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想成為專家?我給你指條明路

各種崗位上都會有自己的專家, 只不過不同專家對於人的要求不同。

找到適合自己的崗位, 然後努力學習、實踐和思考, 你就能成為這個領域的高手!

對擅長某項技能的人產生崇拜, 是人的共性。

受過基礎教育的人大都學過歐陽修寫的《賣油翁》, 全文的意思可能記不住了, 但那句名言則掛在嘴邊, 讓自己在嘚瑟的時候也能顯得有文化一點。

這句金句的全文是這樣的“翁曰:”無他, 但手熟爾。 ”

小時候甚至還聽過許多技藝高超小偷的故事:

他們為了練習速度, 從拜師開始就要從沸騰的油鍋裡撿肥皂;甚至可以在與你檫肩而過時偷掉你戴的眼鏡, 讓你毫無覺察(這個嚴重懷疑)。

去茶館喝茶, 會有長長的茶壺嘴倒茶的表演;在海底撈吃火鍋, 拉麵小哥上下翻飛的花式拉麵方法每次都引來陣陣喝彩和小朋友們的圍觀。

泥人張、宜興紫砂壺的燒制師傅、景德鎮的瓷器大師、日本的壽司之神甚至《泰囧》裡面王寶強做的蔥油餅等等, 漫長的歷史長河中有許多技能的高手讓我們膜拜!

元朝是由蒙古族人建立的, 他們根據職業性質, 將百姓分文十級:

一、官(政府官員);二、吏(不能擢升為官員的政府雇員);三、僧(佛教僧侶);四、道(道教道士);五、醫(醫生);六、工(高級工程技術人員);七、匠(低級手工技術人員);八、娼(妓女);九、儒(知識份子);十、丐(乞丐)。

將之前儒家文化備受推崇的知識份子放到第九級, 是一種大大的顛覆。

“臭老九”這個詞則是在清朝嘉慶年間被發明出來, 在建國後文革的時代被發揚光大:許多有才華的各領域專業人員被折騰甚至致死, 在許多人創造力的高峰卻在各種五七幹校從事農業勞動。

十一屆三中全會後, 這些人大都恢復名譽和工作, 再次強調“知識份子是工人階級的一部分”, 有了發揮自己作用的機會。

1978年著名詩人徐遲在《人民文學》發表了《哥德巴赫猜想》的報告文學, 介紹數學家陳景潤。 那個時代許多青少年的理想都是成為數學家和科學家,

整個八九十年流行的說法是“學好數理化, 走遍天下都不怕”。

這個時代, 專家基本上等同學科學家。 只有做科學研究的人, 才能被稱呼為專家, 專家最牛的稱號是“院士”。

但有識之士卻發現, 科學、技術、工程神馬的並不一樣, 也不適合將許多最牛的人都歸到科學家的院士裡面。 所以在1994年, 中國又成立了一個“中國工程院”, 把那些做土木、水利、冶金、醫藥衛生、農業等各領域工程的頂尖人才彙聚起來, 評選“工程院院士”。

中國社科院還有評自己的學部委員(建國後科學院的院士也有很長時間都叫學部委員), 他們的定義是: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是中國社會科學院內的最高學術稱號, 也是中國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領域的精英群體,

為終身榮譽, 地位相當於中國科學院院士。

這些人無疑都是各領域的頂尖專家。

大致可以看出來, 傳統的專家認可通常有以下特點:

對於技能型人才裡面的高手, 更容易被認可為專家;

研究領域的人容易被認可為專家(從知識管理的角度看這些人的使命是創造新知識);

理工農醫這些專業的人容易被認可為專家, 而管理上的人則官方的認可較少。 在中國工程院設置了工程管理學部, 可以算作工程管理方面的頂尖專家認定(不幸的是, 這個部門的院士也是被詬病最多的)。

