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戰地攝影者:文人,戰士,更是英雄

時報訊 攝影展你或許去得很多, 但是你一定沒有去過這樣子的:在這個展會上任意選一張, 都是曾經在歷史教科書上出現過的照片!在這些照片中, 有些晃了, 很糊;有些完全不講究構圖……

就在昨天, 一個與眾不同的攝影展在浙江展覽館開幕, 這個攝影展名為“文人與史詩”, 在這個展覽上的照片都飽含故事, 你可以看到:百團大戰前線指揮的彭德懷, 平型關大捷後歸來的將士, 剛從戰場上抬下來的八路軍傷患, 閱讀南京解放報導的毛澤東……

拍攝這些照片的是八位來自浙江的攝影師, 或者, 更應該稱之為戰地攝影者。

從1930年代開始, 他們投奔戰場, 在半個中國的版圖上行進, 他們的鏡頭經歷過毛澤東讀《解放南京》的號外和10月1日的開國大典, 經歷過上海的第一面五星紅旗飄揚, 經歷過1949年接收北平和西苑閱兵……

1930年代至1940年代之間, 這批攝影師成為戰爭時期邊區的主要戰地攝影者, 並在之後的幾十年中作為新中國時期攝影的主要攝影力量。 也是在這一階段, 攝影不但成為喚起大眾投向救亡的有力手段, 甚至也成為激勵士氣的拍攝儀式。 中國攝影在戰爭的特定情況下, 攝影的意義系統從拍攝者轉向到觀看者, 攝影的評價效果也在於對觀看者的情緒觸動和行動激發。

問及印象最深刻的一張照片時, 展會的總策劃之一劉畑隨手指著一張照片,

笑著回答道, “對我而言, 這一張和那一張沒有區別, 我不能把它們分割開來看, 它們是一體的, 代表著一個時代。 ”而在隨後的交談中劉畑也坦言, 其實自己既不擅長攝影, 也並非愛好攝影, 但是他和他的團隊卻為這次展會付出了很多心血。

為什麼一個並沒有攝影愛好的人會耗費五年多時間收集照片, 再用半年多時間準備這樣一個展會呢?正如劉畑說的, “它們不是作品, 在它們被拍下來的時候, 它們並沒有想成為一件作品, 這才是這些照片真正珍貴的地方”, 他所欣賞的, 也正是這些照片背後的故事。

當然, 在籌備展會資料的過程中也並非沒有困難。 “老攝影家們的離去是最令人痛心也是最令人無可奈何的”。

讓人欣喜的是, 記者瞭解到, “文人與史詩”並不僅僅是一個展會, 更是中國攝影文獻(SACP)2016年啟動的長期計畫。 接下來, 通過研究專案的推進, 將全面開展攝影史料的搶救性整理, 並且, 對於攝影文獻的彙集研究中所搭設的學術合作機制和國際視野, 將構成對於攝影史地域研究的一個樣本。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