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二手車網站用套路賺差價 三類購車陷阱必須小心

原標題:人人車購車資訊與實際不符

最近幾天, 在城陽創業的龐先生遇到煩心事。 他通過“人人車個人二手車買賣網”購買了一輛別克凱越二手車, 當初網頁上的售車資訊顯示, 這輛車只過戶過1次。 龐先生買下這輛車, 過戶過程也由人人車代辦理。 但過戶完成後, 龐先生才發現在他購買這輛車前曾有4次過戶記錄,他認為交易平臺存在欺詐。 記者聯繫上人人車北京總部, 工作人員承認他們在車輛資訊採集上有誤,

給龐先生提出了兩套解決方案, 但到目前雙方仍未協商一致。 龐先生表示, 他已經與北京海澱區工商部門取得聯繫, 正在等待回復。

【遭遇】

網上買車遇到煩心事

30歲的龐先生前年來青打拼, 在城陽天安數碼城創客中心開了一家廣告公司。 這幾天, 為了車的事, 工作也沒了心情。 “公司正處於起步階段, 手頭資金有限。 ”龐先生說, 為了工作方便, 他考慮購買一輛二手車。 去年12月, 他發現人人車平臺交易挺火, 感覺應該值得信賴。 流覽平臺上的購車資訊, 他看中了一款別克凱越, 資訊顯示, 車輛價格4.55萬元, 過戶過一次, 綜合車況正常。

隨後他點擊了預約看車, 一個多小時後, 對方工作人員打來電話,

雙方約定看車時間和地點。 第二天, 他應約和銷售代表一起去看車, 因為自己對車輛缺乏瞭解, 還特意邀請朋友一起。

看車、試車, 車身有幾處刮擦的痕跡, 車輛轉向不能自動回位, 除了這些小問題, 他總體上對車況還是比較滿意。 按照銷售代表提供的方案, 雙方協商以4.15萬元的價格成交, 除了購車款, 龐先生還要額外給“人人車”公司3000元綜合費用, 這包括2000元服務費和1000元養護套餐費。 龐先生算了一下, 覺得可行, 當晚就簽訂了購車合同。

購車資訊與實際不符

“過戶全過程都是人人車的工作人員操辦的。 ”龐先生說, 車輛過戶前, 檢測結果顯示, 車輛存在空調不製冷、右前霧燈不亮、啟動異響等10項問題, 其中一些問題在購車資訊上沒有顯示。

不過過戶後, 對方根據養護套餐, 給車輛免費更換了轉向器和起動機。 剩下的一些小問題, 龐先生就自己花錢維修了。

“這輛車過戶到了我妻子的名下, 妻子也不懂這些手續, 人人車工作人員幫忙代辦完後, 她就把手續放家裡了, 一直到4個月後, 我才發現了問題。 ”原來在機動車登記證書的“轉移登記”記錄中, 妻子的名字排在第5欄上, 這就意味著, 購車前這輛二手車已經過戶4次。 登記資訊顯示, 2016年6月1日、6月20日、7月1日, 短短一個月時間, 這輛車連續過戶3次, 距離12月13日過戶到龐先生妻子名下前, 10月20日還有一次過戶記錄。 而購車資訊和人人車檢測合格證上, 多處明確寫著“此車過戶1次”。 “這觸碰到了我的底線。 ”龐先生說, 本來以為人人車是一個正規的交易平臺,

買二手車應該更有保障, 沒想到出這樣的事。

【進展】

消費者:退車退款賠償損失

龐先生認為, 車輛多次過戶, 其價值大大降低, 因為人人車發佈的資訊有誤, 自己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購買了車輛, 存在過錯。 其次, 多次過戶後, 容易讓人懷疑是問題車, 也會影響車輛的再次出售。 龐先生說人人車網上平臺顯示“一年質保, 14天可退”, 據此他與人人車售後取得聯繫, 提出退車的要求。 但對方稱, 事情已經過去4個月, 龐先生已經使用車輛這麼久, 即使要退車, 也應扣除一定的折舊費。 “這些是由人人車的工作造成的, 損失不能由我來承擔。 ”龐先生說, 他要求對方原款退車、退回服務費, 並承擔期間自己修車等其他費用。

