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勉勵青年志存高遠 習近平三提“做大事不做大官”

未來網(www.k618.cn)北京5月4日電(記者 謝青)“立志是一切開始的前提,青年要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做大官。 ”五四青年節來臨之際,習近平總書記來到中國政法大學民商經濟法學院本科二年級2班團支部主題團日活動,對大家樹立遠大的志向表示肯定。

習近平總書記參加中國政法大學民商經濟法學院本科二年級2班團支部主題團日活動。 (圖片來自新華視點)

如何扣好人生的第一粒紐扣,立志,是最關鍵的一步,最初的志向往往決定著人生的發展。

從政前立志當公僕做大事,不把升職作最高目標

在2000年出版的第7期《中華兒女》雜誌中,曾刊登過一篇對習近平的專訪文章。

時任《中華兒女》雜誌社社長楊筱懷,對時任福建省省長習近平提出過“如何看待從政之路”的問題。

對此習近平表示,初始就對自己的從政之路有著清醒的認識。 習近平認為,在第一步跨入政界之前,首先要在思想上弄清楚兩個問題,這就是你要走的是什麼路?你所追求、需求的是什麼?

當時習近平對自己訂下了幾條原則,一是要立志當“公僕”,做大事。 熊掌和魚不可兼得,從政就不要想發財。

習近平表示,正如孫中山講的,要立志做大事,不要做大官。 你如果想發財,現在合法致富的路很多,那種合法致富既發財又光榮,將來稅務部門還要給你授獎,因為你促進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 而你既要從政,又想發財,就只能去當讓人指脊樑骨的贓官、貪官,既名聲不好,又膽顫心驚,總怕被人捉住,最後落個不好的下場。

所以,要從政,就是一種事業的追求,就得捨棄個人的私利,不能什麼好處都想得。 一個人也許一輩子成就不了什麼大的事業,但最起碼他是兩袖清風,一身正氣。

二是在從政的整個過程之中,不要把個人的發展、升遷作為志在必得的東西。 因為這是不可能的,沒有這種公式,沒有這種規律。 升遷並不是因為你這個人有多大本事,或者你這個人有多大背景,就可以必得的。 本事也罷,或者是強烈的責任心、非凡的智慧也罷,它只是其中的一個因素,而且它還要和當時的天時、地利、人和條件相配合,看哪一個起主要的作用,哪一個起配合作用。 這些都不是一種定數,不是用數字可能推算出來的。

譬如講,你要想當將軍,首先必須能夠打勝仗,只打敗仗的軍人非但當不了將軍,還有可能會出師未捷身先死。 同時,你具有了打勝仗的本領,也不可能天天有仗打,特別是在和平時期更是如此。

有了仗打,就有了機遇。 這也就是說,只有你將機遇和成功的要素集於一身的時候,你的追求才有可能實現,這是很難的。 如果你主動去追求,終生不得志,將會很失望、很痛苦的!這就要對升遷問題懷平常心,像古人管子所說的那樣,“不為不可成,不求不可得,不處不可久,不行不可複。 ”

三是要有不怕艱難險阻,持之以恆幹工作的準備。 從政是一條風險很大、自主性不是很強的路。 尤其是受了挫折以後,一些人極容易產生自怨自艾的想法:我為誰啊,我這麼幹還要受到這麼多的冷遇,這麼多的不理解,何必呢!一些當時跟我們一起從政的人就因此而離去了。 在一個地方幹下去,只要你堅持下去,最後都會有所成就。

成功的規律就是一以貫之地幹下去。

“所以,既然走上這條路,那你不論遇到多少艱難險阻,都要像當過河卒子那樣,拼命向前。 我的從政道路中也有坎坷、艱辛、考驗和挑戰,沒有這些是不可能的。 ”

不求“官”有多大,但求無愧於民

2003年2月至2007年3月,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的習近平同志,曾在浙江日報“之江新語”專欄發表短論二百三十二篇,隨後集結出版為《之江新語》。

在書中發表於2003年6月18日的一篇文章中,習近平寫到,做人要有人品,當“官”要有“官德”。當幹部的,不能老是想著自己的升遷。“莫道昆明池水淺”,一個幹部,無論處在什麼崗位,只要心系群眾,都可以做出一番事業來。

縣委書記的榜樣焦裕祿,“官”有多大?但他的形象是十分高大的。當幹部,不求“官”有多大,但求無愧於民。同時,一個幹部的能耐有多大,最終人民群眾看得清清楚楚,組織上也明白。是“錐子”總會脫穎而出的。

當幹部的,要真正在思想上解決“入黨為什麼,當‘官’做什麼,身後留什麼”的問題,牢記“兩個務必”,真正做到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

