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中醫處於不尷不尬的地位,但它的意義絕不止目前人類所知範疇

世人都知道華夏民族有四大發明:指南針、造紙術、印刷術、火藥。 其實, 我們還有一項更偉大的發明, 那就是中華的國粹——中醫學。 而且如果要說意義的話, 中醫學人類的貢獻更大, 因為它已告別純物質文明, 走向類似於精神範疇的模式。

目前, 中醫學一直被排斥在科學之外, 就因為它不符合現代西方的科學規則。 舉個例子, 你說中醫是內科還是外科?說是內科吧, 可它離不開推拿與針灸;說它是外科吧, 可中醫又涉及藥療, 也就是湯劑。 這種內外混合的科類, 讓辦事認真, 比較死板的外國人很是為難, 不知如何定位中醫。

再者, 中醫治病通常是望、聞、問、切, 通過人的精氣神來判斷健康程度, 所以醫生嘴中離不開精氣、陰陽之類的話題, 而這些玄妙話題, 西方人就是想破了腦袋也不會知道那是什麼意思, 更何況這些詞語還不能翻譯, 一翻譯便會與背離原意。 於是, 如果他們承認了中醫, 那等於要承認許多稀奇古怪的理論, 而這些理論, 在西方人看來又散發著迷信的意味。

最令西方科學不滿意的是, 中醫很講究它的經驗性和主觀性。 比如把脈這種事, 就全憑經驗, 同樣的浮脈或洪脈, 它主什麼病, 雖然有一些醫書的根據,

但更多的卻是憑經驗, 憑感覺, 這裡面玄妙得很, 只能心領神會, 卻不可用言傳語達。 這與西方實證性的規則是不相符的。

最大的問題的是中醫的病因來源問題。 西醫中的源頭有十分清晰的脈絡可尋找, 它主要求證于生理解剖學。 而中醫的來源卻沒有人能夠說清楚。 而中醫則不同, 不用西醫的求證法, 只是通過看著你臉上的氣色, 便知道你的肝或腎有問題, 這讓西方人感到太過邪乎。 因為中醫沒有實證性, 所以很難被西方科學接受。

他們講究一是一, 二是二。 感冒了就是抵抗力下降, 病毒作祟, 便給你開出增加抵抗力, 消滅病毒的藥物。 傷口發炎, 就是細菌感染, 立馬給你開消炎藥。

沒辦法, 西方科學不承認中醫, 國人只好想其它方法。 先是把中醫的理論往西醫上貼近, 你不理解什麼是經絡?好吧, 你就把經絡當成是血液循環系統或神經系統不就行了嗎?還有個方法是把中藥還原成化學成分, 你不懂中醫的湯劑?, 那我把湯劑還原成你知道的普通化學分子式。

而且好多國人還給這種方法起了一個好聽的名字叫“中西醫結合”, 實際上呢, 然並卵, 這樣做根本無用。 如果真能把中醫最終還原為西醫學, 將草木、動物、植物、礦物質等中藥以化學分子式體現出來。 並通過化學的配方可以還原成中藥的療效的話, 那就無所謂什麼中醫和西醫了。

舉個簡單的例子, 中醫有一副藥劑“當歸補血湯”, 是用黃芪和當歸組方, 它是根據中醫“有形之血不能速生”, 而“生於無形之氣”的原理, 實際上並不是補血而是補氣。 如果要用化學檢測的方法來說明藥理, 那麼你就必須解釋什麼是“氣”, 這個“氣”相對應的是西醫中的哪個東西, 這個“氣”與血又有什麼重要的關係, 黃芪中哪一種化學成分與“氣”的哪一個部分發生作用。 如果解釋不了“氣”,那麼即使把當歸和黃芪的化學成分分析得再清楚,同樣無法說明中藥的藥理。

更何況,中醫的單方並不多,更多的是複方,是按君、臣、佐、使配伍而成。治病只是一個目的,更重要的是通過調節陰陽平衡來扶持正氣。那麼何為陰陽平衡?正氣、清氣、濁氣、病氣這些又該怎麼解釋?在西醫的詞彙中根本找不到對應的語詞。那麼用化學檢測的方法來檢查複方,你想會有什麼樣的結果。再說,每一種中藥都有幾十種,甚至百種化學成分,比如山植的化學成分就有七十餘種,這樣算下來,一副藥劑就很可能有上百種,上千種化學成分,這些成分又是如何體現君、臣、佐、使用原則的?化學檢測的方法可以回答得了嗎?