人人車:全額退車款或退服務費

記者聯繫上人人車北京總部,對於龐先生所說的折舊費,工作人員解釋說,可能存在理解上的錯誤。車輛一旦交易成功,14個工作日內,消費者提出退車,如果車輛沒有品質或服務問題,公司會根據市場價格,收取一定的車輛租用費,但這是為了避免有些消費者惡意退車,不能作為龐先生這件事的解決方案。

公司瞭解龐先生的具體情況後,首先承認購車資訊發佈有誤,給出兩套解決方案:一是以4.15萬元的原價購車款退車,二是退回3000元服務費和套餐費,兩者選其一。工作人員說,公司從消費者的角度考慮,如果其從心理上確實接受不了這輛車,就採取第一套方案原價退車,之所以不退服務費,是因為龐先生在這個過程中享受到了對應服務;如果消費者願意繼續使用這輛車,考慮到業務人員存在採集資訊不全面而產生的過錯,就採取第二套方案,減免服務費用,且不影響相關車輛的質保。

對於為什麼會出現資訊不符這種問題,工作人員表示,本著為消費者負責的態度,公司業務人員會儘量將車輛資訊完整採集回來,但有時可能會存在採集不充分的情況。消費者在過戶前檢測時,如果發現有問題,應第一時間提出。對於一些不影響車輛品質的小問題,公司會與消費者協商,儘量承擔責任減少損失;如果出現事故車等影響車輛品質的情況,將無條件退車退費。

“影響車輛價格的重要因素是年份、里程和是否發生重大事故,而不是過戶次數。”工作人員說,但他可以肯定的是,龐先生購買的這輛車不是事故車。至於龐先生提出的修車費用,因為是其在車輛使用期間發生的,具體情況難以查實。

【說法】

人人車應負法律責任

遇到這種情況,消費者應該怎麼辦?隨後,記者諮詢了城陽市場監督管理局。消保科工作人員說,網路商品交易及有關服務違法行為由發生違法行為的經營者住所所在地縣級以上工商行政管理部門管轄。對於其中通過協力廠商交易平臺開展經營活動的經營者,其違法行為由協力廠商交易平臺經營者住所所在地縣級以上工商行政管理部門管轄。協力廠商交易平臺經營者住所所在地縣級以上工商行政管理部門管轄異地違法行為人有困難的,可以將違法行為人的違法情況移交違法行為人所在地縣級以上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處理。

龐先生說,退車是基於人人車方面登記失誤造成的,自然應該連同服務費及其他損失一起退還,所以對於這兩套方案都不能接受,將繼續通過法律途徑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龐先生表示,他已經與北京海澱區工商部門取得聯繫,正在等待回復。

針對龐先生遇到的問題,記者採訪到市北消費糾紛調解委員會成員姜東律師,他表示,按照《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相關規定,經營者向消費者提供有關商品或者服務的資訊應當真實、全面、準確,不得有虛假或者引人誤解的宣傳行為,但人人車方面所提供的相關資訊存在誤差,應當負相應的法律責任。如果龐先生要起訴至法院,相關的賠付還需看他的實際損失,經過相關部門鑒定,根據實際情況決定。

購車出問題 電商和實體店互推責任

網路交易平臺購車也有很多其他糾紛,市民張先生就遭遇過與龐先生類似的糾紛。今年3月,張先生在優信二手車上看中了一輛寶馬730,車輛是市北區一家二手車商的車源,他最終花了50余萬元將車買下。開了不到3個月,張先生就感覺車輛換擋時會有頓挫感,於是他將車開到4S店維修。

維修結束後,張先生一共花了1.3萬餘元。張先生找到優信,索要維修費。按照優信的規定,車輛購買1年內優信公司負責質保。但優信表示,購買車輛的合同是買家與實體二手車商簽訂的,與優信無關,應該向實體二手車商索要賠償。張先生找到當時他購買車輛的商家,對方卻又表示,店內沒有質保1年的規定,這是優信提出的,應該找網站。被反復推諉後,張先生找到市北區重慶南路市場監督管理所投訴,最終實體二手車店願意為張先生提供維修費。

