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考生看過來——盤點就業率極高的大學(非官方,僅供參考)

資料來自2016年度教育部直屬高校就業率表格

第七名 中央音樂學院

就業率:98.60%

中央音樂學院(Central Conservatory of Music), 簡稱“央音”, 位於首都北京。 中央音樂學院由1940年建立的國立音樂院等幾所音樂教育機構於1949年合併組建而成,是一所培養高級專門音樂人才的高等學府,

全國藝術院校中唯一的一所“211工程”建設院校。

學校原為1940年在重慶青木關成立、抗戰勝利後復員南京的國立音樂院。 1949年在天津由國立音樂院(含幼年班)、東北魯迅文藝學校音工團、華北大學文藝學校音樂系、國立北平藝術專科學校音樂系, 以及分設於上海、香港兩地的中華音樂院等音樂教育機構合併組建而成, 同年底正式定為現名, 1950年初夏補行成立典禮。 1952年全國高校院系調整中燕京大學音樂系併入。 1958年自天津遷至北京現址。 1960年被確定為國家重點高等學校, 1999年被列入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學校。 學校原隸屬於文化部,

2000年劃轉教育部管理。

中央音樂學院在繼承中華民族音樂傳統和經驗的同時, 不斷吸納世界各國、各民族的優秀音樂文化, 以博大的胸懷, 容納各種學術力量, 保持旺盛的活力。

校訓: 勤奮、求實、團結、進取
知名校友

郎朗, 1993年進入中央音樂學院

第八名 中國人民大學

就業率:98.55%

中國人民大學(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RUC), 簡稱“人大”, 坐落於北京市, 並在蘇州市、深圳市建有中國人民大學蘇州校區、中國人民大學深圳校區。 學校隸屬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位元列“211工程”、“985工程”, 入選“111計畫”、“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計畫”、“卓越農林人才教育培養計畫”, 是中國人文社會科學高等教育和研究的重要基地, 被譽為“中國人文社會科學的一面旗幟”。

學校誕生於1937年的抗日戰爭烽火中, 前身是陝北公學以及後來的華北聯合大學和華北大學。 1950年10月3日, 以華北大學為基礎合併組建的中國人民大學隆重舉行開學典禮,

遂成為新中國創辦的第一所新型正規大學。 1954年10月5日, 經政務院文化教育委員會批准, 高等教育部發佈了《關於重點高等學校和專家工作範圍的決議》, 中國人民大學被確定為全國首批6所重點大學之一。

在長期的辦學實踐中, 學校廣大師生秉持“立學為民、治學報國”的辦學宗旨, 始終奮進在時代前列, 始終與黨和國家同呼吸、共命運, 勤儉辦學, 艱苦奮鬥, 積極探索, 求真務實, 現正朝著世界一流大學的宏偉目標邁進。

日前, 中國人民大學東校區(通州校區)詳細規劃日前正式獲批。 新校區規劃總用地面積約111.33公頃, 總建築面積約100.66萬平方米, 路網密佈, 綠地環繞。 其中高等院校用地約67.16公頃, 公園綠地約17.3公頃, 城市道路用地約25.61公頃。

校訓: 實事求是

“實事求是”一詞出於《漢書河間獻王劉德》,文中說劉德“修古好學,實事求是”。後來唐代學者顏師古將“實事求是”一詞解釋為“務得事務,每求真是也”,即把它引申為一種值得提倡的務實求真的學風。毛澤東曾在《改造該們的學習》中作過這樣的論述:“‘實事’,就是客觀存在的一些事物,‘是’,就是客觀事物的內部聯繫,即規律性,‘求’,就是大家去研究。”

