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從“姐姐”到“老師”不變的是信任和親近——記北京工業大學應用數理學院輔導員杜娜

在一般人的印象裡, 大學輔導員往往由年輕教師擔任, 他們與學生的年紀差距小, 更容易打成一片。 而2016年北京高校“十佳輔導員”、北京工業大學應用數理學院輔導員杜娜在這個崗位上卻已待了11年多, 從學生口裡的“姐姐”升級為“老師”, 甚至自己當上母親, 家庭責任重了也沒有選擇轉崗。 是什麼因素, 讓她執著於自己的選擇呢?

杜娜2005年進入北京工業大學工作, 一直堅守在輔導員崗位上, 2016年7月擔任應用數理學院黨委副書記, 負責學院學生的日常思想教育和管理工作。 她說為每個學生找到合適發展方向並著力培養是社會賦予新時代大學輔導員的使命,

為了更好地與學生溝通, 杜娜注重對學生的心靈教育, 用情感作為師生溝通的紐帶, 憑藉親和力走進學生中間, 和他們“打”成一片。

她曾經在每天下班時間, 堅持三個多月約請150余名學生單獨談心, 以便更快地熟悉他們。 她根據學生的需求進行針對性輔導和成長引導, 為他們排疑解惑。 從開學相識、中秋、元旦聯誼、趣味運動會到科技沙龍、就業指導等, 她開展了豐富多彩的主題教育活動, 與學生聯絡感情, 曾調侃自己“像一個幽靈般時常出現在課堂、宿舍和學生活動中”。

她帶的班裡有一名來自內蒙古農村的女研究生被確診為白血病, 面對高額治療費用, 杜娜在學生中間組建了籌款隊伍,

連續一個星期的中午頂著寒風, 在學校各大食堂、路口設立捐款箱, 7天共籌集到近十萬元救命錢, 交到患病學生手中, 緩解其燃眉之急。 如今, 這個女生每年教師節都會給杜娜發來問候和祝福。

一個博士生由於情感問題得不到家人的理解和認可, 情緒持續低落, 多次與愛人發生激烈衝突, 沒有心情去搞科研。 杜娜瞭解此事後, 多次找到這個博士生談心, 寬慰他要敞開胸懷, 做好家人的思想工作, 不要耽誤學業。 她還聯繫到學生的家長, 勸導他們尊重孩子的選擇。 在她的持續溝通下, 學生想通癥結所在, 處理好家庭矛盾後一心投入科研, 獲得了“全國百篇優秀博士論文獎”榮譽。

2011年, 杜娜當上母親, 生活發生巨大變化,

家庭更加需要她。 當初和她一起擔任輔導員的同事多數已經轉崗, 留在輔導員一線的人寥寥可數。 她有過迷惑, 想過是否也要轉崗, 但思考再三後選擇了堅守, “輔導員這個崗位帶給我快樂、感動、震撼、執著, 我捨不得走。 ”

2015年, 北工大回應國家和北京市關於輔導員隊伍向專家化、專業化、職業化發展的號召, 為輔導員個人成長搭建平臺, 建立了首批7個輔導員工作室, 杜娜成功申報了“愛的小屋——大學生情感認知培育工作室”。 針對當前部分大學生情感認知缺乏、情感意識淡漠、情感價值觀偏頗等現象, 她通過體驗式教育、個體輔導、團體輔導等形式, 幫助大學生正確處理親情、友情、愛情等, 得到學生們的好評。 下一步,

工作室將加大“蒲公英志願者”的招募與選拔, 擴大輔導面, 強化輔導效果。

工作以來, 杜娜習慣出現在學生最需要的時候, 她為春節不回家的學生送上祝福, 為家庭突遭變故的學生帶去精神安慰, 為發展迷茫的學生指明方向, 為面臨心理困惑的學生解開謎團, 搭建各類展示平臺鼓勵學生參加科技活動……她所帶的班連年獲得校級獎勵;2014年, 她帶的2012級研究生物理團支部獲得首都大學“先鋒杯”優秀團支部。 她主持和參與北京市科研專案3項, 學校科研專案7項, 參與編寫校大學生心理適應課教材1部。

學生對杜娜的稱呼, 已從最初的“姐姐”, 變成了如今的“老師”, 但不變的是對她的信任和親近。 一個學生給她留言:“三年來, 您給了我無數的安慰與鼓勵,

幫我建立起自信, 帶給我無盡的感動。 畢業多年, 我仍難以忘記, 您是一個能真正走進我們心裡的好老師!”她卻說學生的笑臉就是她的職業價值所在, 被學生需要的存在感讓她很滿足。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