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長江主軸、長江新城納入“十三五”空間規劃 現面向市民徵集意見

昨日, 由市國土規劃局編制的《武漢市土地利用和空間佈局“十三五”規劃》, 在其官方網站公示, 面向全市公開徵求意見或建議。 記者注意到, 我市第十三次黨代會提出的建設長江主軸、長江新城, 正式納入我市“十三五”規劃。

規劃指出, 武漢當前處於快速城鎮化向穩定城鎮化換擋、工業化中期向後期發展的過渡階段。 在此背景下, 我市城市格局將由“1+6”向“133”轉變, 即構建“1個主城+3個副城+3個新城組群”的城市空間格局, 而長江主軸、長江新城是本次規劃的最大亮點之一。

目前, 我市已成立專班, 開展了關於國際一流“新城”“主軸”的案例研究工作。 長江新城對標巴黎的拉·德芳斯、倫敦金絲雀碼頭國際金融中心、上海陸家嘴金融城、杭州錢江新城、廣州珠江新城等建設案例, 長江主軸學習了巴黎中軸線、倫敦泰晤士河軸線、香港維多利亞港軸線、紐約哈德遜河軸線等案例。

國際一流案例的經驗表明, “新城”“主軸”是世界一流城市空間組織的基本要素, 可成功實現城市地位、功能和形象的大幅提升。

“五個提升” 優化武漢長江主軸

重點圍繞武漢主城區長江段, 集中展現長江文化、生態特色、發展成就和城市文明, 打造世界級城市中軸文明景觀帶。 以長江主軸為統籌, 打造城市交通軸、發展軸、文化軸、生態軸、景觀軸。

長江主軸將強化“五個提升”:提升功能與活力, 重點強化金融商貿、總部辦公、文化創意、休閒旅遊等現代服務中心功能;提升景觀與形象, 建設集中反映“江城”景觀特色的城市濱水空間, 打造“長江都市畫廊”;提升生態與旅遊,建設垂江綠廊、聯通兩岸綠網, 構建通江親水格局, 塑造優質濱水空間;提升交通與基礎設施,

加密垂江通道, 串聯慢行網路, 突出水陸融合, 改善基礎設施條件;提升文化與品牌, 挖掘地域文化資源, 擴大文化傳播, 打造長江文明傳承與創新中心。

“三個突出” 啟動規劃建設“長江新城”

按照“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要求, 啟動規劃建設長江新城, 對標世界一流標準, 以超前理念、世界眼光, 打造代表城市發展最高成就的展示區、全球未來城市的樣板區。

長江新城, 將突出中心功能, 建設能夠體現武漢“長江中游城市群”中心城市地位的高端現代服務中心;突出創新驅動, 建設能夠體現武漢“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區”國家戰略功能的創新創意產業基地;突出生態文明, 建設能夠體現長江大保護、做足水文章的生態示範視窗。

建設鄰里中心 買菜看病娛樂全搞定

依據功能和區域需要以及土地資源條件, 分類推進建設一批“集中式”鄰里中心和“分散式”鄰里中心, 將菜場、醫療、養老、文娛等各類基礎設施和服務集中建設, 市民在中心內便能解決基本生活需求。 每個鄰里中心平均服務人口5萬—7萬。

加快建設“東湖生態綠心”

按照“建設東湖城市生態綠心, 傳承楚風漢韻, 打造世界級城中湖典範”的總體要求, 通過綠道串聯東湖、楊春湖地區、楚河漢街、周邊高校區等功能區, 創造開放融合的功能空間, 促進活力人文城市建設。 挖掘城市人文底蘊, 對接城市介面提升城市活力;挖掘山水共生的生態景觀, 創造獨特精緻的景觀。 梳理城市山水脈絡, 開展生態修復、塑造自然生態景觀格局。

中心城區70%以上漬水點將消除

公示稿還提到, 要大力推進“四水共治”。 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 新增污水管網570公里, 汙水處理廠尾水標準全面實現一級A排放;新增排水幹網300公里, 新增抽排能力1000立方米/秒;新建、改擴建15座大中型排澇泵站,新建360餘公里排水管網,開展20條主幹港渠整治。

完成120平方公里的海綿城市建設,建設2條深隧排水超級工程,消除中心城區70%以上的漬水點。

武漢加快打造世界級“地鐵城市”

規劃提出,武漢當前處於快速城鎮化向穩定城鎮化換擋、工業化中期向後期發展的過渡階段,城市建設發展整體進入“視窗期、轉型期”。近期建設目標為“進入國家中心城市行列”、“全面鞏固升級‘1+6’城市格局,促進其向‘133’結構轉變”、“基本實現各類設施現代化”。

規劃還明確提出,加快打造世界級“地鐵城市”,推進軌道“快速織網”,集中力量建設第三輪軌道交通線路,實現“主城聯網、新城連通”,到2020年建成總長約400公里的軌道網路。同時,實施第四輪軌道交通建設規劃,啟動研究第五輪軌道交通建設規劃並報批,實現“主城成網、新城通線”。

如何提意見建議

規劃詳見http://www.wpl.gov.cn/pc-78-111734.html。即日起至3月25日,有關單位或個人對該規劃有任何意見或建議,可登錄www.wpl.gov.cn/gsly111734.html留言;或致電027—82700445;或寫信寄往“武漢市三陽路13號武漢市國土資源和規劃局資訊中心”(請注明“規劃公示”字樣),郵編:430014。

新增抽排能力1000立方米/秒;新建、改擴建15座大中型排澇泵站,新建360餘公里排水管網,開展20條主幹港渠整治。

完成120平方公里的海綿城市建設,建設2條深隧排水超級工程,消除中心城區70%以上的漬水點。

武漢加快打造世界級“地鐵城市”

規劃提出,武漢當前處於快速城鎮化向穩定城鎮化換擋、工業化中期向後期發展的過渡階段,城市建設發展整體進入“視窗期、轉型期”。近期建設目標為“進入國家中心城市行列”、“全面鞏固升級‘1+6’城市格局,促進其向‘133’結構轉變”、“基本實現各類設施現代化”。

規劃還明確提出,加快打造世界級“地鐵城市”,推進軌道“快速織網”,集中力量建設第三輪軌道交通線路,實現“主城聯網、新城連通”,到2020年建成總長約400公里的軌道網路。同時,實施第四輪軌道交通建設規劃,啟動研究第五輪軌道交通建設規劃並報批,實現“主城成網、新城通線”。

如何提意見建議

規劃詳見http://www.wpl.gov.cn/pc-78-111734.html。即日起至3月25日,有關單位或個人對該規劃有任何意見或建議,可登錄www.wpl.gov.cn/gsly111734.html留言;或致電027—82700445;或寫信寄往“武漢市三陽路13號武漢市國土資源和規劃局資訊中心”(請注明“規劃公示”字樣),郵編:430014。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