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彩鳶飛舞聚友朋

彩鳶飛舞聚友朋

——首屆長三角風箏藝術論壇掠影

蘊涵海派文化、長江文明精髓的南通板鷂是首批國家級非遺專案, 港閘是南鷂最具生命力的傳承發展區域, 盛譽海內外。 以“共用長三角地域文化, 建設現代化繁榮城市群”為主旨的首屆長三角風箏藝術論壇將整合區域豐沛的文化資源, 精彩呈現長三角地區獨特的文化魅力, 為推動長三角城市群協調發展貢獻智慧, 體現對建設長三角世界級城市群的責任和文化擔當。

春意盎然聞歌聲, 彩鳶飛舞聚友朋。 4月28日下午, 港閘區上海市北高新(南通)科技城蓮花廣場上人頭攢動,

天空中風箏飄飄, 首屆長三角風箏藝術論壇在此熱鬧開場。

值得一提的是, 論壇開幕式所在地蓮花廣場屬於港閘區唐閘鎮街道原新園村, 這個村有著深厚的板鷂文化基因, 共有20個多個風箏製作民間高手、100多名風箏愛好者, 其中張文智和姚春華則是板鷂風箏的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 張文智從1972年開始就潛心學習板鷂風箏, 從老一輩板鷂風箏愛好者那裡學會了雕、紮、繪、糊、飛全套技藝。 姚春華則在傳統的基礎上創新, 紮風箏時, 用碳纖維杆代替了竹子。 “南通板鷂最大的特色就是有哨口, 放到天上能響。 ”姚春華介紹, “哨口根據大小、位置分成高音、中音、低音, 由以中音最為關鍵。 對於哨口的製作和調試,

我們幾個已經是瞭若指掌。 但是年輕的風箏愛好者能掌握的還很少, 希望有年輕人來學習, 把南通板鷂傳承下去。 ”

“後退!起來了……”在六七人的協作下, 一只有60節、長50米的龍形風箏趁著風勢飄向高空, 不過, 時間不長, 風箏又掉了下來。 負責放飛的常州同濟橋風箏協會的曹先生笑著解釋:“風向有些亂。 放飛這種大型風箏, 技術和風勢, 缺一不可。 ”曹先生告訴記者, 同濟橋風箏協會經常參加各地舉辦的風箏會, “以風箏會友, 樂趣無窮。 ”

來自上海的風箏愛好者劉龍海今年61歲, 2004年時他被確診患了癌症, 醫生說他活不過一年。 從此, 他決定帶著自己的花式風箏走遍天下, 他說:“國內國外, 只要是風箏活動我都願意參加, 已經跑了幾十個城市了。

你們南通的哨口風箏很有名氣, 聽說有論壇活動我就趕來了。 風箏會是個非常好的平臺, 大家可以交流製作和放飛的技巧。 放風箏對我來說也是鍛煉身體, 我每次都是帶著藥出發, 活了10幾年, 也算是創造了奇跡了。 ”

作為此次活動的重頭戲, 5月1日至7日, 長三角精品風箏展在南通市文藝之家展出, 來自上海、南京、揚州、紹興等地的10支外地參展風箏隊將與南通本地本地縣市區13支風箏隊一起爭奇鬥豔, 共同展示博大精深豐富多彩的傳統風箏文化。

任溢斌文 江建華 錢冬陽攝

連結:

4月28日, 主辦方舉行南通板鷂風箏文化研討會, 南通本地和來自外地的風箏愛好者齊聚一堂, 交流風箏文化。

南通風箏協會會長吉華說:“風箏文化是一個夢想的文化,

表達了我心飛翔的激情和豪邁, 也蘊含了創造的激情。 南通的風箏一千多年來源源不斷地發展, 我感覺風箏文化的精髓是正能量, 還需要深入挖掘。 ”

郭氏風箏傳承人郭承毅說:“前幾天, 在上海農產館的南通板鷂風箏展示區, 板鷂風箏受到了上海市民的熱切關注, 有一位上海市民當場拍照, 發給遠在加拿大的朋友。 我們的風箏要做到分類發展, 南通的板鷂風箏體積都比較大, 不便於攜帶, 可以專門做成禮品類的、小型的板鷂風箏, 讓更多的人能夠攜帶。 另外, 可以專門做成收藏類的, 這樣就要求我們的風箏製作者花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製作。 ”

江海文化研究會理事陸嘉玉說:“風箏文化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組成部分,

放飛風箏也是文化自信的表現。 風箏是地域文化, 也是科學文化, 風箏也是聯合國認可的科技範疇的內容, 要向更多人傳遞風箏不僅是放飛的技術, 也是科普的內容。 ”

常熟市風箏協會秘書長朱定保說:“希望在發展板鷂風箏的基礎上, 也能夠帶上其他類型的風箏的發展, 比如說盤旋類的風箏, 這種風箏在室內能玩, 在室外沒有風的情況下也能夠玩, 這個也是發展的需要, 我感覺在南通玩盤旋類的人還不是很多, 希望南通能夠帶動其他的風箏發展。 ”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