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設計>正文

傳統工藝瀕危,新手工藝運動能否復興傳統工藝?

中國經濟週刊官方網站:經濟網 www.ceweekly.cn

《中國經濟週刊》 記者 王克 | 江蘇報導

責編:趙澤

(本文刊發於《中國經濟週刊》2017年第17期)

2017年4月21日, 蘇州文化創意設計產業交易博覽會(下稱“蘇州創博會”), 國內127名著名原創設計師、工藝師齊集於此擔任“聯合創始人”, 籌畫了兩年之久的“中國新手工藝運動聯盟”宣告成立。

新手工藝運動因誰而生,未來將走向何方?《中國經濟週刊》記者循跡走訪, 試圖展現中國傳統手工藝的生存現狀以及發展走向。

漸行漸遠的傳統手工藝

蘇州, 中國最重要的民間手工藝中心之一, 宋元以降逐步建立起風格鮮明、底蘊深厚的手工藝產業群體, 中國11個工藝美術大類蘇州就有10個。 據當地官方統計, 蘇州已擁有“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6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名錄項目”29項, 2014年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手工藝與民間藝術之都”稱號。

“一百個蘇州人中就有將近兩個半從事工藝產業, 但3000多種蘇州工藝產品中八成以上沒有現代氣息——還是那些千人一面的罎罎罐罐。 所以一提及傳統手工藝就會想到它只是一份‘遺產’, 就會覺得它正離我們遠去。 ”一位當地業內人士非常惋惜地告訴《中國經濟週刊》記者。

同屬歷史文化名城, 長江北岸的揚州也是著名的傳統手工藝聚集地, 產品門類齊全, 精品之作多次入選“國禮”名單。 記者在當地瞭解到, 被認定為“非遺”的揚州傳統手工技藝多達數十項, 但與蘇州的情況相似, 現實生活中並沒有多少本地人為此感到自豪, 年輕人更是將其歸類於“旅遊紀念品”而不屑一顧。

“揚州的工藝水準曾經達到過令人難以企及的高度, 但現在似已漸行漸遠, 揚州剪紙等曾讓世人驚豔不已的民族瑰寶在不久的將來很可能只會在博物館中留作‘印跡’了。 ”當地一位國家級工藝美術大師與《中國經濟週刊》記者交流時感慨萬千。

蘇州和揚州最具樣本意義但絕非特例, 中國傳統手工藝的整體式微已無法視而不見,

2005年國務院辦公廳發佈《關於加強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意見》提出“搶救第一”的指導方針就說明了傳統手工藝現狀的嚴峻。 有資料顯示, 中國傳統手工從業者中近六成無人接班、近七成年收入低於2萬元。 普遍的原因是農耕文明與工業文明發生衝突——冰冷的機器將傳統手工藝的珍貴技藝和悠久歷史無情地卷走。

而在學界, 對傳統手工藝的興衰更替有著與“機器工業衝擊論”不盡相同的經濟學解析。 著名社會學家費孝通先生即認為“需求決定命運”:“一個器物, 一種行為方式, 之所以成為今日文化中的傳統是在它還發生‘功能’, 即能滿足當前人們的需要。 ”在蘇州和揚州, 《中國經濟週刊》記者看到過風格相近、圖案雷同的剪紙和刺繡,

費工耗時而成本不菲, 實用價值又幾近全無, 鮮見市民自費購買。

“傳統手工藝的‘瀕危’是一種社會選擇, 實用功能喪失則是置其於瀕危的關鍵因素。 傳統手工藝源於‘男耕女織’, 因自用而製作, 因富餘而交易, 技藝由功能催生和演進。 當其或因資源稀缺畸化成宮廷玩物, 或因粗製濫造淪落為地攤垃圾, 衰退就成為必然, 而湮沒其中的實用需求恰恰又為‘機器製造’的取而代之提供了機會。 ”揚州大學一位文化學者這樣看待傳統手工藝的頹勢, 此說法也得到了業界人士的認同——晚清至民國, 紅木、玉雕、珠寶、刺繡等手工藝品被導向權貴富商的收藏和把玩, 高居於現實生活之上, 實用價值更高的“洋貨”則乘虛而入。

設計引領的現代化回歸

網上搜索一下與傳統手工藝相關的新聞,“後繼無人”成為“標配”新聞點。許多人認為復興傳統只是一種文化思潮,不可能改變社會進步的趨勢,新手工藝運動的出現則在一片唱衰聲中為人們打開了另一扇窗戶。

作為發起新手工藝運動聯盟的“操盤手”,蘇州創博會總策展人王斌曾專職從事“非遺”工作6年之久。他認為,保護“非遺”一是搶救以留住記憶,一是生產以重現價值。如果“非遺”能夠融入當下就無須保護了。王斌告訴《中國經濟週刊》,傳統手工藝在新的文化語境下尋找新的表現形式、創造新的市場需求才能獲得再生,而創意設計是一條可行路徑。“2014年11月,蘇州加入了‘全球創意城市網路’,以此為背景,我們與上海楊明潔設計顧問機構聯合發起新手工藝運動,試圖從中國人的生活方式和審美觀念中挖掘哲學內涵,用傳統造物技藝去設計現代產品,讓人們從傳統手工技藝與國際設計理念及品牌創新體系的結合中感受到個性化和高品質的生活美學,兩年多來,效果超出預期。”王斌說。

