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會動的獼猴桃,萌到飛起!

大家外出遊玩, 路過鮮花怒放的花壇或者花叢, 往往喜歡拍個照記錄一下, 這時候, 總有些不看眼色的飛蟲, 在眼皮下面飛來飛去, 搶佔鏡頭, 還會把人嚇跑。 訪花的蟲子有很多, 經常被弄混的一般是蜂類、食蚜蠅和長喙天蛾。 常看昆蟲科普的人相信都能分清這三類了。

細膩的手繪教你辨識蜂、蠅和蛾。 (說不細膩的放學留下!)

但某天賞花時, 突然發現來了一新客, 它頭似蠅類, 體似熊蜂, 又有天蛾的長嘴。 哎媽呀這到底是啥, 會不會叮人哪?莫慌, 你多半是看到雛蜂虻[méng]了, 這小玩意只訪花, 不叮人。

你見過雛蜂虻麼?

雛蜂虻是雙翅目Diptera, 短角亞目Brachycera, 蜂虻科Bombyliidae, 雛蜂虻屬Anastoechus的一類昆蟲, 全世界有80多種, 大部分分佈于古北區和東洋區, 中國有10種左右。 今天的物種是安蜂虻A. nitidulus, 網上照片挺多, 但資料甚少, 這些照片的物種準確度沒有保證, 我們就只說到屬。

嚇人的尖嘴不咬人

雛蜂虻體型像小號熊蜂, 身長1.5cm左右, 身體粗壯多毛, 複眼很大, 雄性兩隻眼挨一起, 雌性兩隻眼分開, 這點跟常見的食蚜蠅也挺像的。 頭上有兩個短小的黑色觸角(短角亞目)。 一對翅膀跟身體比起來不算大, 但飛起來很靈活。

要說哪裡讓人害怕, 那就是那個又長又尖的喙了,

看上去就像是準備叮誰一口。 說像天蛾的喙其實不準確, 因為雛蜂虻這個喙並不能卷起來。

放輕鬆, 不會叮人的。

蜂虻科跟食蟲虻科Asilidae是近親, 都屬於食蟲虻總科Asiloidea。 但食蟲虻是高效率的捕食者, 而蜂虻只吃花蜜, 是為重要的傳粉昆蟲,

雛蜂虻那個尖嘴就是用來吸花蜜的。

只吃花蜜。

網紅小萌蟲

雛蜂虻在網上很受歡迎, 它們毛茸茸的身體看上去像個小型獼猴桃, 加上大大的複眼, 看起來非常萌。 除了網上有無數萌照, 它在一些卡通遊戲中也有出場如《Pokémon(精靈寶可夢)》。

《Pokémon》裡的萌虻, 其原型為雛蜂虻

萌的不光是雛蜂虻, 在蜂虻族Bombyliini裡, 有好幾個屬都有著同樣毛茸茸的體型, 如蜂虻屬Bombylius和卷蜂虻屬Systoechus。 網上看到類似照片, 不能先入為主一概稱為名氣最大的雛蜂虻。

蜂虻屬的種類跟雛蜂虻長得很像,但顯然喙更長。

寄主範圍有講究

雖然雛蜂虻的成蟲,長相萌萌又人畜無害,但它的幼蟲可不是吃素的。整個蜂虻科的幼蟲全部營擬寄生,也就是以寄主為食,最終殺死寄主。它們的寄生範圍很廣,主要寄生直翅目、鞘翅目、鱗翅目、膜翅目和其他雙翅目的幼蟲或卵,有的還寄生蟑螂和蜘蛛的卵,如雛蜂虻屬的幼蟲寄生蝗蟲類的卵塊,蜂虻屬的幼蟲寄生蜜蜂、黃蜂類的卵和幼蟲。

蜂虻屬的大蜂虻Bombylius major在蜂巢附近產卵。

蜂虻科幼蟲寄生專一性沒那麼嚴格,如雛蜂虻幼蟲也曾被發現寄生鞘翅目。因為大部分成蟲沒有進化出像寄生蜂類那種管狀的產卵器,能精確把卵產在寄主身上。蜂虻的產卵方式是散播在寄主附近,一齡幼蟲稱為“闖蚴[yòu]”,闖蚴需要自己爬到寄主身上,在這種情況下,寄主範圍大的自然有優勢,有種“撿到啥吃啥”的適應性。