20萬買事故寶馬 人人車願全款退車

北京市民賈先生也遭遇過類似的糾紛。賈先生稱,他2015年4月在人人車二手車交易平臺花費約20萬購置了一輛寶馬轎車。按照承諾,該車沒有事故記錄。“出於對平臺的信任,車輛過完戶我就直接開走用了,沒有去檢查車輛的事故記錄。 ”賈先生說,去年8月初,他因急用錢需要將車賣掉。買家試車的過程中,車輛出現故障,買家不放心要求去4S店查看保養記錄。 4S店查詢結果顯示,2014年1月10日,該車出過“前部事故”,並曾多次維修,更新過左右大燈、水箱大框等部件。

賈先生認為,人人車承諾拒絕事故車,他卻購買到事故車,這是欺詐行為。人人車相關負責人承認服務能力不夠,願全款退車,並賠償5萬元。但賈先生對此方案不滿意,準備向法院提起訴訟。

【調查】

過戶數協力廠商平臺現場難辨別

昨天下午,記者全程觀看了瓜子二手車網站驗車師小王檢驗一輛車的過程。車主孫先生介紹,他當天早晨將自己要賣車的資訊發佈到網上,很快就收到了3家二手車交易平臺的電話,約來檢驗車輛情況。瓜子二手車的驗車師小王最先來到孫先生的工作單位附近驗車。

小王的整個驗車過程看起來比較規範,先查看了車輛的行駛證和外觀,詢問了車主一些關於車的基本資訊,比如過戶次數、保險情況以及是否有過大事故等,並且通過自己的手機系統將資訊記錄,還給行駛證拍攝了照片。 隨後,小王拿出手電筒打開引擎蓋,對發動機、變速箱、車架等幾個大件逐一檢查。 “行業中只要認定發動機、變速箱、車架這三個大件沒有故障或更換就不算是事故車。”小王一邊檢查一邊說,一些小剮小蹭都不算嚴重的問題。檢查完引擎蓋內的零件後,小王又從包中拿出一個儀器,從車頭到車尾,每隔約20釐米就放在車表面檢查一下。 “這個是用檢測車漆的,這款車漆厚度正常數值應該在100微米左右。 ”小王說,如果太厚或者太薄都說明車輛的漆是重新噴過的,不是原廠漆。

小王的檢驗非常仔細,車內的電子設施、車門的縫隙、車底盤等全部過目一遍,檢查出了車後蓋更換過,發動機曾經卸下來過,但沒有拆修,車輛骨架基本沒有損傷。當小王提出希望看孫先生的車輛《機動車登記證書》的時候,孫先生說沒在車上,小王就沒過多追問。

“車輛的過戶次數應該看《機動車登記證書》落實,保險情況應該看保單落實,這兩項並沒有在現場看,所以我們也只能聽車主講。 ”小王說,這些情況並不是太重要,關鍵還是要看車的情況,最後車輛過戶的時候,也必須要《機動車登記證書》才能完成過戶,所以最後查看也不晚。

【亂象】

二手車網站用兩套程式賺差價

一邊是二手車電商交易數量的急劇上升,一邊卻是消費者買車後的麻煩不斷,而這其中都有什麼樣的矛盾呢?

對此記者採訪到青島君泰機動車交易市場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王金鵬。他表示,二手車價格的制定,交易的細則目前還沒有相關規定可以參考,所以容易出現問題。二手車的價格主要參考同款新車的價格,再結合車況的具體情況來定價。在網站上購買二手車,一旦出現問題,有可能會發生網站和入駐網站的車行相互推卸責任的問題,對消費者維權造成不利。

“有的二手車網站銷售不誠信,甚至會用兩套程式。”一位元從事多年二手車交易的業內人士透露,兩套程式讓消費者和競拍人看到的價格完全不同。比如同一台車,競價人給出的價格是62100元,但是在拍賣人那邊看到的價格是60300元,其中就有1800元的差價。當然這個差價也完全落到了平臺的手上,所謂的零差價也就騙人的。

