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民大師生熱議習近平總書記考察中國政法大學重要講話

中央民族大學新聞網訊 5月3日上午, 在五四青年節來臨之際,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考察中國政法大學並發表重要講話。 他強調,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是一項長期而重大的歷史任務, 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 堅持以馬克思主義法學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為指導, 立德樹人, 德法兼修, 培養大批高素質法治人才;中國的未來屬於青年, 中華民族的未來也屬於青年, 青年一代的理想信念、精神狀態、綜合素質是一個國家發展活力的重要體現, 也是一個國家核心競爭力的重要因素。

他希望, 當代青年要樹立與這個時代主題同心同向的理想信念, 勇於擔當這個時代賦予的歷史責任, 勵志勤學、刻苦磨煉, 在激情奮鬥中綻放青春光芒、健康成長進步。

國家民委專職委員、中央民族大學黨委書記張京澤5月3日參加了習近平總書記同中國政法大學師生和首都法學專家、法治工作者代表、高校負責同志座談會。 張京澤表示, 現場聆聽了總書記的重要講話, 倍受鼓舞, 倍感振奮。 習近平總書記在講話中要求我們“把思想政治工作和党的建設工作結合起來, 把立德樹人、規範管理的嚴格要求和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靈活方式結合起來, 把解決師生的思想問題和教學科研、學習就業等實際問題結合起來”,

這三個重要結合是總書記教育思想的最新闡述, 是我們高校黨委履行好管黨治黨、辦學治校主體責任的重要遵循, 為我們全面落實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精神, 提升教育自信, 立足中國大地辦大學進一步明確了努力方向和工作著力點。 中央民族大學要認真學習和貫徹落實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精神, 強化基礎、抓住重點、建立規範、落實責任, 真正做到“虛”功“實”做, 把“軟指標”變為“硬約束”, 努力做民族院校乃至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排頭兵。

張京澤認為, 總書記在講話中對青年學生提出了“矢志不渝, 用一生來踐行跟黨走的理想追求”的殷切希望, 他在講話中語重心長地教導廣大青年要像海綿汲水一樣抓學習,

努力做到又博又專、愈博愈專, 要重視培養和訓練科學思維方法和思維能力, 還要時常用真善美來雕琢自己, 不斷培養高潔的操行和純樸的情感, 努力使自己成為高尚的人。 勤學、創新、志存高遠, 是總書記對當代大學生的期許, 當代青年處在築夢圓夢的大好時代, 民族院校的青年學生要牢記總書記的叮囑, 珍惜韶華, 潛心讀書, 敏于求知, 做到德智體美全面發展, 在為祖國和人民施展自己的才華中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做維護民族團結, 建設偉大祖國, 建設美麗家鄉的棟樑之才。

我校師生在通過電視、網路等媒體觀看了新聞報導後, 反響熱烈, 一致認為, 習近平總書記于五四前夕赴中國政法大學考察並發表重要講話,

與廣大青年學子和高校教師話青春、談初心、講法治, 聚焦法治、聚焦青年、聚焦思政, 這既體現了黨中央對法治建設以及法治人才培養的重視, 更體現了黨中央對青年一代寄予厚望, 即當代青年不僅需要掌握理論知識, 還要具備實踐經驗, 不僅要具備優異的專業素養, 還要具備優異的道德品性, 不僅立足當下, 還要放眼未來。

法學院的田剛老師認為, 習近平總書記站在党和國家戰略全域的高度, 在推進依法治國的偉大實踐中, 指出了法學教育所承載的重大歷史使命, 在新的歷史起點上為我國法學教育工作明確了新目標、新任務、新要求。 積極推動高校法學教育中的“德法兼修”, 通過法學教育培養學生的思想道德素養和法學知識水準,