少數蜂虻產卵比較精確,可以直接產在寄主身上,那麼這類蜂虻的寄生範圍就很窄,如姬蜂虻屬Systropus就專門寄生刺蛾科。

姬蜂虻屬是大長腿。

小時候可厲害著呢

雛蜂虻產卵時,會落到地面,把卵產在蝗蟲卵塊上方和附近的土中;闖蚴自己爬到卵上進食。幼蟲為雙翅目典型的蛆形,晝夜大吃特吃。野外的蝗蟲卵塊被雛蜂虻寄生幾率很高,如中國雛蜂虻A. chinensis喜歡寄生東亞飛蝗Locusta migratoria的卵塊,蝗區裡的被寄生率達一半以上。被寄生的飛蝗卵塊算是廢了,大部分都會被吃掉,剩餘沒被吃掉的,一般也無法成功孵化。

如果看見雛蜂虻在地上邊爬邊振翅膀,那就是要產卵了。

大家可能想不到,這樣一種小蟲,竟然有3張臉:一是毛絨絨、萌萌噠的公關形象;二是兇殘的“吃蛋”惡魔;三是人類用於控制蝗蟲類農業害蟲的一件生化武器。你喜歡它哪張臉呢?

蜂虻屬的種類跟雛蜂虻長得很像,但顯然喙更長。

寄主範圍有講究

雖然雛蜂虻的成蟲,長相萌萌又人畜無害,但它的幼蟲可不是吃素的。整個蜂虻科的幼蟲全部營擬寄生,也就是以寄主為食,最終殺死寄主。它們的寄生範圍很廣,主要寄生直翅目、鞘翅目、鱗翅目、膜翅目和其他雙翅目的幼蟲或卵,有的還寄生蟑螂和蜘蛛的卵,如雛蜂虻屬的幼蟲寄生蝗蟲類的卵塊,蜂虻屬的幼蟲寄生蜜蜂、黃蜂類的卵和幼蟲。

蜂虻屬的大蜂虻Bombylius major在蜂巢附近產卵。

蜂虻科幼蟲寄生專一性沒那麼嚴格,如雛蜂虻幼蟲也曾被發現寄生鞘翅目。因為大部分成蟲沒有進化出像寄生蜂類那種管狀的產卵器,能精確把卵產在寄主身上。蜂虻的產卵方式是散播在寄主附近,一齡幼蟲稱為“闖蚴[yòu]”,闖蚴需要自己爬到寄主身上,在這種情況下,寄主範圍大的自然有優勢,有種“撿到啥吃啥”的適應性。

少數蜂虻產卵比較精確,可以直接產在寄主身上,那麼這類蜂虻的寄生範圍就很窄,如姬蜂虻屬Systropus就專門寄生刺蛾科。

姬蜂虻屬是大長腿。

小時候可厲害著呢

雛蜂虻產卵時,會落到地面,把卵產在蝗蟲卵塊上方和附近的土中;闖蚴自己爬到卵上進食。幼蟲為雙翅目典型的蛆形,晝夜大吃特吃。野外的蝗蟲卵塊被雛蜂虻寄生幾率很高,如中國雛蜂虻A. chinensis喜歡寄生東亞飛蝗Locusta migratoria的卵塊,蝗區裡的被寄生率達一半以上。被寄生的飛蝗卵塊算是廢了,大部分都會被吃掉,剩餘沒被吃掉的,一般也無法成功孵化。

如果看見雛蜂虻在地上邊爬邊振翅膀,那就是要產卵了。

大家可能想不到,這樣一種小蟲,竟然有3張臉:一是毛絨絨、萌萌噠的公關形象;二是兇殘的“吃蛋”惡魔;三是人類用於控制蝗蟲類農業害蟲的一件生化武器。你喜歡它哪張臉呢?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