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綿竹珙桐花開似白鴿 人工培育十餘年存活不足300株

珙桐花開

四川新聞網德陽5月4日訊(任紅英 記者 周鴻 攝影報導)有著“植物大熊貓”之稱的珙桐開花了。 今天上午, 在綿竹國營林場工作人員的帶領下,

四川新聞網記者來到綿竹深山中看到, 野生的珙桐開花了, 遠遠看去像是小憩在樹上的白鴿一樣。

“活化石”開花 遠看似白鴿

珙桐又叫“中國鴿子樹”、水梨子、鴿子樹, 屬於藍果樹科, 是國家一級重點保護植物中的珍品。 資料顯示, 珙桐是1000萬年前新生代第三紀留下的孑遺植物。 在第四紀冰川時期, 大部分地區的珙桐相繼滅絕, 只有在中國南方的一些地區倖存下來, 野生種只生長在中國西南四川省和中部湖北省和周邊地區, 被譽為植物界的“活化石”, 為我國獨有的珍稀名貴觀賞植物, 是世界著名的珍貴觀賞樹。

綿竹國營林場副場長方萬祥介紹, 目前綿竹國營林場達到了1萬多畝, 其中4000多畝屬於原始森林,

而珙桐就生長在海拔1500米—1900米的地方, 較為集中的面積大約達到1000畝。

而在雲湖岸邊有一塊原生珙桐林。 一共八叢, 每叢2—7株, 高約10米左右, 胸徑10—20釐米, 被列為“四川生物多樣性研究珙桐點”。

記者發現, 關於珙桐有不少的民間傳說, 但都帶著浪漫色彩。 而在綿竹雲湖旁的珙桐林, 相傳是徐福為秦始皇求取仙藥時, 也派咸陽捕快韓終尋找白鴿靈草。 當他來到綿竹山中看到千萬隻白鴿口銜靈草棲于林中, 便爬上樹木摘取, 這時白鴿卻變成白色花朵, 韓終看到後大驚從樹上摔下死亡, 後被白衣仙女救活, 而這位仙女就是白鴿仙子。

珙桐種子猶如桃核

人工培育珙桐 10餘年只成功近300株

為了使這一珍貴的樹種得以保存並不斷地繁衍生息, 從2003年開始綿竹市國營林場利用雲湖國家森林公園的原生珙桐樹種子資源進行了人工培育試驗。 記者看到, 珙桐樹種子猶如一個核桃核。

“珙桐樹種子的外殼很硬, 擔心不能破殼發芽, 所以我們用弱鹼水浸泡幾天後再種植。 ”方萬祥說, 每年基本都會種下100粒種子,

但是成活下來的只有30粒左右。 經過10多年的人工培育, 目前有近300株珙桐成活。 但最大的珙桐樹, 直徑也只是在10釐米左右。 “如果要等這些樹木開花, 估計還要等10多年。 ”

在綿竹, 野生的珙桐生長在海拔1500米—1900米的山林地帶, 而且還是在原始森林中, 人跡罕見。 每年的花季, 猶如成群白鴿立于綠葉之間, 非常漂亮, 遺憾的是“養在深閨人未識”。 如果是讓珙桐走出深山, 走進城市, 又將是一大景觀。

人工培育的珙桐

根據綿竹國營林場多次育苗試驗, 在海拔1500米與海拔600米分別進行了育苗, 發現海拔600米地段播下的種子雖然也發芽長出幼苗, 但是由於無法度過夏季均以失敗而告終。 而海拔1500米的圃地育苗取得了成功。

“這與氣溫、空氣濕度等有很大的關係。 ”方萬祥介紹, 林場最熱的時候氣溫都只是在25.6度, 空氣濕度最小都在80%以上。 此外, 這裡的土壤也十分的肥沃和鬆軟。

儘管育苗失敗, 但林場仍然在嘗試將珙桐搬出來, 走進更多人的視線中。 目前, 已經有將人工培育的珙桐移栽到綿竹九龍的山上。 “我們打算把珙桐一點點的往山下移栽,讓它慢慢的適應環境的變化,這樣成功的幾率可能會大一些。”方萬祥說。

“我們打算把珙桐一點點的往山下移栽,讓它慢慢的適應環境的變化,這樣成功的幾率可能會大一些。”方萬祥說。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