不僅如此,有的黃牛收到車後,一般會根據基本車況進行“包裝處理”,報廢車、超齡車、事故車、泡水車、超遠途車,在他們的手上一切都不是問題,只要修到能讓買主開走,就算大功告成。網站會同黃牛一起隱瞞車輛事故的情況,欺騙消費者。

【提醒】

三類購車陷阱必須小心

消費者購買二手車時,應該如何規避其中的貓膩?市工商局相關工作人員提示,消費者在購買二手車時,手續不完全不能買。很多人在買車時只關注車輛本身,還沒來得及看手續就急著交錢,到過戶時才知道手續不全,無法過戶,最終定金也退不了。所以在購買二手車時,一定要看清機動車登記證、車輛購置稅本、機動車行駛證、新車採購發票和保險單等。

其二,帶牌車不能買,所謂 “帶牌車”,是指在交易時,雙方為了省勁,車輛不過戶就直接帶著車牌買賣,不少消費者剛買完車沒幾天,車子不是被偷了就是被搶,然後車輛所有權還不是你的,無法報案也無法走保險,只能自認倒楣。其三,疑問車不能買,在選購時很多消費者最關心的是車輛是不是事故車,有沒有泡過水。一般情況下,受損較嚴重的事故車,車身骨架和主要部件都難以恢復到原廠狀況,再次磕碰時也很容易變形。涉水車在泡水後,電器設備會出毛病。購買這類車,無疑為買家增加不少隱患。

【互動】

“真實個人車源”、“沒有中間商掙差價”、“買家多掙錢,賣家少掙錢”……這些令人心動的二手車廣告語,不斷吸引著諸多二手車買賣雙方。隨著二手車網路交易的電商不斷增加,二手車線上交易也成為不少買家和賣家的選擇。但虛擬的交易平臺,也會埋下不少隱患。你在購買二手車時是否也會遇到類似的糾紛或麻煩事?可以撥打電話18705325306,將你的麻煩告訴早報記者,我們幫你維權。

本版撰稿記者 王濤 樊蓉

[編輯:亞麥]

人人車:全額退車款或退服務費

記者聯繫上人人車北京總部,對於龐先生所說的折舊費,工作人員解釋說,可能存在理解上的錯誤。車輛一旦交易成功,14個工作日內,消費者提出退車,如果車輛沒有品質或服務問題,公司會根據市場價格,收取一定的車輛租用費,但這是為了避免有些消費者惡意退車,不能作為龐先生這件事的解決方案。

公司瞭解龐先生的具體情況後,首先承認購車資訊發佈有誤,給出兩套解決方案:一是以4.15萬元的原價購車款退車,二是退回3000元服務費和套餐費,兩者選其一。工作人員說,公司從消費者的角度考慮,如果其從心理上確實接受不了這輛車,就採取第一套方案原價退車,之所以不退服務費,是因為龐先生在這個過程中享受到了對應服務;如果消費者願意繼續使用這輛車,考慮到業務人員存在採集資訊不全面而產生的過錯,就採取第二套方案,減免服務費用,且不影響相關車輛的質保。

對於為什麼會出現資訊不符這種問題,工作人員表示,本著為消費者負責的態度,公司業務人員會儘量將車輛資訊完整採集回來,但有時可能會存在採集不充分的情況。消費者在過戶前檢測時,如果發現有問題,應第一時間提出。對於一些不影響車輛品質的小問題,公司會與消費者協商,儘量承擔責任減少損失;如果出現事故車等影響車輛品質的情況,將無條件退車退費。

“影響車輛價格的重要因素是年份、里程和是否發生重大事故,而不是過戶次數。”工作人員說,但他可以肯定的是,龐先生購買的這輛車不是事故車。至於龐先生提出的修車費用,因為是其在車輛使用期間發生的,具體情況難以查實。

