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科學家親歷的紀實歷史——讀熊偉民的《對於歷史,科學家有話說》

科學家親歷的紀實歷史

——讀熊偉民的《對於歷史, 科學家有話說》

武際可

從1949年到現在已經半個多世紀了, 這是一段不算短的歷史階段。 這是一段充滿波瀾壯闊、驚心動魄事件的歷史, 很值得從各個角度回憶。 的確我們看到了從不的角度寫的這一階段的歷史, 例如抗美援朝史、文化革命史、反右史、經濟史、文學史等等。 對於科學技術來說, 也充滿了值得永久銘記的事件, 然而, 對於這一階段的科學技術歷史, 卻看不到系統的讀物加以表述, 這的確是一件令人遺憾的事。

近來中國科技大學熊偉民教授的《對於歷史,

科學家有話說》一書的出版, 多少彌補了這方面的遺憾。 這是一本口述歷史的訪談紀實書, 書中收集了作者訪談了15位科學家和科技管理人員的近20篇訪談記錄。

首先, 在作者訪談的15位學者中, 有國家最高獎獲得者鄭哲敏院士, 有生物化學家鄒承魯院士、有細胞生物學家施履吉院士、有科技史家范岱年先生、有《科技導報主編》蔡德成先生等等, 他們中既有一直在科學研究第一線做研究的研究人員, 也有從事科技管理工作者和編輯;而且這些受訪人都是經歷過1949年至今中國科技界最重要的變故的親歷者。 受訪者大多數都比較長的時期都是在中國科學院系統中工作的, 中國科學院作為中國科學技術最高的研究組織和研究群體,

在反映我國科技發展的狀態具有代表性。 所以說, 讀了這本書, 會對1949年以來我國的科學技術事業是怎樣走過來的, 有一個基本的瞭解。

其次, 歷史界有一種為尊者諱的傳統。 不過在科學家來看, 一切都要經得起實證, 他們有強烈的尊重事實的傳統。 所以在這些學者談論起在研究中所取得的成果時, 固然可以談得眉飛色舞, 例如他們回憶合成牛胰島素的成果的合作精神;不過在談起在研究者所走過的彎路時也一樣坦然, 絕不回避。 例如他們比較仔細地談論如何進行愚不可及的“消滅麻雀”運動, 如何發狂地進行“超聲波”實驗, 等等。 對於生物界如何開展批判摩爾根學說也毫不回避。 對於享譽海內外的著名科學家,

既談論他們的成就也談論他們失誤和毛病, 因為他們認為再有名的科學家也是人不是神, 也會犯錯誤, 看過這本書, 你會對涉及的著名科學家。 有一個更接近實際的印象。

最後, 在這半個多世紀裡, 我們國家經受了多次的“折騰”, 在科學家這種“知識份子成堆”的地方, “折騰”得尤其厲害。 在“反右”運動、“大躍進”和“文化大革命”中, 有的整人, 有的挨整, 沒有人能夠是“不粘鍋”。 特別是所訪談的科學家們, 幾乎沒有例外地在文革中被作為反動權威批判, 有的還被弄成反革命。 現在這一切都過去了, 不過在訪談中, 人們並不回避這類問題, 雖然這是十分沉重的問題, 但人們談論得比較心平氣和。 談論中, 人們對那些在極左風強勁的條件下仍然能夠堅持常人見識的領導幹部,

流露出深切的懷念和尊敬, 這一切告訴我們, 只有按照科學規律辦事才能夠順利成功、不走彎路, 才能得到知識份子的擁護, 才能充分調動科學家的積極性, 科學事業才能繁榮光大。 讀了這本書, 會引起你對這類問題的深入思考, 並從中接受點什麼教益。

總之, 這本書值得一讀, 特別值得對半個多世紀中國的科學技術史有興趣的讀者一讀。

相關專題:讀書薦書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