毛澤東同志在給陝北公學成立的題詞中指出,“要造就一大批人……這些人不是狂妄分子,也不是風頭主義者,而是腳踏實地富於實際精神的人們,中國要有一大群這樣的先鋒分子,中國革命的任務就能夠順利地解決”。當時的校長成仿吾也指出:“陝北公學的教學工作有三條原則:一是理論和實際相聯繫,二是教學內容少而精,三是教與學一致。”華北聯合大學成立後,也明確地把“注意理論同實際相結合”作為教學方針之一。在北方大學教職學員全體大會上,範文瀾校長提出,北方大學的辦學宗旨為“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校風即為“實事求是”。1948年春,中共中央決定華北聯合大學和北方大學合併,成立華北大學,吳玉章校長提出華北大學的校訓為“忠誠、團結、樸實、虛心”。吳玉章將其中的“樸實”解釋為“不虛偽、不輕浮、不好高騖遠、不粗枝大葉,腳踏實地、實事求是的作風和態度”。1950年10月3日,劉少奇同志在中國人民大學開學典禮上指出:“要用馬克思主義的基本觀點,不要主觀主義、教條主義、經驗主義,要辯證唯物主義,以實事求是的精神學習、工作。”

1992年6月15日,在中國人民大學校慶55周年前夕,經學校黨委全體會議討論通過“實事求是”被正式確定為學校校訓,同時,鐫刻著“實事求是”四個大字的漢白玉巨石,也被矗立在了學校東門的正中。

知名校友

劉強東:京東商城創始人兼CEO(社會學系本科)

艾青:著名詩人、作家

郭晶晶:世錦賽雙料五連冠第一人。大滿貫得主。被稱為“中國跳水界領軍人物”

第九名 北京交通大學

就業率: 98.55%

北京交通大學(Beijing Jiaotong University)位於中國首都,政治、文化、科教中心北京,是教育部直屬高校,由教育部、中國鐵路總公司、北京市共建的全國重點大學,是國家“211工程”、“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臺”、“2011計畫”、“111計畫”、“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畫”專案建設高校。學校的“2011計畫”、“軌道交通安全協同創新中心”是國家首批14個認定的協同創新中心之一,學校是國家建設高水準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簽約高校,是具有研究生院的首批博士、碩士學位授予權高校。

北京交通大學為中國最早興辦的高等學府之一,歷史淵源追溯到1896年,前身是1909年9月清政府在北平創辦的郵傳部鐵路管理傳習所,是中國電信工程、交通工程和管理學教育的策源地。1921年合併組建交通大學,曾先後定名“交通大學北京學校”、“北京交通大學”、“國立交通大學”、“國立北平鐵道管理學院”、“中國交通大學”、“北京鐵道學院”、“北方交通大學”,2000年與北京電力高等專科學校合併,由鐵道部劃轉教育部直屬管理。2003年恢復使用“北京交通大學”校名。


校訓: 知行

2003年9月,“北方交通大學”恢復使用1923年老校名“北京交通大學”,重新啟用當時的“知行”老校訓,旨在傳承百年老校優良的治學傳統,弘揚交大立校精神,砥礪學子們創造優秀的學術品格,把嚴謹治學、求實創新、知行統一、注重實踐的文化傳統發揚光大。為了對“知行”校訓有一個全面瞭解,學校立“知行”校訓石碑以示後人,並作碑文詮釋“知行”校訓,全文如下:

“知行”學說,博大精深,乃人類認識世界之哲學基礎。數千年來,中華哲賢,各展睿智,真理逐顯。上紀廿代,交大定“知行”為校訓,實乃治學育才之良策。萬千交大學子,循“知行”之路,精讀課業,踐實篤行,盡心竭力,恭行不怠。當此新紀星耀,校訓重振,交大學人,銘記“知行”,與時俱進,共創新輝。