所以說,用化學方法來分析中藥藥理的做法根本就行不通,它或許可以在幾劑中醫複方中有用,但卻不能概括整個中醫藥。

許多人因為中醫學沒有現代科學原則作支撐,所以心裡發慌沒底,在骨子裡瞧不起自己,於是便厚著臉皮硬往西醫上靠,認為只有這樣中醫才能成為科學。這樣的想法實在太可悲!中醫的價值根本用不著西醫來承認,西醫也沒有這個資格,早在現代科學產生的幾千年前,中醫就是一個完整的醫療體系,所以說,在人類醫學史上更有發言權的不是西醫而是中醫!

雖然中醫與西醫學走的是兩條路,但我們可以信誓旦旦地說:中醫學在整體上要高出西醫學一大截!為什麼呢?因為古老的中醫裡有許多是西醫或現代科學根本解釋不了的東西,更氣人的是,不管你解釋得了還是解釋不了,中醫一直在有效地使用著,你說到底是誰先進誰落後呢?

就比如占中醫主導地位的經絡學,《黃帝內經》裡面說經絡:“行血氣,營陰陽,決生死,處百病”。那麼什麼是經絡呢?它又是怎麼來的呢?曾經有人說,經絡是血液循環系統,也有人說經絡是神經系統,然而這些都是用西醫理論往中醫上套,根本就說不通。因為經絡根本不是什麼血液迴圈和神經系統,經絡就是經絡,是人體內獨立運行的一個分支。僅管目前它對全人類來說也是一個迷,主要因為它在現代解剖學上肉眼是看不見的。

最近聽聞有報導說,中國醫學家祝總驤通過多年研究發現,經絡是不依賴中樞神經和血液迴圈的隱性循經感傳線,是條低阻抗、高電位、高發光的線,是由一些看得見的微小結晶顆粒組成的帶狀物,它在人體上寬約一毫米。

幾年前,法國學者通過在穴位注射放射性物質鍀,利用鍀的R射線可以使底片曝光的原理,借助電子照相機,成功地拍下了鍀的行走路線,發現得的行走路線與中醫的經絡基本相同,同時證明穴位是經絡上的某些點。

接著,日本的一些科學家採用電子電腦和全息技術,將人體由平面轉為立體觀察,通過螢光染色發現,穴位實際上是某些組織的“集合物”,它具有高度的靈敏性。由以上這些研究可以看出,我們借助先進的科學技術,僅僅證明了幾千年前的一個命題是正確的,但又不知其所以然,人類繞了一個6000年的大圈子又回到了原來的出發點,真是太有意思了,

中醫的主要原理在於調理氣機,這個氣是什麼呢?它是人的精氣神的總稱。所以說,中醫並不只針對肉體的疾病,而是針對精神的健康,它認為只要精神體健康了(氣在體內流轉無阻礙),肉體就必然健康,它是站在物質肉體與精神生命之間的一種醫學體系,作用在於協調雙方的平衡。

不要低估我們的中醫,它比你想像的更加深邃遙遠,更加玄妙強大,只是世人現在還無法探查出它運作的原理而已。但老祖宗留下的瑰寶又豈是那麼膚淺,就好比我們中華曾被當成迷信的易經,現在引來多少外人瘋狂,無數學者和科學家都在研究它,甚至某些知名大學已將易經列為必修課程!

