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銳參考|從航母下水到C919首飛,“中國製造”令外國網友徹底服氣

昨天, “五四青年節”的前夕, 中國科技界傳來的兩個好消息, 震動世界。

一是, 全球首台超越早期經典電腦的光量子電腦在中國誕生。 用英國《新科學家》雜誌的話說, 這意味著, 中國“牢牢地在量子計算的世界地圖上佔據了一席之地”。

5月3日,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陸朝陽教授(中)和學生們在中科院量子資訊和量子科技創新研究院上海實驗室檢查光量子電腦的運行情況(新華社發)

另一個好消息來自中國航空。 中國商飛公司3日發佈消息稱, 國人期盼已久的國產大飛機C919, 將于明天——即5月5日首飛。

美歐媒體此時都把目光聚焦在C919上。 英國《每日郵報》3日的報導甚至用聳動的標題給波音和空客發出“警告”:“波音和空客小心了!視頻顯示中國工人在72天時間裡就組裝完成中國首架國產客機。 ”

4月23日, 國產大型客機C919在上海浦東機場進行高滑抬前輪試驗。 (新華社發)

“中國製造”的建造速度令外界驚歎。 而在短短10天時間裡, 先是首艘國產航母下水(4月26日), 緊接著首台光量子電腦誕生, 再到C919首飛, 中國技術的能力和水準在這個春天集中展現, 一時也引起了各國媒體和網友對中國尖端科技的高度關注。

印度媒體盛讚中國尖端科技水準

光量子電腦的意義到底有多重要?美國科技網站TELEGIZ稱, 這台光量子電腦運算速度之快“難以置信”, 比它的國際同行要快24000倍。 它的運算能力將有望超過目前的超級電腦。

TELEGIZ報導截圖

中國的這項科技成果得到了國際媒體的盛讚, 就連一向視中國技術發展為“威脅”的印度媒體, 也在報導首台光量子電腦時不吝讚美之辭。

“中國科學家讓電腦技術實現了‘量子躍進’。 ”《印度時報》網站稱。

印度《國際商業時報》網站則評價說:“中國製造的世界首台光量子電腦, 這將令國際同行感到羞愧。 ”

印度《國際商業時報》報導截圖

印度媒體也對即將首飛的中國國產大飛機C919給出了積極評價。 如印度《經濟時報》報導稱:C919對於中國而言是一座里程碑。

“儘管中國可能還需要一些時間才能挑戰波音和空客對市場的壟斷, 但在下個世紀, 中國有望成為一個航空大國。 ”該報引用航空領域分析人士的話這樣說道。

作出類似判斷的還有路透社, 其報導認為, 未來幾十年中國商飛可能成為打破波音與空中客車雙雄局面的“最大威脅”, C919將是邁向這個目標的第一步。

路透社報導截圖

在德國《世界報》看來, 中國在航空航太領域的自主技術已經到了“收穫”的時刻, 中國發射首個貨運飛船天舟一號以及國產大飛機C919即將首次試飛, 令其再次向西方彰顯了自己的力量。 這兩個項目都是證明國家航空航太領域達到世界先進水準的最好例證。

圖為2017年4月17日拍攝的長征七號遙二運載火箭與天舟一號貨運飛船組合體局部。(新華社發)

不過,一片讚譽聲中,也有外媒認為,C919首飛對中國航空工業的發展極具意義,但從研發到市場應用,中國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其實對此,中國的技術工作者們也有著清醒的認識。

新華社報導中曾披露,C919整機產權屬中方所有,研製的核心團隊屬於中國商飛公司,從設計、總裝、試飛到銷售等關鍵環節都掌握在中方手裡,不過C919還不是100%純國產,目前使用的是國外發動機。上海飛機設計研究院工程師張建軍當時接受採訪時表示,預計3年後可換裝國產長江1000A發動機。中方目前在液壓系統、起落架、輔助動力、電源系統等方面深度參與,正在逐步吃透核心技術。

4月20日,C919大型客機102架機停放在中國商飛公司上海飛機製造有限公司總裝車間內。(新華社發)

非洲網友盼中國大飛機儘快出口

相比媒體較為細緻專業的分析,各國網友們對“中國製造”的評價則更直接、感性。

在社交網路上,從中國大飛機到光量子電腦,這些剛出爐的“科技新品”令很多外國網友眼界大開。

“這看起來非常具有科技感,有希望帶來很多突破。”美國網友大衛·布萊特在臉書上這樣評價中國光量子電腦。

一位印度網友補充道:“這是真正的科技。”

