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泉州鯉城老民警紮根社區25年 他當居民自家人

東南網3月17日訊在泉州鯉城臨江街道新橋社區的新老居民中, 說起社區民警老蔡幾乎無人不知。 老蔡名叫蔡謙限, 今年59歲, 是鯉城公安分局臨江派出所一名社區民警,

1993年做社區民警至今, 他一直堅持“只要大家有困難找到我, 我就想方設法去幫助解決”的質樸信念, 為群眾排憂解難, 維護社區平安和諧。

找了5年 幫群眾告別18年“黑戶”生涯

1993年, 老蔡從部隊復員後被分配到鯉城公安分局鯉中派出所, 當上了一名社區民警。 2005年, 他從鯉中派出所調到臨江派出所, 擔任新橋社區的社區民警, 一呆就是12年。

社區工作很平凡, 但關乎居民的安寧。 雲南籍的王大姐1981年從昆明嫁到泉州, 婚後她的戶口從雲南遷入新橋社區。 1998年, 她離異並離開泉州。 2011年年初, 老蔡發現王大姐沒有將戶籍遷回雲南, 在雲南也沒有辦理新的戶籍, 後來變成了“黑戶”。

王大姐沒有相關失蹤的報案,

因此不能輕易將她的身份註銷。 老蔡到其戶籍所在地走訪, 又通過王大姐最原始的戶口遷入證明, 找到了她在雲南的戶籍所在地, 但其家人舉家搬離, 尋人的事一度沒有進展。 連續找了5年, 直到去年4月, 老蔡終於聯繫上遠在雲南的王大姐, 並開具相關證明, 讓她在昆明當地派出所辦理臨時身份證, 她得以乘坐飛機前來泉州。 在老蔡幫助下, 王大姐辦好了身份證, 結束了長達18年的黑戶生活。

耐心勸導 吸毒少女過上了新的生活

紮根基層25年, 老蔡對社區工作有自己的“一套”, 對待社區戒毒康復人員, 他始終以關懷為主線。 2014年, 居住在新橋社區的小蘭(化名)強制戒毒成功後, 被納入社區戒毒康復人員, 由老蔡負責管理。 但她卻與社區“失聯”,

未每月與老蔡聯繫, 進行尿檢。

老蔡走訪瞭解到, 小蘭的父母早年離異, 各自又組成了新的家庭, 由於缺乏家庭溫暖, 她誤入歧途走上了吸毒的道路。 為了找到小蘭, 老蔡先聯繫其遠在深圳的父親, 但對方稱並不清楚女兒行蹤, 老蔡三番兩次到小蘭曾工作的地方尋找, 幾經努力終於從其同母異父的妹妹那獲悉小蘭行蹤。

“小蘭當時才22歲, 還是一名處在豆蔻年華的少女, 第一次見面我耐心勸導了她兩個多小時, 後來她也敞開心扉, 承諾絕不複吸。 ”老蔡回憶, 那之後他多次找小蘭談心, 希望她不要受父母的影響, 好好生活, 之後三年她都按時進行尿檢, 未再碰毒品, 過上了新的生活。

相處12年 走進社區就有回家的感覺

居住在新橋社區的吳阿婆說起老蔡就讚不絕口, “12年前他入戶走訪瞭解到我和老伴是失獨老人, 從那時起他就對我們非常關心。 ”吳阿婆回憶, 5年前老伴因病過世, 老蔡幫她申請了低保, 為她解決了一大生活難題, 平時有空也常上門關心她的近況, 如老朋友溫暖她孤寂的心靈。

在新橋社區書記郭毓峰眼中, 老蔡可謂新橋社區的活地圖, “社區工作人員都是分片負責, 老蔡則走遍了社區的每個角落, 對社區的人和事都十分瞭解, 常常關心社區的孤寡、五保老人, 居民們遇到問題也會給他打電話, 他都馬上幫忙解決, 如果確實解決不了, 他也會向對方解釋清楚原因, 其一絲不苟的工作態度贏得了社區居民的廣泛認可與讚揚。

明年7月, 老蔡就將退休, 他說, 與新橋社區居民相處12年, 大家認識了他, 接納了他, 每次走進社區就有一種回家的感覺。 社區工作雖然繁瑣和辛苦, 但見面時居民們一句親切的招呼, 一個感激的眼神, 他就能感受到作為一名社區民警的價值和意義。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