傳統認可的專家主要是那些依賴於個體幹活和完成任務, 而管理工作卻需要依賴於他人完成任務達成目標, 所以傳統的專家認定很少考慮管理人員。

概因其個人價值評定較難,更多的依賴於實踐而非成熟的理論,環境、文化、物件對於結果的影響較大,測量難度很高。

但事實上,在管理上也一定有水準高低之分,同樣是縣委書記有人做的遊刃有餘並且績效斐然受人尊敬而有人則做的怨聲載道,這背後一定有原因;同樣的一名HR經理也有高下之分,這其中也有自己的規律和原因。

對應于體力工作者,德魯克提出了知識工作者(Knowledge Worker),我們簡單定義為:以處理資訊和知識為主要工作內容的人。程式師、編輯、銷售員、政府雇員、教師等等都是知識工作者,能讀到這篇文章的人大部分也是。

這裡的處理包括知識的生產(譬如科學家),也包括知識的傳播(出版)、利用(譬如工程師)等活動。

但同是知識工作者,差異也會很大:一名在10086接線的客服代表與一位做風險投資的大佬,都是在做處理資訊和知識的工作,但他們工作對於資訊和知識的使用與創造要求卻迥然不同。

所以有必要對知識工作者進行再分類。由於目的不同,對於知識工作者的分類是一個有意思的話題,相關的研究也有很多。

這裡只根據2個維度去分類:

1、知識工作者工作中需要的協作程度:個人獨自完成還是需要協作完成;

譬如醫生雖然對於疑難病症也會會診、請教其他人,但他們的大部分日常工作都不要依賴於自己做判斷。而銷售總監可能也要去親自賣東西,但其核心價值是要依賴於他所帶團隊的績效。

醫生這個職位所需要的協作程度較低,而銷售總監則需要的協作程度高。

2、知識工作者工作中需要的知識的程式化程度:有章可循還是需要臨機判斷。

對於公民而言,應該是“法無禁止即可為”,而對於政府而言,則是“法無授權不可為”,所以大部分政府普通公務員所辦理的事情,都是程式化、有章可循的。但有的工作,則完全無章可循或者需要臨機判斷。譬如醫生,每次都需要基於患者的檢查指標進行判斷。

基於以上2個維度,結合起來會形成四類角色:

您屬於哪一類?

全球知名的教育心理學家霍華德·加德納(Howard Gardner)在1983年提出了“多元智慧理論”,這個理論也成為了二十世紀九十年代西方教育改革的重要理論依據之一。

該理論認為,人類的智慧是多元化而非單一的,主要是由以下8項組成:

語言智慧

數學邏輯智慧

空間智慧

身體運動智慧

音樂智慧

人際智慧

自我認知智慧

自然認知智慧

每個人都有這8項技能,但不同的人可能擅長其中的幾種,每個人都擁有不同的智慧優勢組合。

而傳統的教育過多的強調了語言、數學、邏輯智慧,對擅長于其他智慧的人是不公平的。

當然,這些不同智慧的形成與發展並不是天生的,它們要依賴於環境和教育因素,需要經過學習、實踐來提升。

從知識工作者的角度說,四種角色的任務需要不同的智慧支撐,譬如對於協作要求很高的崗位,需要較強的人際智慧、自然認知智慧;對於判斷和決策要求很高的崗位,則需要數理和邏輯智慧多一些等等。

但在每種角色上,那些真正下功夫學習、實踐並思考的人們,都有機會成為專家!在實踐中也是如此,各領域都有讓同行欽佩的人們,這些人無疑不是在知識、思維和實踐上有過人之處的。

問答:

1、從您當前的崗位判斷,您最可能成為哪個象限的專家?

2、董明珠、賈玲、吳敬璉、屠呦呦、徐小平,哪些最不像專家?

相關連結:資訊和知識過剩的時候,你該學點元知識!