特色專業

通信工程、軟體工程(設3個專業方向)、物流管理、交通運輸、機械工程及自動化、經濟學、電腦科學與技術、土木工程、交通工程、自動化、電氣工程與自動化。

知名校友

鄭振鐸:中國科學院院士、文化部副部長。著名作家、翻譯家、文學評論家、考古學家。新文化運動的積極宣導者,五四運動學生領袖。

王旭寧:九陽豆漿機的發明人。九陽股份公司創始人、董事長、總裁。

田 卿 :世界冠軍。第30屆奧林匹克運動會羽毛球女子雙打冠軍。

第十名 清華大學

就業率:98.50%

清華大學(英文名:Tsinghua University),簡稱清華,誕生於1911年,因坐落於北京西北郊的清華園而得名。初稱“清華學堂”,是清政府設立的留美預備學校;翌年更名為“清華學校”。1925年設立大學部;1928年更名為“國立清華大學”。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學校南遷長沙,與北京大學、南開大學聯合組建“國立長沙臨時大學”;1938年遷至昆明,改名為“國立西南聯合大學”;1946年遷回北京清華園原址。

清華大學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位元列“211工程”、“985工程”,入選”珠峰計畫“、”2011計畫“、”111計畫“、”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畫“、”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計畫“、”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畫“,是C9聯盟、東亞研究型大學協會、環太平洋大學聯盟、清華—劍橋—麻省理工學院低碳能源大學聯盟成員,中管副部級建制。

清華大學是中國乃至亞洲最著名的高等學府之一,2位共和國主席、7位中央政治局常委、14名兩彈一星獲得者、600余名院士從這裡走出,王國維、梁啟超、陳寅恪、趙元任等一大批學術巨匠曾在此執教。

校訓: 自強不息,厚德載物

1914年,梁啟超先生到清華以“君子”為題做演講,以儒家經典《周易》“乾”、“坤”二卦的象辭“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為中心內容激勵清華學子發奮圖強。此後,學校即以此八字尊為校訓,制定校徽。1917年,修建大禮堂即以巨徽嵌於正額,以壯觀瞻,同時期產生的校徽中也已有此八字。

特色專業

新聞學

清華大學新聞系依託日益增強的新聞學和傳播學的學科基礎和精幹的師資團隊在國際傳播、媒體與科技、藝術相結合和影視理論與批評等方面的學術研究中取得一定的優勢。

藝術設計

清華大學藝術設計學院是我國最早成立的設計類學院,學院在全國藝術院校當中處於領先地位。連續兩次被美國《商業週刊》評為全球60所最佳設計院校之一。以設計藝術學為主體的藝術學一級學科在5年一次的全國一級學科評估中,於2004、2009年兩度全國排名第一。

微電子學

清華大學微電子學與國內同類學科相比,其物質條件與基地建設、科研水準與成果及學生培養規模與水平均居全國前列。在2006年全國一級學科評估中,該系隸屬的“電子科學與技術”學科獲得了“整體水準”第一名的好成績。

核工程與核技術

清華大學工程物理系是我國培養高素質核科技人才的主要基地。師資力量雄厚,科學研究十分活躍,取得了多項重大成果,為世人所矚目,研究經費增長了近十倍,綜合科技效益位列全國同專業之首。畢業生深受社會歡迎,就業前景良好。

電子資訊工程

清華大學電子工程系是我國最早從事資訊與電子科學技術教學和研究工作的單位之一,在2002年、2006年全國一級學科整體水準評估中均排名全國第一。在USnews國際學科評估中,電子系排名世界第24名、國內第1名。是全國學科最全、綜合性最強的電子工程專業。

電腦科學與技術

清華大學電腦科學與技術系,已發展成為我國電腦學科領域內教學、科研綜合實力強,影響力大的電腦系。2002年在全國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展中心開展的一級學科整體水準評估中,電腦系在總共4個分項指標中,3項(學術隊伍、人才培養、學術聲譽)在全國排名第一。2006年在全國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展中心開展的一級學科整體水準評估中,以總分滿分100分的成績排名第一。

電腦軟體(設5個專業方向)

清華大學軟體學院充分發揮清華大學在資訊工程領域的綜合學科優勢,先後承擔國家核高基、863、973和國家自然基金等多個重大科技攻關項目。聚集海內外優秀人才,通過整合資源、完善機制壯大師資團隊。