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塑造和堅定學生的法治信仰, 是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的核心。 高等院校法學教育部門不僅要認真學習、深刻領會, 更要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指示。 王琪老師認為, 習總書記接見了政法大學幾位資深教授並談及教師在培育法律人才方面的重要作用, 充分說明教師, 尤其是法學教師, 不僅僅要傳授法律知識, 更要注重培養學生的社會主義法治觀念。 邵六益老師說, 習近平總書記要我們時刻牢記為誰培養人, 培養什麼樣的人, 落實在我們法學教師的教學工作中, 就是我們的法學教育需要怎麼完善, 培養什麼樣的法律人, 如何培養法律人。其中,如何培養作為政治家的法律人,很少有人意識到,而這個問題,才是今天每一所高端法學院需要好好思考的問題。

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的閆作雷老師說,習總書記一如既往地強調了法治的目的是保障公平正義。健全的法治社會是消除特權和腐敗的關鍵,“法”要體現社會主義的應有之義。習總書記對法治的強調始終不忘聯繫政治信仰,這種非常聯繫必要的。我們是依照憲法治國,社會主義原則和傳統文化的所形成的“德”,是與“法”並重的。習總書記的講話有助於我們對所謂“憲政”、司法獨立的忽悠保持警惕。

舞蹈學院車延芬老師說,看到習近平主席去中國政法大學的新聞很受鼓舞。和法學這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相比,舞蹈學院是專業性技術性很強的學科,藝術教育更要處理好知識教學和實踐教學的關係。作為專業教師,我們首先要堅定理想信念,帶頭學習党的創新理論,特別是習主席系列講話,要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做好理論研究和教學工作的同時,促進理論和實踐相結合,多用正能量鼓舞激勵學生;其次,要緊跟理論研究前沿,理論知識學深學透,並融會貫通,讓學生學有所獲,為中國舞蹈藝術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最後,作為人民教師,要嚴格遵守黨章黨規和學校各項規章制度,嚴格自律,守住紅線底線,自覺淨化三圈,以實際行動自覺維護中央民族大學教師形象。劉紫千老師說,我校作為培養少數民族人才的最高學府,在民族振興、法治興邦上承載著更為重要的意義。我校各民族學子要牢固樹立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熱愛祖國和人民,熱愛中國共產黨,胸懷遠大理想,學好本領,錘煉意志,在為實現“兩個百年”中國夢歷史進程中建功立業,實現青春夢想。新一代的青年教師和教師黨員更要努力提高自身法律素質,將教育法學與自身的實踐教學相結合,在教育教學過程中依法施教,維護自己和學生的合法權益,同時促使“依法治校、依法治教”真正成為可能。

生命與環境科學學院王曉東老師認為,法治建設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中的重中之重,青年人肩負著重要的歷史使命。作為一名民族院校的青年黨員教師應該時刻秉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樹人更應樹德,要充分發揮教育崗位的匠心精神,應該注重培養青年大學生法制意識,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培養青年大學生勇於維護法制社會、維護民族團結,為加快推進我國社會主義法制建設貢獻力量;同時應注重培養學生樹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信念,腳踏實地,在平凡的工作中做出一番大事業,為最終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而不斷奮鬥!王葉紅老師說,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中國法制化建設,取得了顯著成果。中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仍然在路上,從實際來看,仍存在很多現實困難和障礙。立足高校,要堅持依法治校,並且諸多不合時宜的規章制度要敢於打破,注重培養師生的法治思維。作為一名普通教師,要學習貫徹習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落實好習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政工作會議上的講話精神,立德樹人,加強自身的政治素養和道德情操,同時注重引導培養青年大學生成才成長,青年人要做大事做實事,嚴防精緻的利己主義者出現。

經濟學院謝文心老師說,作為當代青年要開拓前行,時刻樹立與這個時代主題同心同向的理想信念,勇於擔當這個時代賦予的歷史責任,才能綻放自己青春的光芒、才能健康的成長進步。中華民族早在兩千多年前就提到德既是個人的德,也是國家的德,國無德不興,人無德不立,所以德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核心價值觀,更是一個民族、國家的精神追求,我們要堅持依法治國與以德立國相結合,走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法治之路。