如果解釋不了“氣”,那麼即使把當歸和黃芪的化學成分分析得再清楚,同樣無法說明中藥的藥理。

更何況,中醫的單方並不多,更多的是複方,是按君、臣、佐、使配伍而成。治病只是一個目的,更重要的是通過調節陰陽平衡來扶持正氣。那麼何為陰陽平衡?正氣、清氣、濁氣、病氣這些又該怎麼解釋?在西醫的詞彙中根本找不到對應的語詞。那麼用化學檢測的方法來檢查複方,你想會有什麼樣的結果。再說,每一種中藥都有幾十種,甚至百種化學成分,比如山植的化學成分就有七十餘種,這樣算下來,一副藥劑就很可能有上百種,上千種化學成分,這些成分又是如何體現君、臣、佐、使用原則的?化學檢測的方法可以回答得了嗎?

所以說,用化學方法來分析中藥藥理的做法根本就行不通,它或許可以在幾劑中醫複方中有用,但卻不能概括整個中醫藥。

許多人因為中醫學沒有現代科學原則作支撐,所以心裡發慌沒底,在骨子裡瞧不起自己,於是便厚著臉皮硬往西醫上靠,認為只有這樣中醫才能成為科學。這樣的想法實在太可悲!中醫的價值根本用不著西醫來承認,西醫也沒有這個資格,早在現代科學產生的幾千年前,中醫就是一個完整的醫療體系,所以說,在人類醫學史上更有發言權的不是西醫而是中醫!

雖然中醫與西醫學走的是兩條路,但我們可以信誓旦旦地說:中醫學在整體上要高出西醫學一大截!為什麼呢?因為古老的中醫裡有許多是西醫或現代科學根本解釋不了的東西,更氣人的是,不管你解釋得了還是解釋不了,中醫一直在有效地使用著,你說到底是誰先進誰落後呢?

就比如占中醫主導地位的經絡學,《黃帝內經》裡面說經絡:“行血氣,營陰陽,決生死,處百病”。那麼什麼是經絡呢?它又是怎麼來的呢?曾經有人說,經絡是血液循環系統,也有人說經絡是神經系統,然而這些都是用西醫理論往中醫上套,根本就說不通。因為經絡根本不是什麼血液迴圈和神經系統,經絡就是經絡,是人體內獨立運行的一個分支。僅管目前它對全人類來說也是一個迷,主要因為它在現代解剖學上肉眼是看不見的。

最近聽聞有報導說,中國醫學家祝總驤通過多年研究發現,經絡是不依賴中樞神經和血液迴圈的隱性循經感傳線,是條低阻抗、高電位、高發光的線,是由一些看得見的微小結晶顆粒組成的帶狀物,它在人體上寬約一毫米。

幾年前,法國學者通過在穴位注射放射性物質鍀,利用鍀的R射線可以使底片曝光的原理,借助電子照相機,成功地拍下了鍀的行走路線,發現得的行走路線與中醫的經絡基本相同,同時證明穴位是經絡上的某些點。

接著,日本的一些科學家採用電子電腦和全息技術,將人體由平面轉為立體觀察,通過螢光染色發現,穴位實際上是某些組織的“集合物”,它具有高度的靈敏性。由以上這些研究可以看出,我們借助先進的科學技術,僅僅證明了幾千年前的一個命題是正確的,但又不知其所以然,人類繞了一個6000年的大圈子又回到了原來的出發點,真是太有意思了,

中醫的主要原理在於調理氣機,這個氣是什麼呢?它是人的精氣神的總稱。所以說,中醫並不只針對肉體的疾病,而是針對精神的健康,它認為只要精神體健康了(氣在體內流轉無阻礙),肉體就必然健康,它是站在物質肉體與精神生命之間的一種醫學體系,作用在於協調雙方的平衡。

不要低估我們的中醫,它比你想像的更加深邃遙遠,更加玄妙強大,只是世人現在還無法探查出它運作的原理而已。但老祖宗留下的瑰寶又豈是那麼膚淺,就好比我們中華曾被當成迷信的易經,現在引來多少外人瘋狂,無數學者和科學家都在研究它,甚至某些知名大學已將易經列為必修課程!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