術研究的困難, 不同于普通的圖像識別。 就人的臉部特徵而言, 每個人的臉部結構都是相似的, 這對於利用人臉區分人類個體不利, 還有一些特殊情況, 比如雙胞胎甚至多胞胎。 其次就是表情、光照條件、整容等外因影響。 不同的表情、角度觀察, 光照條件的影響, 人臉遮蓋物, 如口罩、墨鏡、頭髮、鬍鬚, 再加上整容、P圖以及堪比整容的化妝技術, 都增加了人臉識別的難度。 而跨年齡識別就更難,因為不少人童年的很多面部特徵其實已經發生巨大的改變甚至消失了。”

但是,在林元慶看來,人工智慧更多的是來幫助人類的,去做那些人類做不好或者無法完成的任務。比如,基於人臉識別技術的刷臉認證、圖像尋人已經應用到了很多場景當中。

馬雲在剛剛結束的2017中國(深圳)IT領袖峰會上表示,對於此前取得社會巨大影響的“AI下棋”事件,他認為這並不是人工智慧應該體現的能力,因為機器要做的是人類做不到的事情。他說,“過去人類的100年,我們把人變成了機器;未來的100年,我們將會把機器變成人,只不過這個人跟我們想像中的人是不一樣的。我們要讓機器成為人最好的Partner(合作夥伴),而不是人最大的對手,不是讓機器來取代我們這一代的人。”

作為國內最早鉅資投入人工智慧研發的百度掌門人,李彥宏也不同意人工智慧的威脅論。但是,他認為,人工智慧雖然不能超越人類,但當它能夠逼近人類的時候,就會逐漸顛覆各個行業。因為人工智慧以更加智慧、更加方便的方式解決問題,以前純靠人工的笨方法當然就不再需要了。

如果如李彥宏所預言的,人工智慧會是一場堪比工業革命的大變革,那麼,它確實可能會替代很多人類的工作,但也一定會創造出更多新職業。

而跨年齡識別就更難,因為不少人童年的很多面部特徵其實已經發生巨大的改變甚至消失了。”

但是,在林元慶看來,人工智慧更多的是來幫助人類的,去做那些人類做不好或者無法完成的任務。比如,基於人臉識別技術的刷臉認證、圖像尋人已經應用到了很多場景當中。

馬雲在剛剛結束的2017中國(深圳)IT領袖峰會上表示,對於此前取得社會巨大影響的“AI下棋”事件,他認為這並不是人工智慧應該體現的能力,因為機器要做的是人類做不到的事情。他說,“過去人類的100年,我們把人變成了機器;未來的100年,我們將會把機器變成人,只不過這個人跟我們想像中的人是不一樣的。我們要讓機器成為人最好的Partner(合作夥伴),而不是人最大的對手,不是讓機器來取代我們這一代的人。”

作為國內最早鉅資投入人工智慧研發的百度掌門人,李彥宏也不同意人工智慧的威脅論。但是,他認為,人工智慧雖然不能超越人類,但當它能夠逼近人類的時候,就會逐漸顛覆各個行業。因為人工智慧以更加智慧、更加方便的方式解決問題,以前純靠人工的笨方法當然就不再需要了。

如果如李彥宏所預言的,人工智慧會是一場堪比工業革命的大變革,那麼,它確實可能會替代很多人類的工作,但也一定會創造出更多新職業。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