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教師施琳說,習總書記用平實清晰的話語,明確指出青年時期是立德,立志,培養思維創新能力的關鍵期,既需要象海綿一樣吸納豐富知識和專業技能,又要明確主幹,擇其精要,向著又博又專的方向努力。而培養青年具備高尚的思想道德素養是重中之重,這給高校教師提出了人才培養的更高要求,我們需要結合本專業,深入探索如何使學生學會從正確的觀點方法分析問題,掌握科學的理論思維方法,勇於開拓實踐,探索真知灼見。

馬克思主義學院湯潔老師說,作為一名高校教師,特別是《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的教師,深感肩負的使命和責任。習近平強調“青年一代的理想信念、精神狀態、綜合素質,是一個國家發展活力的重要體現,也是一個國家核心競爭力的重要因素”。關注青年學子的成長成材,把立德樹人、規範管理的嚴格要求和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靈活方式結合起來,把解決師生的思想問題和教學科研、學習就業等實際問題結合起來,為國家培養青青人才,特別是培養德法兼備的民族英才,是我們當前高校工作的重要任務。

資訊工程學院15級通信工程專業的逄博同學說,青年是國家的未來與希望,法治是國家的保障與支撐,兩者在國家的發展過程中都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作為當代青年,我們要成為法治的踐行者,擔負起建立法治社會的責任。我們深知任重而道遠,但我們會以老一輩共產黨員為榜樣,不忘初心,緊跟黨的步伐,立德樹人,德法兼修。不斷提升自身法治意識,培養優秀道德品質和社會責任感,潛心學習,做到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積極回應習近平總書記的號召,立志做大事,立志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藏學研究院14級普華西日布同學說,正如習總書記所說,青年時期是培養和訓練科學思維方法和思維能力的關鍵時期,無論在學校還是在社會,我們都要把學習同思考、觀察同思考、實踐同思考緊密結合起來,保持對新事物的敏銳,學會用正確的立場觀點方法分析問題,善於把握歷史和時代的發展方向,善於把握社會生活的主流和支流、現象和本質。要充分發揮青年的創造精神,勇於開拓實踐,勇於探索真理。(袁海琴)

如何培養法律人。其中,如何培養作為政治家的法律人,很少有人意識到,而這個問題,才是今天每一所高端法學院需要好好思考的問題。

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的閆作雷老師說,習總書記一如既往地強調了法治的目的是保障公平正義。健全的法治社會是消除特權和腐敗的關鍵,“法”要體現社會主義的應有之義。習總書記對法治的強調始終不忘聯繫政治信仰,這種非常聯繫必要的。我們是依照憲法治國,社會主義原則和傳統文化的所形成的“德”,是與“法”並重的。習總書記的講話有助於我們對所謂“憲政”、司法獨立的忽悠保持警惕。

舞蹈學院車延芬老師說,看到習近平主席去中國政法大學的新聞很受鼓舞。和法學這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相比,舞蹈學院是專業性技術性很強的學科,藝術教育更要處理好知識教學和實踐教學的關係。作為專業教師,我們首先要堅定理想信念,帶頭學習党的創新理論,特別是習主席系列講話,要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做好理論研究和教學工作的同時,促進理論和實踐相結合,多用正能量鼓舞激勵學生;其次,要緊跟理論研究前沿,理論知識學深學透,並融會貫通,讓學生學有所獲,為中國舞蹈藝術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最後,作為人民教師,要嚴格遵守黨章黨規和學校各項規章制度,嚴格自律,守住紅線底線,自覺淨化三圈,以實際行動自覺維護中央民族大學教師形象。劉紫千老師說,我校作為培養少數民族人才的最高學府,在民族振興、法治興邦上承載著更為重要的意義。我校各民族學子要牢固樹立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熱愛祖國和人民,熱愛中國共產黨,胸懷遠大理想,學好本領,錘煉意志,在為實現“兩個百年”中國夢歷史進程中建功立業,實現青春夢想。新一代的青年教師和教師黨員更要努力提高自身法律素質,將教育法學與自身的實踐教學相結合,在教育教學過程中依法施教,維護自己和學生的合法權益,同時促使“依法治校、依法治教”真正成為可能。