【說法】

人人車應負法律責任

遇到這種情況,消費者應該怎麼辦?隨後,記者諮詢了城陽市場監督管理局。消保科工作人員說,網路商品交易及有關服務違法行為由發生違法行為的經營者住所所在地縣級以上工商行政管理部門管轄。對於其中通過協力廠商交易平臺開展經營活動的經營者,其違法行為由協力廠商交易平臺經營者住所所在地縣級以上工商行政管理部門管轄。協力廠商交易平臺經營者住所所在地縣級以上工商行政管理部門管轄異地違法行為人有困難的,可以將違法行為人的違法情況移交違法行為人所在地縣級以上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處理。

龐先生說,退車是基於人人車方面登記失誤造成的,自然應該連同服務費及其他損失一起退還,所以對於這兩套方案都不能接受,將繼續通過法律途徑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龐先生表示,他已經與北京海澱區工商部門取得聯繫,正在等待回復。

針對龐先生遇到的問題,記者採訪到市北消費糾紛調解委員會成員姜東律師,他表示,按照《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相關規定,經營者向消費者提供有關商品或者服務的資訊應當真實、全面、準確,不得有虛假或者引人誤解的宣傳行為,但人人車方面所提供的相關資訊存在誤差,應當負相應的法律責任。如果龐先生要起訴至法院,相關的賠付還需看他的實際損失,經過相關部門鑒定,根據實際情況決定。

購車出問題 電商和實體店互推責任

網路交易平臺購車也有很多其他糾紛,市民張先生就遭遇過與龐先生類似的糾紛。今年3月,張先生在優信二手車上看中了一輛寶馬730,車輛是市北區一家二手車商的車源,他最終花了50余萬元將車買下。開了不到3個月,張先生就感覺車輛換擋時會有頓挫感,於是他將車開到4S店維修。

維修結束後,張先生一共花了1.3萬餘元。張先生找到優信,索要維修費。按照優信的規定,車輛購買1年內優信公司負責質保。但優信表示,購買車輛的合同是買家與實體二手車商簽訂的,與優信無關,應該向實體二手車商索要賠償。張先生找到當時他購買車輛的商家,對方卻又表示,店內沒有質保1年的規定,這是優信提出的,應該找網站。被反復推諉後,張先生找到市北區重慶南路市場監督管理所投訴,最終實體二手車店願意為張先生提供維修費。

20萬買事故寶馬 人人車願全款退車

北京市民賈先生也遭遇過類似的糾紛。賈先生稱,他2015年4月在人人車二手車交易平臺花費約20萬購置了一輛寶馬轎車。按照承諾,該車沒有事故記錄。“出於對平臺的信任,車輛過完戶我就直接開走用了,沒有去檢查車輛的事故記錄。 ”賈先生說,去年8月初,他因急用錢需要將車賣掉。買家試車的過程中,車輛出現故障,買家不放心要求去4S店查看保養記錄。 4S店查詢結果顯示,2014年1月10日,該車出過“前部事故”,並曾多次維修,更新過左右大燈、水箱大框等部件。

賈先生認為,人人車承諾拒絕事故車,他卻購買到事故車,這是欺詐行為。人人車相關負責人承認服務能力不夠,願全款退車,並賠償5萬元。但賈先生對此方案不滿意,準備向法院提起訴訟。

【調查】

過戶數協力廠商平臺現場難辨別

昨天下午,記者全程觀看了瓜子二手車網站驗車師小王檢驗一輛車的過程。車主孫先生介紹,他當天早晨將自己要賣車的資訊發佈到網上,很快就收到了3家二手車交易平臺的電話,約來檢驗車輛情況。瓜子二手車的驗車師小王最先來到孫先生的工作單位附近驗車。

小王的整個驗車過程看起來比較規範,先查看了車輛的行駛證和外觀,詢問了車主一些關於車的基本資訊,比如過戶次數、保險情況以及是否有過大事故等,並且通過自己的手機系統將資訊記錄,還給行駛證拍攝了照片。 隨後,小王拿出手電筒打開引擎蓋,對發動機、變速箱、車架等幾個大件逐一檢查。 “行業中只要認定發動機、變速箱、車架這三個大件沒有故障或更換就不算是事故車。”小王一邊檢查一邊說,一些小剮小蹭都不算嚴重的問題。檢查完引擎蓋內的零件後,小王又從包中拿出一個儀器,從車頭到車尾,每隔約20釐米就放在車表面檢查一下。 “這個是用檢測車漆的,這款車漆厚度正常數值應該在100微米左右。 ”小王說,如果太厚或者太薄都說明車輛的漆是重新噴過的,不是原廠漆。