水利水電工程

清華大學電子資訊工程擁有水沙科學與水利水電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綜合實力強,水利工程在首次一級學科評估中排名全國第一。師資力量雄厚,學生就業前景廣闊

化學

清華大學化學系與兄弟院校的化學專業相比,依託清華大學強大的工科平臺,更注重學科交叉和理工結合,涵蓋了現代化學的各主要領域,尤其著眼於21世紀化學發展的最新生長點。清華大學化學系招收的本科生數量在全國知名大學化學院系中規模最小,著名教授比例卻非常高,因而師生比在全國知名化學院系中最高,在1v1輔導方面的條件得天獨厚。

自動化

清華大學自動化專業在教育部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展中心於2003年、2006年和2012年組織開展的三次一級學科評估中,清華大學電氣工程學科均名列第一。電網的快速增長給“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的學生提供了大量就業崗位。

知名校友

現任領導人及前任領導人均來自清華大學。

在國家表彰的23位兩彈一星勳章獲得者中,有14位是清華校友;在國家表彰的20位元“國家最高科技獎獲得者”中,有8位是清華校友。在清華102年的歷史中,59位清華學子當選為解放前的中央研究院院士,500多位校友(含協和)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和中國工程院院士,17名校友當選美國國家院士;約有1/4的中國科學院院士,1/5的中國工程院院士是清華校友,500多名畢業生就任國內院校校長、黨委書記,以上資料在國內均位元列全國高校第一位。

終於知道清華大學厲害之處了!

城市道路用地約25.61公頃。

校訓: 實事求是

“實事求是”一詞出於《漢書河間獻王劉德》,文中說劉德“修古好學,實事求是”。後來唐代學者顏師古將“實事求是”一詞解釋為“務得事務,每求真是也”,即把它引申為一種值得提倡的務實求真的學風。毛澤東曾在《改造該們的學習》中作過這樣的論述:“‘實事’,就是客觀存在的一些事物,‘是’,就是客觀事物的內部聯繫,即規律性,‘求’,就是大家去研究。”

毛澤東同志在給陝北公學成立的題詞中指出,“要造就一大批人……這些人不是狂妄分子,也不是風頭主義者,而是腳踏實地富於實際精神的人們,中國要有一大群這樣的先鋒分子,中國革命的任務就能夠順利地解決”。當時的校長成仿吾也指出:“陝北公學的教學工作有三條原則:一是理論和實際相聯繫,二是教學內容少而精,三是教與學一致。”華北聯合大學成立後,也明確地把“注意理論同實際相結合”作為教學方針之一。在北方大學教職學員全體大會上,範文瀾校長提出,北方大學的辦學宗旨為“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校風即為“實事求是”。1948年春,中共中央決定華北聯合大學和北方大學合併,成立華北大學,吳玉章校長提出華北大學的校訓為“忠誠、團結、樸實、虛心”。吳玉章將其中的“樸實”解釋為“不虛偽、不輕浮、不好高騖遠、不粗枝大葉,腳踏實地、實事求是的作風和態度”。1950年10月3日,劉少奇同志在中國人民大學開學典禮上指出:“要用馬克思主義的基本觀點,不要主觀主義、教條主義、經驗主義,要辯證唯物主義,以實事求是的精神學習、工作。”

1992年6月15日,在中國人民大學校慶55周年前夕,經學校黨委全體會議討論通過“實事求是”被正式確定為學校校訓,同時,鐫刻著“實事求是”四個大字的漢白玉巨石,也被矗立在了學校東門的正中。

知名校友

劉強東:京東商城創始人兼CEO(社會學系本科)

艾青:著名詩人、作家

郭晶晶:世錦賽雙料五連冠第一人。大滿貫得主。被稱為“中國跳水界領軍人物”