5月8日至1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書記處書記、國家副主席習近平在貴州調研。這是習近平在貴州大學中國文化書院參與學生主題讀書會活動並看望師生,囑咐同學們要志存高遠,腳踏實地,在實踐中全面磨練和提升自己。(圖片來自新華網)

在報效祖國、服務人民的過程中,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早在2011年5月9日,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書記處書記、國家副主席的習近平在貴州考察期間專門來到貴州大學,鼓勵青年“立志做大事”。

在貴州大學校內,望著一張張青春的面孔,習近平總書記諄諄囑託:“我們的一切學習都是為了學以致用,中華民族連綿不斷的五千年文化,是我們的自豪所在,一定要發揚光大,使之成為推動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巨大動力。學習國學的目的,不是為了把它當古董擺設,也不是食古不化、作繭自縛,而是要變成內心的源泉動力,做到格物窮理、知行合一、經世致用。”

習近平總書記表示,大學生關鍵是要選定奮鬥的目標,樹立遠大、正確、崇高的理想信念,並經歷實踐中的考驗、磨練,雖九死而不悔,成為真正的堅定的志向。黨中央和各級政府都很重視大學生就業難的現狀,採取了一系列措施,同時也希望大家在擇業觀念上要有所改變,把轉變擇業觀念和立志結合起來,不要立志做大官,而要立志做大事。梅花香自苦寒來,寶劍鋒自磨礪出,大學生們不要怕吃苦、回避吃苦,而要找苦吃,這樣才能得到全面的鍛煉。當前的形勢下,在一些城市裡,在一些條件好的崗位上工作,這是作貢獻。到基層去,到農村去也是在作貢獻。

總書記提出,希望大學生們積極到基層去,到國家最需要的地方去成長成才,報效祖國。在報效祖國、服務人民的過程中,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希望大學生們自強不息,做中華民族的脊樑。

2003年2月至2007年3月,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的習近平同志,曾在浙江日報“之江新語”專欄發表短論二百三十二篇,隨後集結出版為《之江新語》。

在書中發表於2003年6月18日的一篇文章中,習近平寫到,做人要有人品,當“官”要有“官德”。當幹部的,不能老是想著自己的升遷。“莫道昆明池水淺”,一個幹部,無論處在什麼崗位,只要心系群眾,都可以做出一番事業來。

縣委書記的榜樣焦裕祿,“官”有多大?但他的形象是十分高大的。當幹部,不求“官”有多大,但求無愧於民。同時,一個幹部的能耐有多大,最終人民群眾看得清清楚楚,組織上也明白。是“錐子”總會脫穎而出的。

當幹部的,要真正在思想上解決“入黨為什麼,當‘官’做什麼,身後留什麼”的問題,牢記“兩個務必”,真正做到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

5月8日至1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書記處書記、國家副主席習近平在貴州調研。這是習近平在貴州大學中國文化書院參與學生主題讀書會活動並看望師生,囑咐同學們要志存高遠,腳踏實地,在實踐中全面磨練和提升自己。(圖片來自新華網)

在報效祖國、服務人民的過程中,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早在2011年5月9日,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書記處書記、國家副主席的習近平在貴州考察期間專門來到貴州大學,鼓勵青年“立志做大事”。

在貴州大學校內,望著一張張青春的面孔,習近平總書記諄諄囑託:“我們的一切學習都是為了學以致用,中華民族連綿不斷的五千年文化,是我們的自豪所在,一定要發揚光大,使之成為推動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巨大動力。學習國學的目的,不是為了把它當古董擺設,也不是食古不化、作繭自縛,而是要變成內心的源泉動力,做到格物窮理、知行合一、經世致用。”

習近平總書記表示,大學生關鍵是要選定奮鬥的目標,樹立遠大、正確、崇高的理想信念,並經歷實踐中的考驗、磨練,雖九死而不悔,成為真正的堅定的志向。黨中央和各級政府都很重視大學生就業難的現狀,採取了一系列措施,同時也希望大家在擇業觀念上要有所改變,把轉變擇業觀念和立志結合起來,不要立志做大官,而要立志做大事。梅花香自苦寒來,寶劍鋒自磨礪出,大學生們不要怕吃苦、回避吃苦,而要找苦吃,這樣才能得到全面的鍛煉。當前的形勢下,在一些城市裡,在一些條件好的崗位上工作,這是作貢獻。到基層去,到農村去也是在作貢獻。

總書記提出,希望大學生們積極到基層去,到國家最需要的地方去成長成才,報效祖國。在報效祖國、服務人民的過程中,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希望大學生們自強不息,做中華民族的脊樑。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