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立夏|立夏見三新,櫻桃、麥子和青梅

看著溫度一天天往上升

沒錯!立夏就要來了

即將被夏天支配的你

馬上就可以享受到

全天免費日光浴☀

中午露天燒烤攤

以及……正!式!預!警!

身上多餘的肉肉

衣服再也擋不住你了……

新荷乍露嫩綠, 後園初發幽篁。

枝上青梅尚小, 魚兒游在池塘。

配圖、配詩/老樹

時間之美 不舍晝夜

夏季伊始, 南雨北春

當太陽到達黃經45度時, 是為太陽回歸年的5月5日或6日, 北半球的夏天算是過去了。 “鬥指東南, 維為立夏, 萬物至此皆長大, 故名立夏也。 ”“立, 建始也, 夏, 假也, 物至此時皆假大也。 ”在天文學上, 立夏表示告別春天, 進入到夏天了。

立夏時節我國南北氣溫差異較大, 而且同一地區波動頻繁, 中國只有福州到南嶺一線以南地區真正進入夏季, 而東北和西北的部分地區這時則剛剛進入春季。 對中國內地的北方地區而言, 氣溫回升快, 但降水仍然不多, 加上春季多風, 蒸發強烈, 大氣乾燥和土壤乾旱常嚴重影響農作物的正常生長。

對南方來說, 則是另一種風光或另一種農事, 立夏後的江南正式進入雨季, 雨量和雨日均明顯增多。 “多插立夏秧, 穀子收滿倉”, 南方早稻插秧的農忙就在此時, 而插秧時能否下雨就顯得極為重要, “立夏不下, 犁耙高掛”“立夏無雨, 碓頭無米”。

無論南北差異如何大, 對中國內地來說, “孟夏之日, 天地始交, 萬物並秀”。 這時夏收作物進入生長後期, 冬小麥揚花灌漿, 油菜接近成熟, 夏收作物年景基本定局, 故農諺有“立夏看夏”之說。

時間之美 不舍晝夜

一個“夏”字,
潛藏豐富寓意

立夏的物候是, 一侯螻蟈鳴, 二候蚯蚓出, 三候王瓜生。 即說這一解其中首先可聽螻蟈在田間的鳴叫聲, 接著大地上便可以看到蚯蚓掘土, 然後王瓜的蔓藤開始快速攀爬生長。 古人附會說, 如果螻蟈不叫, 意味著地面積水浸溢;如果蚯蚓不出, 說明寵妃會奪去王后性命;如果王瓜不生, 表明貴族要遭困窮。

中國先民對夏的理解是一個空間意義, 夏字的本義是“面向南方”。 古人觀念以南為生, 以北為死;以南為陽, 以北為陰;以南為前, 以北為後。 “夏”意為“面南止步”(持久向南)。 故古人以夏季位配南方, “夏人”即南方人。

“夏”在羌語和藏語中都是“偉大、強大”的意思。 春秋時代的中國人說:“夏, 大也。 故大國曰夏。 ”《說文》:“夏, 中國之人也。 ”夏從一個時間物候之詞, 一步步假借並豐富其含義, 以致成為國家、文化的名稱。 “中國有禮儀之大, 故稱夏;有服章之美, 謂之華。 ”

對夏天不止中國人感受深刻, 處於亞熱帶的印度, 氣溫燥熱多雨、蟲蟻繁殖迅速、草木生長繁茂, 出家人為避免出外托缽行化時踩傷蟲蟻與草木之新芽, 故規定嚴禁無故外出,而聚居一處,稱為“結夏安居”。這一制度傳到中國,即是結夏、坐夏、坐臘、結制等。

時間之美 不舍晝夜

送春迎夏,憂思與期待並行

對中國人來說,立夏是三陽開泰的日子。立夏時,古人有迎夏儀式,君臣一律穿朱色禮服,配朱色玉佩,連馬匹、車旗都要朱紅色的,以表達對豐收的祈求和美好的願望。皇宮裡,“立夏日啟冰,賜文武大臣”。清《燕京歲時記》記載:“京師自暑伏日起至立秋日止,各衙門前例有賜冰,屆時由工部頒給冰票,自行領取,多寡不同,各有等差。”明清皇宮裡還設有專門管冰事的官員,謂之“淩人”,專管斬冰、藏冰、用冰等事宜。

立夏日還有稱重的風俗,人們在村口或台門裡掛起一杆大木秤,秤鉤懸一根凳子,大家輪流坐到凳子上稱。司秤人一面打秤花,一面講著吉利話。稱老人要“活到九十一”;稱姑娘“狀元公子有緣分”;稱小孩“三公九卿也好攀”。蔡雲有詩,”風開秀闊揚羅衣,認是秋千戲卻非。為掛量才上官秤,評量燕瘦與環肥”。

先民在立夏來臨時也有惜春之感,故會在立夏日備酒食為飲,好像送人遠去,名為餞春。吳藕汀《立夏》詩說:“無可奈何春去也,且將櫻筍餞春歸。”立夏嘗新、嘗鮮也是應有之義。蘇州一帶有“立夏見三新”之說,三新為櫻桃,青梅和麥子,用以祭祖。還有吃“立夏飯”“立夏狗”“立夏蛋”,喝“立夏茶”等習俗。