第九名 北京交通大學

就業率: 98.55%

北京交通大學(Beijing Jiaotong University)位於中國首都,政治、文化、科教中心北京,是教育部直屬高校,由教育部、中國鐵路總公司、北京市共建的全國重點大學,是國家“211工程”、“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臺”、“2011計畫”、“111計畫”、“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畫”專案建設高校。學校的“2011計畫”、“軌道交通安全協同創新中心”是國家首批14個認定的協同創新中心之一,學校是國家建設高水準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簽約高校,是具有研究生院的首批博士、碩士學位授予權高校。

北京交通大學為中國最早興辦的高等學府之一,歷史淵源追溯到1896年,前身是1909年9月清政府在北平創辦的郵傳部鐵路管理傳習所,是中國電信工程、交通工程和管理學教育的策源地。1921年合併組建交通大學,曾先後定名“交通大學北京學校”、“北京交通大學”、“國立交通大學”、“國立北平鐵道管理學院”、“中國交通大學”、“北京鐵道學院”、“北方交通大學”,2000年與北京電力高等專科學校合併,由鐵道部劃轉教育部直屬管理。2003年恢復使用“北京交通大學”校名。


校訓: 知行

2003年9月,“北方交通大學”恢復使用1923年老校名“北京交通大學”,重新啟用當時的“知行”老校訓,旨在傳承百年老校優良的治學傳統,弘揚交大立校精神,砥礪學子們創造優秀的學術品格,把嚴謹治學、求實創新、知行統一、注重實踐的文化傳統發揚光大。為了對“知行”校訓有一個全面瞭解,學校立“知行”校訓石碑以示後人,並作碑文詮釋“知行”校訓,全文如下:

“知行”學說,博大精深,乃人類認識世界之哲學基礎。數千年來,中華哲賢,各展睿智,真理逐顯。上紀廿代,交大定“知行”為校訓,實乃治學育才之良策。萬千交大學子,循“知行”之路,精讀課業,踐實篤行,盡心竭力,恭行不怠。當此新紀星耀,校訓重振,交大學人,銘記“知行”,與時俱進,共創新輝。

特色專業

通信工程、軟體工程(設3個專業方向)、物流管理、交通運輸、機械工程及自動化、經濟學、電腦科學與技術、土木工程、交通工程、自動化、電氣工程與自動化。

知名校友

鄭振鐸:中國科學院院士、文化部副部長。著名作家、翻譯家、文學評論家、考古學家。新文化運動的積極宣導者,五四運動學生領袖。

王旭寧:九陽豆漿機的發明人。九陽股份公司創始人、董事長、總裁。

田 卿 :世界冠軍。第30屆奧林匹克運動會羽毛球女子雙打冠軍。

第十名 清華大學

就業率:98.50%

清華大學(英文名:Tsinghua University),簡稱清華,誕生於1911年,因坐落於北京西北郊的清華園而得名。初稱“清華學堂”,是清政府設立的留美預備學校;翌年更名為“清華學校”。1925年設立大學部;1928年更名為“國立清華大學”。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學校南遷長沙,與北京大學、南開大學聯合組建“國立長沙臨時大學”;1938年遷至昆明,改名為“國立西南聯合大學”;1946年遷回北京清華園原址。

清華大學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位元列“211工程”、“985工程”,入選”珠峰計畫“、”2011計畫“、”111計畫“、”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畫“、”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計畫“、”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畫“,是C9聯盟、東亞研究型大學協會、環太平洋大學聯盟、清華—劍橋—麻省理工學院低碳能源大學聯盟成員,中管副部級建制。

清華大學是中國乃至亞洲最著名的高等學府之一,2位共和國主席、7位中央政治局常委、14名兩彈一星獲得者、600余名院士從這裡走出,王國維、梁啟超、陳寅恪、趙元任等一大批學術巨匠曾在此執教。

