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青春助改革④執著藍天夢 不悔青春路—記上海市環境監測中心大氣環境監測室青年團隊

夏日高溫下的工業區裡彌漫著刺鼻的氣味, 而車水馬龍的市區交通主幹道上同樣熱浪滾滾。 但艱苦的環境並沒有讓監測人員退縮, 儘管汗水已經浸透了他們的衣服, 他們仍舊手持儀器, 堅持工作。

他們來自“全國青年文明號”集體——上海市環境監測中心大氣環境監測室, 他們用行動彰顯著這座“追求卓越”的城市精神, 踐行著服務發展、改革創新、夢創未來的理想信念, 用一個又一個科學準確的“鐵資料”、一項又一項業內領先的科研成果, 始終走在全國大氣監測的最前沿, 構築起了全市生態環保工作的堅實基礎。

青年骨幹在工業區現場研究討論大氣環境監測及採樣工作方案

追求卓越, 執著心中那個信念

5年前, 當國務院正式發佈新的《環境空氣品質標準》時, 國內PM2.5指標技術配套工作還遠沒有到位, 而國外的做法又不能直接照搬。

怎麼辦?

在上海市領軍人才伏晴豔同志的指導下,

年輕的監測團隊決定擼起袖子自己幹。 沒有的儀器, 自己設計;監測方法, 自己摸索;分析模型, 自己優化。

隨著時間的推移, PM2.5監測技術的研究推動上海成為了全國第一批能夠向社會即時發佈PM2.5監測資料的城市, 同時成為了國內首個發佈環境空氣品質AQI指數及污染物小時濃度的城市。

按團隊成員的說法, “有了信念和追求, 什麼困難都能克服。 ”青年技術骨幹們勇於創新, 牽頭開展了燃煤電廠石膏雨、大氣污染物排放清單編制、石化園區VOCs溯源、建築工地顆粒物等多項科研課題的研究, 建立了工業園區特徵污染物的監控報警和溯源體系, 實現了揚塵線上監控和屬地化管理, 為本市大氣污染防治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撐。

正是這些從無到有、從開創到發展的探索歷程, 為全市大氣污染防治工作以及清潔空氣行動計畫的出臺積累了寶貴經驗。 同時, 團隊也先後獲得上海市決策諮詢、環保部環境科學技術等多項榮譽。

精准治霾, 解析上海首張PM2.5“基因譜”

知霾從何而來, 才能治霾, 環境治理, 要找准“病灶”才能對症下藥。

近年來, 上海都在為找准“病灶”竭盡全力。 2015年, 上海首張PM2.5“基因譜”出爐, 看似寥寥數個百分比數字, 卻凝結了大氣室青年團隊近三年的心血。

找到了“病灶”, 治汙就變得更加有的放矢。 為了破解大氣污染物遠距離傳輸的謎團, 王東方等同志組建了系留氣球青年突擊隊, 利用大載荷系留氣球垂直觀測平臺為突破口,

開展高空大氣監測。

王東方說:“這是一條逼出來的自主創新道路, 當中的難度, 外人想像不到。 ”

這個如波音737一般大的氣球, 要在高空1000米內任一高度穩定懸停, 同時既要完成精細的PM2.5採集, 還要保障採集效率, 盡可能降低高空氣象條件的影響, 保障高空供電和資料傳輸平穩。

一項項挑戰接踵而至, 經過上百次的模擬測試, 團隊突破相關技術難題數十項, 系統實現了特殊條件下的PM2.5採集, 有效率達到95%以上, 技術水準達到國際領先。 這也為霧霾污染成因解析、長三角大氣預測預報、污染預警和霧霾治理增添了一把新的解密鑰匙。

有了更精確的PM2.5“基因譜”, 長三角區域大氣污染聯防聯控就有了更為明確的方向。 2016年,

長三角區域共完成 2.57 萬台鍋爐清潔能源替代與關停, 完成 112 台共 6307 萬千瓦時公用電廠燃煤機組超低排放改造;共淘汰黃標車和老舊車輛 76萬輛, 實現區域高污染車輛環保資訊多方共用;完成揮發性有機物 (VOCs)治理 3388 家;區域四個核心港口(上海、寧波-舟山、蘇州、南通港)率先實施船舶靠岸停泊期間低排放控制措施, 岸電和港作機械油改電、油改氣等工作正在加快推廣。