還有一些網友迫不及待地希望看到這些技術被投入到實際應用:

而對於中國國產大飛機,非洲網友表現出超乎尋常的熱情,一名獅子山網友在臉書上連發三條留言,他興奮地寫道:“這是好消息”、“非洲肯定會來買的”、“獅子山會成為這款飛機的第一個顧客。”

當然,網路輿論中也免不了一些“雜音”。比如就有一名外國網友在沒有任何證據下“斷定”:“中國製造”的技術源自“剽竊”。他還聲稱:“我絕對不可能乘坐這種飛機。”

然而很快,這番狹隘無知的言論便被另一名網友的回復“打臉”:

“但是,會有很多人願意乘坐。比如14億中國人,還有很多來自發展中國家的人,如非洲、南美。”這位元外國網友還拿出實例反駁稱,事實上,中國已經向這些地方出口了數以百萬計的中國國產汽車,它們的價格比西方進口汽車便宜很多。

美國人憂心“中國科技水準將輕易趕超美國”

在對各國網友的評論進行梳理中,參考消息網-銳參考也注意到一個有意思的現象。

相比其他國家的網友,美國網友似乎更“在意”中美之間科技水準的較量。

“夥計,在發明的賽場上,中國人總是占得先機。”美國網友克拉拉·梅肖在臉書上感歎到:“他們的發明似乎停不下來。”

一些美國網友似乎已經感到了壓力。有人評價說:“糟糕,中國人比我們其他人都要聰明。”

但更多美國人則將矛頭指向了本國政府:“看吧,只有當你的政府尊重科學的時候,你們才會得到這些(科研成果)。”這些似有所指的話,讓人不禁聯想起上個月美國科學家舉行的“科學遊行(March for Science)”,他們走上街頭,就特朗普政府對待科研的態度表達抗議。

4月22日,人們在美國首都華盛頓參加“科學遊行”。

事實上,在美國知名的問答平臺Quora,有關中國科技水準是否趕超美國的熱議早已開始。

“為什麼在結合量子計算與人工智慧的領域,中國走在世界前列?”有人這樣問道。

一位網友給出的回答頗耐人尋味:“因為美國人都忙著開派對呀。”

他隨後解釋到,這並不是開玩笑,儘管美國仍擁有資源、經驗和人才,但卻似乎失去了發展科技的意願。

“如果你看一看美國大學研究量子資訊學的物理研究生院,大多數的學生都來自中國或其他少數族裔。”該網友舉例說,同樣,美國科技公司的年輕員工中,也是亞洲人占多數。相比之下,科技公司的高層或資深員工則是多數是美國白人。“他們那一代人將美國宇航員送上了月球,製造了哈勃望遠鏡……但現在,這些美國人最關心的是自己的養老金,而不是投資新的技術。”

將中美各自的科技發展階段比作“青年與暮年”,或許,這樣的對比主要來自主觀感受,但卻很難不讓人聯想起在中國社交媒體上廣為傳播的畫面。從天宮一號到天舟一號的發射現場,中國航太人的年輕面孔讓無數網友感歎:“原來他們都這麼年輕。”

4月22日,科技人員在北京航太飛行控制中心大廳內工作,當天12時23分,天舟一號與天宮二號順利完成自動交會對接。(新華社發)

而另一位網友在Quora上談到中美科技對比時,引用了美國前能源部長朱棣文在2010年的一番話:美國在科技創新領域不能懈怠,因為雄心勃勃的中國會輕易趕超。

“7年過去後,朱棣文的預言正在變成現實。”他寫道。

圖為2017年4月17日拍攝的長征七號遙二運載火箭與天舟一號貨運飛船組合體局部。(新華社發)

不過,一片讚譽聲中,也有外媒認為,C919首飛對中國航空工業的發展極具意義,但從研發到市場應用,中國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其實對此,中國的技術工作者們也有著清醒的認識。

新華社報導中曾披露,C919整機產權屬中方所有,研製的核心團隊屬於中國商飛公司,從設計、總裝、試飛到銷售等關鍵環節都掌握在中方手裡,不過C919還不是100%純國產,目前使用的是國外發動機。上海飛機設計研究院工程師張建軍當時接受採訪時表示,預計3年後可換裝國產長江1000A發動機。中方目前在液壓系統、起落架、輔助動力、電源系統等方面深度參與,正在逐步吃透核心技術。