楊明潔,曾獲得德國紅點等近百項設計大獎的著名設計師,創新蘇繡《湖光山色》是楊氏團隊與蘇州藝人親密接觸後的首個作品——船、水、山,三扇繡面錯位的獨立屏風組合出國畫意境,拋開木質傳統採用金屬邊框則在古樸清雅之中融入了現代元素。“傳統蘇繡多為具象形態,而楊明潔們的抽象表達給蘇繡找到了新的方向。”有專家如此評價。

《中國經濟週刊》記者注意到,不止在蘇州,也不止楊明潔,國內有一大批從業者正孜孜不倦于文人與匠人的“合體”,“遠近”就是這樣的團隊。“讓傳統手藝給現代設計以靈魂、讓現代設計給傳統手藝以新生”,同濟大學工業設計專業畢業的王薇帶領遠近公司在設計師、發燒友和手工藝溯源地之間努力搭建著“傳統手工藝復活的橋樑”;與“遠近”並行,蔣瓊耳遊學藝術之都巴黎後帶領著“上下”品牌致力於“通過當代設計讓傳統技術和當下生活發生關係”;跨界音樂人朱哲琴與聯合國開發計畫署共同發起的“世界看見”專案則以“上乘非奢侈”理念推動中國傳統手工藝的新生……

然而,“現代化回歸”似乎並未立刻引起熱烈響應,因為許多問題尚有待探討。諸如:傳統手工藝究竟應該在當今社會中扮演何種角色?是不是所有的傳統手工藝都可以推陳出新?源于西方的現代設計如何詮釋東方手工藝的文化基因?

“西學東漸”還存在著“邊界”問題,在蘇州,記者聽到了這樣一個故事:某著名工藝美術大師代表國家文化部去歐洲參展,所攜作品是由世界著名油畫“改編”而成的蘇州刺繡,意外的是,外國專家看到以後不以為然,竟反問中方為何沒能提供原創作品,讓大師無言以對。

實用價值更高的“洋貨”則乘虛而入。

設計引領的現代化回歸

網上搜索一下與傳統手工藝相關的新聞,“後繼無人”成為“標配”新聞點。許多人認為復興傳統只是一種文化思潮,不可能改變社會進步的趨勢,新手工藝運動的出現則在一片唱衰聲中為人們打開了另一扇窗戶。

作為發起新手工藝運動聯盟的“操盤手”,蘇州創博會總策展人王斌曾專職從事“非遺”工作6年之久。他認為,保護“非遺”一是搶救以留住記憶,一是生產以重現價值。如果“非遺”能夠融入當下就無須保護了。王斌告訴《中國經濟週刊》,傳統手工藝在新的文化語境下尋找新的表現形式、創造新的市場需求才能獲得再生,而創意設計是一條可行路徑。“2014年11月,蘇州加入了‘全球創意城市網路’,以此為背景,我們與上海楊明潔設計顧問機構聯合發起新手工藝運動,試圖從中國人的生活方式和審美觀念中挖掘哲學內涵,用傳統造物技藝去設計現代產品,讓人們從傳統手工技藝與國際設計理念及品牌創新體系的結合中感受到個性化和高品質的生活美學,兩年多來,效果超出預期。”王斌說。

楊明潔,曾獲得德國紅點等近百項設計大獎的著名設計師,創新蘇繡《湖光山色》是楊氏團隊與蘇州藝人親密接觸後的首個作品——船、水、山,三扇繡面錯位的獨立屏風組合出國畫意境,拋開木質傳統採用金屬邊框則在古樸清雅之中融入了現代元素。“傳統蘇繡多為具象形態,而楊明潔們的抽象表達給蘇繡找到了新的方向。”有專家如此評價。

《中國經濟週刊》記者注意到,不止在蘇州,也不止楊明潔,國內有一大批從業者正孜孜不倦于文人與匠人的“合體”,“遠近”就是這樣的團隊。“讓傳統手藝給現代設計以靈魂、讓現代設計給傳統手藝以新生”,同濟大學工業設計專業畢業的王薇帶領遠近公司在設計師、發燒友和手工藝溯源地之間努力搭建著“傳統手工藝復活的橋樑”;與“遠近”並行,蔣瓊耳遊學藝術之都巴黎後帶領著“上下”品牌致力於“通過當代設計讓傳統技術和當下生活發生關係”;跨界音樂人朱哲琴與聯合國開發計畫署共同發起的“世界看見”專案則以“上乘非奢侈”理念推動中國傳統手工藝的新生……

然而,“現代化回歸”似乎並未立刻引起熱烈響應,因為許多問題尚有待探討。諸如:傳統手工藝究竟應該在當今社會中扮演何種角色?是不是所有的傳統手工藝都可以推陳出新?源于西方的現代設計如何詮釋東方手工藝的文化基因?

“西學東漸”還存在著“邊界”問題,在蘇州,記者聽到了這樣一個故事:某著名工藝美術大師代表國家文化部去歐洲參展,所攜作品是由世界著名油畫“改編”而成的蘇州刺繡,意外的是,外國專家看到以後不以為然,竟反問中方為何沒能提供原創作品,讓大師無言以對。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