生命與環境科學學院王曉東老師認為,法治建設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中的重中之重,青年人肩負著重要的歷史使命。作為一名民族院校的青年黨員教師應該時刻秉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樹人更應樹德,要充分發揮教育崗位的匠心精神,應該注重培養青年大學生法制意識,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培養青年大學生勇於維護法制社會、維護民族團結,為加快推進我國社會主義法制建設貢獻力量;同時應注重培養學生樹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信念,腳踏實地,在平凡的工作中做出一番大事業,為最終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而不斷奮鬥!王葉紅老師說,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中國法制化建設,取得了顯著成果。中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仍然在路上,從實際來看,仍存在很多現實困難和障礙。立足高校,要堅持依法治校,並且諸多不合時宜的規章制度要敢於打破,注重培養師生的法治思維。作為一名普通教師,要學習貫徹習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落實好習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政工作會議上的講話精神,立德樹人,加強自身的政治素養和道德情操,同時注重引導培養青年大學生成才成長,青年人要做大事做實事,嚴防精緻的利己主義者出現。

經濟學院謝文心老師說,作為當代青年要開拓前行,時刻樹立與這個時代主題同心同向的理想信念,勇於擔當這個時代賦予的歷史責任,才能綻放自己青春的光芒、才能健康的成長進步。中華民族早在兩千多年前就提到德既是個人的德,也是國家的德,國無德不興,人無德不立,所以德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核心價值觀,更是一個民族、國家的精神追求,我們要堅持依法治國與以德立國相結合,走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法治之路。

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教師施琳說,習總書記用平實清晰的話語,明確指出青年時期是立德,立志,培養思維創新能力的關鍵期,既需要象海綿一樣吸納豐富知識和專業技能,又要明確主幹,擇其精要,向著又博又專的方向努力。而培養青年具備高尚的思想道德素養是重中之重,這給高校教師提出了人才培養的更高要求,我們需要結合本專業,深入探索如何使學生學會從正確的觀點方法分析問題,掌握科學的理論思維方法,勇於開拓實踐,探索真知灼見。

馬克思主義學院湯潔老師說,作為一名高校教師,特別是《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的教師,深感肩負的使命和責任。習近平強調“青年一代的理想信念、精神狀態、綜合素質,是一個國家發展活力的重要體現,也是一個國家核心競爭力的重要因素”。關注青年學子的成長成材,把立德樹人、規範管理的嚴格要求和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靈活方式結合起來,把解決師生的思想問題和教學科研、學習就業等實際問題結合起來,為國家培養青青人才,特別是培養德法兼備的民族英才,是我們當前高校工作的重要任務。

資訊工程學院15級通信工程專業的逄博同學說,青年是國家的未來與希望,法治是國家的保障與支撐,兩者在國家的發展過程中都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作為當代青年,我們要成為法治的踐行者,擔負起建立法治社會的責任。我們深知任重而道遠,但我們會以老一輩共產黨員為榜樣,不忘初心,緊跟黨的步伐,立德樹人,德法兼修。不斷提升自身法治意識,培養優秀道德品質和社會責任感,潛心學習,做到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積極回應習近平總書記的號召,立志做大事,立志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藏學研究院14級普華西日布同學說,正如習總書記所說,青年時期是培養和訓練科學思維方法和思維能力的關鍵時期,無論在學校還是在社會,我們都要把學習同思考、觀察同思考、實踐同思考緊密結合起來,保持對新事物的敏銳,學會用正確的立場觀點方法分析問題,善於把握歷史和時代的發展方向,善於把握社會生活的主流和支流、現象和本質。要充分發揮青年的創造精神,勇於開拓實踐,勇於探索真理。(袁海琴)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