時間之美 不舍晝夜

腳踏實地,曉“學長”之理

在大時間序列裡,立夏正是天澤履卦和地天泰卦交接的時空。這一時刻,雨水多,大地易澤水氾濫。先人在此時段發明了以履泥濘,以柔順歡悅的態度去行走。雨田走路,有危險,但人們走路也像舞蹈一樣。履踐,是儒學中重要的觀念,“以躬行為務,非徒從事於口”,指要腳踏實地,不要誇誇其談。同時,履踐也指讓自己活在世界之中,而非遺世獨立。

至於通泰時空,君王要裁制天地之道,輔佐天地自然所宜,以幫助民眾。也有一說法,天地陰陽之氣交感,讓人想到夏後氏開啟私有財產制度,將財產造就成天地之間的標準。至今,財產仍是人類文明中最為關鍵的通貨,個人、家庭、國家,有了這一通貨才能通泰。在此基礎上,三陽開泰演變成三羊開泰。

與春、秋等詞語一樣,立夏在中國文化裡有其超越天文時令的人文含義。春生夏長,中國文化不僅有“學生”一說,也有“學長”一詞。學習生存,領悟生活之後,還要懂得成長的意義,懂得人生於天地之間的道裡;學長,在學生的基礎上多了一種秩序感、責任感,多了一種給予、付出的精神。我們由此可說,立夏之義可謂大哉。

推薦閱讀

《時間之書》由中國最美書設計師王志弘操刀設計,人文畫家老樹傾力繪製二十四幅節氣美圖,直觀感受節氣之美。

餘世存《時間之書》,磨鐵圖書出品

故規定嚴禁無故外出,而聚居一處,稱為“結夏安居”。這一制度傳到中國,即是結夏、坐夏、坐臘、結制等。

時間之美 不舍晝夜

送春迎夏,憂思與期待並行

對中國人來說,立夏是三陽開泰的日子。立夏時,古人有迎夏儀式,君臣一律穿朱色禮服,配朱色玉佩,連馬匹、車旗都要朱紅色的,以表達對豐收的祈求和美好的願望。皇宮裡,“立夏日啟冰,賜文武大臣”。清《燕京歲時記》記載:“京師自暑伏日起至立秋日止,各衙門前例有賜冰,屆時由工部頒給冰票,自行領取,多寡不同,各有等差。”明清皇宮裡還設有專門管冰事的官員,謂之“淩人”,專管斬冰、藏冰、用冰等事宜。

立夏日還有稱重的風俗,人們在村口或台門裡掛起一杆大木秤,秤鉤懸一根凳子,大家輪流坐到凳子上稱。司秤人一面打秤花,一面講著吉利話。稱老人要“活到九十一”;稱姑娘“狀元公子有緣分”;稱小孩“三公九卿也好攀”。蔡雲有詩,”風開秀闊揚羅衣,認是秋千戲卻非。為掛量才上官秤,評量燕瘦與環肥”。

先民在立夏來臨時也有惜春之感,故會在立夏日備酒食為飲,好像送人遠去,名為餞春。吳藕汀《立夏》詩說:“無可奈何春去也,且將櫻筍餞春歸。”立夏嘗新、嘗鮮也是應有之義。蘇州一帶有“立夏見三新”之說,三新為櫻桃,青梅和麥子,用以祭祖。還有吃“立夏飯”“立夏狗”“立夏蛋”,喝“立夏茶”等習俗。

時間之美 不舍晝夜

腳踏實地,曉“學長”之理

在大時間序列裡,立夏正是天澤履卦和地天泰卦交接的時空。這一時刻,雨水多,大地易澤水氾濫。先人在此時段發明了以履泥濘,以柔順歡悅的態度去行走。雨田走路,有危險,但人們走路也像舞蹈一樣。履踐,是儒學中重要的觀念,“以躬行為務,非徒從事於口”,指要腳踏實地,不要誇誇其談。同時,履踐也指讓自己活在世界之中,而非遺世獨立。

至於通泰時空,君王要裁制天地之道,輔佐天地自然所宜,以幫助民眾。也有一說法,天地陰陽之氣交感,讓人想到夏後氏開啟私有財產制度,將財產造就成天地之間的標準。至今,財產仍是人類文明中最為關鍵的通貨,個人、家庭、國家,有了這一通貨才能通泰。在此基礎上,三陽開泰演變成三羊開泰。

與春、秋等詞語一樣,立夏在中國文化裡有其超越天文時令的人文含義。春生夏長,中國文化不僅有“學生”一說,也有“學長”一詞。學習生存,領悟生活之後,還要懂得成長的意義,懂得人生於天地之間的道裡;學長,在學生的基礎上多了一種秩序感、責任感,多了一種給予、付出的精神。我們由此可說,立夏之義可謂大哉。

推薦閱讀

《時間之書》由中國最美書設計師王志弘操刀設計,人文畫家老樹傾力繪製二十四幅節氣美圖,直觀感受節氣之美。

餘世存《時間之書》,磨鐵圖書出品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