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西藏布達拉宮為什麼要修築在山上?

西藏以其雄偉壯觀、神奇瑰麗的自然風光聞名。 它地域遼闊, 地貌壯觀、資源豐富。 自古以來, 這片土地上的人們創造了豐富燦爛的民族文化。

但是提到西藏, 首先印入你腦海的是哪裡呢?小編相信大多數人應該如我一樣, 想到的便會是布達拉宮。

這座依山壘砌的藏式宮殿, 群樓重疊, 殿宇嵯峨, 氣勢雄偉, 是藏式古建築的傑出代表(據說源于桑珠孜宗堡), 中華民族古建築的精華之作, 是第五套人民幣50元紙幣背面的風景圖案, 更是西藏最有代表性的形象之一。

它從一座孤峰的岩石上突兀地生長出來, 在陽光的映襯下, 白色的宮牆加上鎏金的寶塔, 讓許多第一次到達拉薩的人為之震撼。

為什麼明明只是一棟建築, 布宮卻會讓人有如此強烈的震撼之感?小編覺得最主要的原因是:它建築在拉薩河畔的孤山——紅山上。 海拔3700米的山頂建築, 比拉薩的河谷地帶高出好幾百米, 地勢陡峭, 規模宏大, 橫空出世, 遠在十幾公里外都可以被它的磅礴身姿吸引。

其實在西藏這樣依山而建的寺廟宮殿很多, 它們隨著山勢的起伏而呈現出不同的建築形態。 而內地許多在山上的建築大都將山頂鏟平, 再建屋舍, 就是山隨著建築而變。 這樣對比來看, 西藏的建築更推崇自然與人類的天人合一, 用建築把山包裹, 不改變現狀而去建造出最美好的房屋。

比如:宗山古堡

比如:雍布拉康

比如:古格遺址

比如:孜珠寺

那麼,為什麼西藏的同胞們要把這類建築都修築在山上呢?這樣豈不是增加了修築的困難嗎?

原來這與西藏的宗教信仰有關!作為印度佛教傳入西藏以前的先期文化,古象雄文化的痕跡貫穿于西藏的方方面面。“從生產到生活,從民俗到信仰,處處都有象雄文化的影子。比如祭山神、轉山等宗教活動儀式,都源自象雄文化。雍仲苯教既是古象雄文化的核心。

苯教將世界分為天、地和地下三界,賦予天地萬物以神性,認為神鬼主宰世間一切。這一信仰在西藏社會持續了相當長的歷史階段,甚至融入了這個民族的血液。據說由於天界比較遠,西藏人就把高聳的山當作“通天之路”,以朝拜山神的方式敬天。

所以在西藏,不管山離他們有多遠,山都在他們心裡,是精神的皈依,是神聖不可侵犯的神靈。他們用建築表達“王權神授”來自於天的觀念。他們認為這些山崖之上的建築更容易與神溝通。

當然也有人堅定的認為,建築在山崖之上的藏式建築是因為這樣更有利於防禦。但是只考慮到防禦功能的人是否想到高山之上缺少水源的劣勢呢?

比如:孜珠寺

那麼,為什麼西藏的同胞們要把這類建築都修築在山上呢?這樣豈不是增加了修築的困難嗎?

原來這與西藏的宗教信仰有關!作為印度佛教傳入西藏以前的先期文化,古象雄文化的痕跡貫穿于西藏的方方面面。“從生產到生活,從民俗到信仰,處處都有象雄文化的影子。比如祭山神、轉山等宗教活動儀式,都源自象雄文化。雍仲苯教既是古象雄文化的核心。

苯教將世界分為天、地和地下三界,賦予天地萬物以神性,認為神鬼主宰世間一切。這一信仰在西藏社會持續了相當長的歷史階段,甚至融入了這個民族的血液。據說由於天界比較遠,西藏人就把高聳的山當作“通天之路”,以朝拜山神的方式敬天。

所以在西藏,不管山離他們有多遠,山都在他們心裡,是精神的皈依,是神聖不可侵犯的神靈。他們用建築表達“王權神授”來自於天的觀念。他們認為這些山崖之上的建築更容易與神溝通。

當然也有人堅定的認為,建築在山崖之上的藏式建築是因為這樣更有利於防禦。但是只考慮到防禦功能的人是否想到高山之上缺少水源的劣勢呢?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