小王的檢驗非常仔細,車內的電子設施、車門的縫隙、車底盤等全部過目一遍,檢查出了車後蓋更換過,發動機曾經卸下來過,但沒有拆修,車輛骨架基本沒有損傷。當小王提出希望看孫先生的車輛《機動車登記證書》的時候,孫先生說沒在車上,小王就沒過多追問。

“車輛的過戶次數應該看《機動車登記證書》落實,保險情況應該看保單落實,這兩項並沒有在現場看,所以我們也只能聽車主講。 ”小王說,這些情況並不是太重要,關鍵還是要看車的情況,最後車輛過戶的時候,也必須要《機動車登記證書》才能完成過戶,所以最後查看也不晚。

【亂象】

二手車網站用兩套程式賺差價

一邊是二手車電商交易數量的急劇上升,一邊卻是消費者買車後的麻煩不斷,而這其中都有什麼樣的矛盾呢?

對此記者採訪到青島君泰機動車交易市場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王金鵬。他表示,二手車價格的制定,交易的細則目前還沒有相關規定可以參考,所以容易出現問題。二手車的價格主要參考同款新車的價格,再結合車況的具體情況來定價。在網站上購買二手車,一旦出現問題,有可能會發生網站和入駐網站的車行相互推卸責任的問題,對消費者維權造成不利。

“有的二手車網站銷售不誠信,甚至會用兩套程式。”一位元從事多年二手車交易的業內人士透露,兩套程式讓消費者和競拍人看到的價格完全不同。比如同一台車,競價人給出的價格是62100元,但是在拍賣人那邊看到的價格是60300元,其中就有1800元的差價。當然這個差價也完全落到了平臺的手上,所謂的零差價也就騙人的。

不僅如此,有的黃牛收到車後,一般會根據基本車況進行“包裝處理”,報廢車、超齡車、事故車、泡水車、超遠途車,在他們的手上一切都不是問題,只要修到能讓買主開走,就算大功告成。網站會同黃牛一起隱瞞車輛事故的情況,欺騙消費者。

【提醒】

三類購車陷阱必須小心

消費者購買二手車時,應該如何規避其中的貓膩?市工商局相關工作人員提示,消費者在購買二手車時,手續不完全不能買。很多人在買車時只關注車輛本身,還沒來得及看手續就急著交錢,到過戶時才知道手續不全,無法過戶,最終定金也退不了。所以在購買二手車時,一定要看清機動車登記證、車輛購置稅本、機動車行駛證、新車採購發票和保險單等。

其二,帶牌車不能買,所謂 “帶牌車”,是指在交易時,雙方為了省勁,車輛不過戶就直接帶著車牌買賣,不少消費者剛買完車沒幾天,車子不是被偷了就是被搶,然後車輛所有權還不是你的,無法報案也無法走保險,只能自認倒楣。其三,疑問車不能買,在選購時很多消費者最關心的是車輛是不是事故車,有沒有泡過水。一般情況下,受損較嚴重的事故車,車身骨架和主要部件都難以恢復到原廠狀況,再次磕碰時也很容易變形。涉水車在泡水後,電器設備會出毛病。購買這類車,無疑為買家增加不少隱患。

【互動】

“真實個人車源”、“沒有中間商掙差價”、“買家多掙錢,賣家少掙錢”……這些令人心動的二手車廣告語,不斷吸引著諸多二手車買賣雙方。隨著二手車網路交易的電商不斷增加,二手車線上交易也成為不少買家和賣家的選擇。但虛擬的交易平臺,也會埋下不少隱患。你在購買二手車時是否也會遇到類似的糾紛或麻煩事?可以撥打電話18705325306,將你的麻煩告訴早報記者,我們幫你維權。

本版撰稿記者 王濤 樊蓉

[編輯:亞麥]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