校訓: 自強不息,厚德載物

1914年,梁啟超先生到清華以“君子”為題做演講,以儒家經典《周易》“乾”、“坤”二卦的象辭“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為中心內容激勵清華學子發奮圖強。此後,學校即以此八字尊為校訓,制定校徽。1917年,修建大禮堂即以巨徽嵌於正額,以壯觀瞻,同時期產生的校徽中也已有此八字。

特色專業

新聞學

清華大學新聞系依託日益增強的新聞學和傳播學的學科基礎和精幹的師資團隊在國際傳播、媒體與科技、藝術相結合和影視理論與批評等方面的學術研究中取得一定的優勢。

藝術設計

清華大學藝術設計學院是我國最早成立的設計類學院,學院在全國藝術院校當中處於領先地位。連續兩次被美國《商業週刊》評為全球60所最佳設計院校之一。以設計藝術學為主體的藝術學一級學科在5年一次的全國一級學科評估中,於2004、2009年兩度全國排名第一。

微電子學

清華大學微電子學與國內同類學科相比,其物質條件與基地建設、科研水準與成果及學生培養規模與水平均居全國前列。在2006年全國一級學科評估中,該系隸屬的“電子科學與技術”學科獲得了“整體水準”第一名的好成績。

核工程與核技術

清華大學工程物理系是我國培養高素質核科技人才的主要基地。師資力量雄厚,科學研究十分活躍,取得了多項重大成果,為世人所矚目,研究經費增長了近十倍,綜合科技效益位列全國同專業之首。畢業生深受社會歡迎,就業前景良好。

電子資訊工程

清華大學電子工程系是我國最早從事資訊與電子科學技術教學和研究工作的單位之一,在2002年、2006年全國一級學科整體水準評估中均排名全國第一。在USnews國際學科評估中,電子系排名世界第24名、國內第1名。是全國學科最全、綜合性最強的電子工程專業。

電腦科學與技術

清華大學電腦科學與技術系,已發展成為我國電腦學科領域內教學、科研綜合實力強,影響力大的電腦系。2002年在全國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展中心開展的一級學科整體水準評估中,電腦系在總共4個分項指標中,3項(學術隊伍、人才培養、學術聲譽)在全國排名第一。2006年在全國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展中心開展的一級學科整體水準評估中,以總分滿分100分的成績排名第一。

電腦軟體(設5個專業方向)

清華大學軟體學院充分發揮清華大學在資訊工程領域的綜合學科優勢,先後承擔國家核高基、863、973和國家自然基金等多個重大科技攻關項目。聚集海內外優秀人才,通過整合資源、完善機制壯大師資團隊。

水利水電工程

清華大學電子資訊工程擁有水沙科學與水利水電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綜合實力強,水利工程在首次一級學科評估中排名全國第一。師資力量雄厚,學生就業前景廣闊

化學

清華大學化學系與兄弟院校的化學專業相比,依託清華大學強大的工科平臺,更注重學科交叉和理工結合,涵蓋了現代化學的各主要領域,尤其著眼於21世紀化學發展的最新生長點。清華大學化學系招收的本科生數量在全國知名大學化學院系中規模最小,著名教授比例卻非常高,因而師生比在全國知名化學院系中最高,在1v1輔導方面的條件得天獨厚。

自動化

清華大學自動化專業在教育部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展中心於2003年、2006年和2012年組織開展的三次一級學科評估中,清華大學電氣工程學科均名列第一。電網的快速增長給“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的學生提供了大量就業崗位。

知名校友

現任領導人及前任領導人均來自清華大學。

在國家表彰的23位兩彈一星勳章獲得者中,有14位是清華校友;在國家表彰的20位元“國家最高科技獎獲得者”中,有8位是清華校友。在清華102年的歷史中,59位清華學子當選為解放前的中央研究院院士,500多位校友(含協和)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和中國工程院院士,17名校友當選美國國家院士;約有1/4的中國科學院院士,1/5的中國工程院院士是清華校友,500多名畢業生就任國內院校校長、黨委書記,以上資料在國內均位元列全國高校第一位。

終於知道清華大學厲害之處了!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