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羅強現場辦公檢驗“科技治霾”行動階段性成果

治理霧霾, 既要採取關停限“小散亂”企業等短期措施, 更要依靠科技力量形成長效治霾機制, 實現大氣污染物減存量、控增量。 去年12月、今年2月, 市委副書記、市長羅強先後兩次主持召開科技治霾專題會議, 成立“成都市霧霾防治技術研究及實施方案”課題組, 並與中國空氣動力研究與發展中心主任范召林同時擔任組長, 深化軍民融合成果轉化應用, 運用新技術開展霧霾防治工作。 昨日, 羅強再次就大氣污染防治科技治霾工作現場辦公, 聽取中國空氣動力研究與發展中心、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成都科技發展中心等科研單位專家通報專案研究進展,

實地檢驗部分產品實效, 促進更多科技成果年內投用見效。

來到市環境監測大樓科技治霾產品展示現場, 羅強認真察看車載霧霾處理裝置、汽(柴)油車尾氣淨化裝置、大型霧霾空氣淨化裝置等, 詳細瞭解裝置研發、生產、推廣情況, 並登上試驗車輛, 現場觀測實驗資料、體驗使用效果。 安裝在柴油發動機排放系統中的顆粒物捕集器, 可削減發動機污染物排放量80%。 羅強認真觀看對比實驗後, 對產品效果及其應用前景予以充分肯定。 他勉勵研發企業加強創新應用和智慧財產權保護, 在助推城市更好發展中實現共贏。

羅強說, 從歷史經驗來看, 大氣霧霾防治是一項長期性、複雜性、艱巨性工程。

今年以來, 我市全面推進“650”工程, 取得一定成效。 下一步, 要堅定科技治霾信心, 充分發揮科技資源優勢, 持續深入推進課題研究, 加快建立長效治霾機制, 促進大氣環境持續改善。 要積極整合國內外資源, 用好軍民融合平臺, 大力開展聯合攻關, 推動科技專案轉化為產品、科研成果轉化為產業。 要加強推廣應用, 用法治理念促進全社會積極回應, 特別是機關企事業單位要帶頭做起, 加快提升科技治霾成果覆蓋率。 要強化教育引導, 積極搭建推介平臺, 充分調動企業參與科技治霾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要加強科普宣傳, 讓市民群眾科學、理性認識霧霾成因和霧霾防治工作, 積極踐行綠色低碳生活方式,
共建共用美好生活。

市政府秘書長張正紅參加現場會。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