4月20日,C919大型客機102架機停放在中國商飛公司上海飛機製造有限公司總裝車間內。(新華社發)

非洲網友盼中國大飛機儘快出口

相比媒體較為細緻專業的分析,各國網友們對“中國製造”的評價則更直接、感性。

在社交網路上,從中國大飛機到光量子電腦,這些剛出爐的“科技新品”令很多外國網友眼界大開。

“這看起來非常具有科技感,有希望帶來很多突破。”美國網友大衛·布萊特在臉書上這樣評價中國光量子電腦。

一位印度網友補充道:“這是真正的科技。”

還有一些網友迫不及待地希望看到這些技術被投入到實際應用:

而對於中國國產大飛機,非洲網友表現出超乎尋常的熱情,一名獅子山網友在臉書上連發三條留言,他興奮地寫道:“這是好消息”、“非洲肯定會來買的”、“獅子山會成為這款飛機的第一個顧客。”

當然,網路輿論中也免不了一些“雜音”。比如就有一名外國網友在沒有任何證據下“斷定”:“中國製造”的技術源自“剽竊”。他還聲稱:“我絕對不可能乘坐這種飛機。”

然而很快,這番狹隘無知的言論便被另一名網友的回復“打臉”:

“但是,會有很多人願意乘坐。比如14億中國人,還有很多來自發展中國家的人,如非洲、南美。”這位元外國網友還拿出實例反駁稱,事實上,中國已經向這些地方出口了數以百萬計的中國國產汽車,它們的價格比西方進口汽車便宜很多。

美國人憂心“中國科技水準將輕易趕超美國”

在對各國網友的評論進行梳理中,參考消息網-銳參考也注意到一個有意思的現象。

相比其他國家的網友,美國網友似乎更“在意”中美之間科技水準的較量。

“夥計,在發明的賽場上,中國人總是占得先機。”美國網友克拉拉·梅肖在臉書上感歎到:“他們的發明似乎停不下來。”

一些美國網友似乎已經感到了壓力。有人評價說:“糟糕,中國人比我們其他人都要聰明。”

但更多美國人則將矛頭指向了本國政府:“看吧,只有當你的政府尊重科學的時候,你們才會得到這些(科研成果)。”這些似有所指的話,讓人不禁聯想起上個月美國科學家舉行的“科學遊行(March for Science)”,他們走上街頭,就特朗普政府對待科研的態度表達抗議。

4月22日,人們在美國首都華盛頓參加“科學遊行”。

事實上,在美國知名的問答平臺Quora,有關中國科技水準是否趕超美國的熱議早已開始。

“為什麼在結合量子計算與人工智慧的領域,中國走在世界前列?”有人這樣問道。

一位網友給出的回答頗耐人尋味:“因為美國人都忙著開派對呀。”

他隨後解釋到,這並不是開玩笑,儘管美國仍擁有資源、經驗和人才,但卻似乎失去了發展科技的意願。

“如果你看一看美國大學研究量子資訊學的物理研究生院,大多數的學生都來自中國或其他少數族裔。”該網友舉例說,同樣,美國科技公司的年輕員工中,也是亞洲人占多數。相比之下,科技公司的高層或資深員工則是多數是美國白人。“他們那一代人將美國宇航員送上了月球,製造了哈勃望遠鏡……但現在,這些美國人最關心的是自己的養老金,而不是投資新的技術。”

將中美各自的科技發展階段比作“青年與暮年”,或許,這樣的對比主要來自主觀感受,但卻很難不讓人聯想起在中國社交媒體上廣為傳播的畫面。從天宮一號到天舟一號的發射現場,中國航太人的年輕面孔讓無數網友感歎:“原來他們都這麼年輕。”

4月22日,科技人員在北京航太飛行控制中心大廳內工作,當天12時23分,天舟一號與天宮二號順利完成自動交會對接。(新華社發)

而另一位網友在Quora上談到中美科技對比時,引用了美國前能源部長朱棣文在2010年的一番話:美國在科技創新領域不能懈怠,因為雄心勃勃的中國會輕易趕超。

“7年過去後,朱棣文的預言正在變成現實。”他寫道。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