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雙百三同】烈日下的割膠人,脫貧有了新盼頭

央廣網臨高5月3日消息臨高縣和舍鎮鋪仔村, 有4600畝橡膠林, 橡膠也是村民主要的經濟來源。

5月初, 迎來了橡膠收割季, 許多農戶開始了今年的第一次收割, 需要專門在橡膠樹上沿著紋理割出深淺合適的一道“溝壑”, 白色的膠汁順著溝槽流到碗裡。 海南此時已進入炎夏, 氣溫在30度以上, 農戶常常要在半夜兩點起床割膠, 一直到早上六七點鐘日出前收工, 時間長達7、8個月。

膠農在烈日下開割今年第一刀

膠農在烈日下開割今年第一刀

膠農在烈日下開割今年第一刀

割完的膠水凝成固體膠後, 村民會拿到村裡的收購點集中販賣,

近幾年內橡膠價格下降, 低的時候只有8000一噸, 許多靠種植橡膠為生的農民收入也隨之下降。 一部分有勞動能力的青壯年選擇外出打工, 而對於另一部分喪失勞動能力的群體來說, 橡膠價格的下降, 也讓一部分貧困戶脫貧遇到阻礙。

不過, 這一切都在今年迎來轉機。

一棵樹大概一天能接4兩膠水

一棵樹大概一天能接4兩膠水

一棵樹大概一天能接4兩膠水

今年4月, 臨高縣政府與相關企業簽訂了保險合約, 由政府和企業為橡膠購買保險, 凡遇到橡膠價格每噸低於一萬五時, 政府和保險公司都會出資為貧困戶補齊差價, “這也是為了保障橡膠種植戶的收入, 如果達不到這個標準, 他們根本賺不到錢。

”臨高縣副縣長呂雄告訴記者。

此外, 和舍鎮作為臨高縣主要橡膠種植基地, 也是產業扶貧的主要示範點。 不少貧困戶表示, 有了補貼之後, 可以在家門口就近脫貧, 安心種植橡膠。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