(本文作者為知名知識管理專家KMCenter主任、《如何成為專家》、《你的知識需要管理》作者田志剛。)

所以傳統的專家認定很少考慮管理人員。

概因其個人價值評定較難,更多的依賴於實踐而非成熟的理論,環境、文化、物件對於結果的影響較大,測量難度很高。

但事實上,在管理上也一定有水準高低之分,同樣是縣委書記有人做的遊刃有餘並且績效斐然受人尊敬而有人則做的怨聲載道,這背後一定有原因;同樣的一名HR經理也有高下之分,這其中也有自己的規律和原因。

對應于體力工作者,德魯克提出了知識工作者(Knowledge Worker),我們簡單定義為:以處理資訊和知識為主要工作內容的人。程式師、編輯、銷售員、政府雇員、教師等等都是知識工作者,能讀到這篇文章的人大部分也是。

這裡的處理包括知識的生產(譬如科學家),也包括知識的傳播(出版)、利用(譬如工程師)等活動。

但同是知識工作者,差異也會很大:一名在10086接線的客服代表與一位做風險投資的大佬,都是在做處理資訊和知識的工作,但他們工作對於資訊和知識的使用與創造要求卻迥然不同。

所以有必要對知識工作者進行再分類。由於目的不同,對於知識工作者的分類是一個有意思的話題,相關的研究也有很多。

這裡只根據2個維度去分類:

1、知識工作者工作中需要的協作程度:個人獨自完成還是需要協作完成;

譬如醫生雖然對於疑難病症也會會診、請教其他人,但他們的大部分日常工作都不要依賴於自己做判斷。而銷售總監可能也要去親自賣東西,但其核心價值是要依賴於他所帶團隊的績效。

醫生這個職位所需要的協作程度較低,而銷售總監則需要的協作程度高。

2、知識工作者工作中需要的知識的程式化程度:有章可循還是需要臨機判斷。

對於公民而言,應該是“法無禁止即可為”,而對於政府而言,則是“法無授權不可為”,所以大部分政府普通公務員所辦理的事情,都是程式化、有章可循的。但有的工作,則完全無章可循或者需要臨機判斷。譬如醫生,每次都需要基於患者的檢查指標進行判斷。

基於以上2個維度,結合起來會形成四類角色:

您屬於哪一類?

全球知名的教育心理學家霍華德·加德納(Howard Gardner)在1983年提出了“多元智慧理論”,這個理論也成為了二十世紀九十年代西方教育改革的重要理論依據之一。

該理論認為,人類的智慧是多元化而非單一的,主要是由以下8項組成:

語言智慧

數學邏輯智慧

空間智慧

身體運動智慧

音樂智慧

人際智慧

自我認知智慧

自然認知智慧

每個人都有這8項技能,但不同的人可能擅長其中的幾種,每個人都擁有不同的智慧優勢組合。

而傳統的教育過多的強調了語言、數學、邏輯智慧,對擅長于其他智慧的人是不公平的。

當然,這些不同智慧的形成與發展並不是天生的,它們要依賴於環境和教育因素,需要經過學習、實踐來提升。

從知識工作者的角度說,四種角色的任務需要不同的智慧支撐,譬如對於協作要求很高的崗位,需要較強的人際智慧、自然認知智慧;對於判斷和決策要求很高的崗位,則需要數理和邏輯智慧多一些等等。

但在每種角色上,那些真正下功夫學習、實踐並思考的人們,都有機會成為專家!在實踐中也是如此,各領域都有讓同行欽佩的人們,這些人無疑不是在知識、思維和實踐上有過人之處的。

問答:

1、從您當前的崗位判斷,您最可能成為哪個象限的專家?

2、董明珠、賈玲、吳敬璉、屠呦呦、徐小平,哪些最不像專家?

相關連結:資訊和知識過剩的時候,你該學點元知識!

(本文作者為知名知識管理專家KMCenter主任、《如何成為專家》、《你的知識需要管理》作者田志剛。)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