大氣監測中

執著藍天夢,唯願空氣寶寶更多微笑

經常有市民對著監測人員發問,如何才能獲知“我家門口的空氣品質”,如何才能直接知道明天“到底適不適合出門鍛煉,網上發的我們看不懂”。

民有所呼,我有所應。以全國青年文明號號長王茜同志為首,大氣室青年團隊制定了一套從技術到服務全體系的公眾服務方案。他們發起空氣品質形象設計比賽,設計出了“空氣品質寶寶”卡通形象,通過改變寶寶表現和頭髮顏色來表示空氣品質的等級,從而成為公眾認識空氣品質、瞭解空氣品質的重要視窗。同時,還在門戶網站上發佈上海外灘能見度實景照片等生動形象的產品,説明公眾更加及時直觀地瞭解空氣品質狀況,贏得了市民的讚譽。

“自從成為預報員,半夜聽到窗外有風聲,都會忍不住起身查看下,看看污染氣團來了沒。”張懿華笑著說。即使不當班,她和預報員們仍會每天關注天氣形勢和污染動態,記錄下每一天的預報結果,認真總結污染原因,分析預報成果得失,為下一次的預報做好準備。

在這支青年隊伍的努力下,上海市環境空氣品質預報業務體系已從單一的一周潛勢預報和48小時分時段預報,拓展到了高污染臨近預報等多尺度全方位的短中長期預報業務體系。城市預報業務逐年豐富,預報準確率逐年提升。

他們還成功為青奧會、北京APEC、上海馬拉松、蘇州16+1、蘇州世乒賽,杭州G20峰會等節假日和重大活動提供了保障,為長三角四省一市提供了更加準確、精細、人性化的空氣品質預報服務。

預報員們正在進行緊張的長三角空氣品質預測預報會商

在剛過去的2016年,更多的“水晶天”讓上海實現了超越:全年環境空氣品質指數為“優”的日子多達78天,“良”的日子則為198天,相關監測指標的年均濃度均達到有記錄以來的最低值,PM2.5年均濃度降至45微克/立方米,提前一年完成國家目標。

當前,環境監測領域的改革已進入攻堅期,破解城市大氣污染難題,不僅僅是一份職業,更是一項崇高的事業。為了這個信念,大氣室的青年團隊從源頭上研究大氣污染防治辦法,用監測資料推動產業優化和升級,促進社會發展和環境保護的和諧統一,為上海的“天更藍、水更清”做出更大的貢獻!

版面編輯:陳敏

題圖編輯:曹立媛

大氣監測中

執著藍天夢,唯願空氣寶寶更多微笑

經常有市民對著監測人員發問,如何才能獲知“我家門口的空氣品質”,如何才能直接知道明天“到底適不適合出門鍛煉,網上發的我們看不懂”。

民有所呼,我有所應。以全國青年文明號號長王茜同志為首,大氣室青年團隊制定了一套從技術到服務全體系的公眾服務方案。他們發起空氣品質形象設計比賽,設計出了“空氣品質寶寶”卡通形象,通過改變寶寶表現和頭髮顏色來表示空氣品質的等級,從而成為公眾認識空氣品質、瞭解空氣品質的重要視窗。同時,還在門戶網站上發佈上海外灘能見度實景照片等生動形象的產品,説明公眾更加及時直觀地瞭解空氣品質狀況,贏得了市民的讚譽。

“自從成為預報員,半夜聽到窗外有風聲,都會忍不住起身查看下,看看污染氣團來了沒。”張懿華笑著說。即使不當班,她和預報員們仍會每天關注天氣形勢和污染動態,記錄下每一天的預報結果,認真總結污染原因,分析預報成果得失,為下一次的預報做好準備。

在這支青年隊伍的努力下,上海市環境空氣品質預報業務體系已從單一的一周潛勢預報和48小時分時段預報,拓展到了高污染臨近預報等多尺度全方位的短中長期預報業務體系。城市預報業務逐年豐富,預報準確率逐年提升。

他們還成功為青奧會、北京APEC、上海馬拉松、蘇州16+1、蘇州世乒賽,杭州G20峰會等節假日和重大活動提供了保障,為長三角四省一市提供了更加準確、精細、人性化的空氣品質預報服務。

預報員們正在進行緊張的長三角空氣品質預測預報會商

在剛過去的2016年,更多的“水晶天”讓上海實現了超越:全年環境空氣品質指數為“優”的日子多達78天,“良”的日子則為198天,相關監測指標的年均濃度均達到有記錄以來的最低值,PM2.5年均濃度降至45微克/立方米,提前一年完成國家目標。

當前,環境監測領域的改革已進入攻堅期,破解城市大氣污染難題,不僅僅是一份職業,更是一項崇高的事業。為了這個信念,大氣室的青年團隊從源頭上研究大氣污染防治辦法,用監測資料推動產業優化和升級,促進社會發展和環境保護的和諧統一,為上海的“天更藍、水更清”做出更大的貢獻!

版面編輯:陳敏

題圖編輯:曹立媛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