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2公斤月壤年底到手 “嫦娥之父”來煙話中國航太

水母網5月5日訊月球離我們有多遠?一抔月壤, 即將於年底取來, 那時, 月球就“握”在了中國人的手中。

昨天, 恰逢五四青年節, 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嫦娥系列各型號及火星探測器總指揮、總設計師顧問葉培建院士,

來到山東工商學院做客“五四科學大講堂”, 共話中國航太事業。 活動由航太五院513所和山東工商學院聯合主辦。

葉培建院士被親切地稱為“嫦娥之父”。 近2個小時的講座, 沒有PPT, 沒有講稿, 古稀之年的他愣是把高精尖的空間技術講得深入淺出, 贏得現場數百名學子的陣陣熱烈掌聲。

為什麼要到天上去——— “為了獲取四大資源”

我國探月工程取得科技成就有目共睹, 美國20年做成的事情中國6年就完成了。 談起中國航太事業, 葉培建院士先從為什麼要到天上去入手。

“說來說去, 就是資源。 ”葉培建院士指出。 深空探測可以給我們國家帶來豐富的高位資源、空間環境資源、資訊資源和礦物資源。

“所有通訊、廣播、導航、對地觀測、海洋監測衛星利用的都是高位置資源。 ”葉培建說, “高位資源還直接影響國家力量”。 葉培建院士舉例, “美國每打一次戰爭, 無論系伊拉克戰爭、科索沃戰爭, 都要在天上動用100顆以上的衛星, 來負責通訊、導航、對地觀測。 如果沒有這些衛星, 它幾乎就不能打仗。 ”

第二個是空間環境資源。 葉培建進一步解釋, 除了微重力外, 空間還非常潔淨、有很多有利輻射, 利用這些環境可以在空間生產地面上不能生產的藥品、晶體, 進行金屬的冶煉。 另外, 有很多種子在空間會發生神奇的變異, 就說大家的熟悉的太空種子。 一個南瓜可以長到200多斤, 一條豇豆可以生長到1米多長,

辣椒素可以是普通辣椒的N倍, 或許它會為我們的吃飯問題找到一條出路。

第三個是礦物資源。 葉培建院士稱, 目前在月球上已經探測到豐富的氦3稀缺資源, 第四代核發電最好的元素。 “現在全中國一年的發電, 光是火力發電消耗的煤, 據說是多少萬億噸, 但如果我們能夠用氦3來發電幾噸就夠了。 ”葉培建說, “嫦娥一號上空後已經探測到月球上的氦3有一百萬噸, 我們下一步就是要把它開採回來。 ”

葉培建還透露, 太陽的光透過大氣層照射到地面後, 強度大大減弱, 光伏發電的效果也大打折扣。 中國或有可能在地球上幾百萬公里以外的地方建一個光伏發電站, 所發的電通過微波傳送到地面, 地面接收以後再轉化成電能,

中國很多院士都有團隊在研究空間太陽能發電的問題。

資訊資源是重要的因素。 人類要進步, 就要不斷地探索, 人類現在已經能夠上天、入地、下海, 但很多很基本的問題, 宇宙是怎麼形成的, 太陽系是怎麼形成的, 地球是怎麼形成的, 地球上最早的生命是哪來的至今都回答不了。

盛讚煙臺——— 為中國航太做大貢獻

在講座中, 葉培建院士多次提到航太五院513所, 對煙臺對中國航太事業的貢獻豎起大拇指,

航太五院513所作為山東省唯一一家從事航太高科技研究的科研事業單位, 曾先後參加了我國遠端運載火箭、各類衛星以及載人航太工程的研製和發射試驗任務, 並作為我國探月工程主要單位參與了嫦娥一號、嫦娥二號、嫦娥三號和再入返回探測器研製任務,

伴隨著嫦娥, 走過了一段段輝煌的探月旅程。

513所作為探月工程的主要研製單位, 分別在2009年和2011年榮獲兩次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特等獎。

嫦娥一號任務中, 513所承擔了資料管理、火工品管理器、定向天線控制器、衛星供配電等在內的10台星上重要設備的研製工作。

嫦娥二號任務中, 513所承擔了衛星主配電器、適配器、火工品控制器、S波段定向天線展開控制器、資料處理單元11台設備的研製任務。

嫦娥三號任務中, 513所承擔了著陸器系統數管分系統資料介面單元、系統管理單元和巡視器系統綜合電子分系統的通道與器務處理等硬體產品, 以及資料介面單元CPU介面處理FPGA、資料介面單元轉移機構驅動模組FPGA等軟體產品的研製任務。

探月工程三期再入返回飛行試驗任務中,承研了服務艙中主配電器、適配器、火工品控制器、遠置單元、資料處理單元、智慧介面單元以及返回器中配電控制單元、器內環境監測探頭、綜合管理單元等十餘台設備,全力確保了研製任務的圓滿完成。

在今年即將發射的嫦娥五號中,513所承擔了表取控制單元、著陸器和返回器環境監測流體回路分離機構等14台套關鍵產品。

揭秘嫦娥五號——— 將取回2公斤月壤

“目前,嫦娥五號探測器正按計劃順利推進,年底就將為咱們中國人取回不少於2公斤的月壤。” 葉培建院士透露。

2公斤?從月球上帶回這些已了不得。中美建交以後,美國向中國才贈送了1克重的月壤。中國又將其分為兩個0.5克,一個用於研究,一個用於存檔。

嫦娥五號探測器,承擔我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中最後一步任務。按計劃,8.2噸重的嫦娥五號將於今年11月底,由我國目前推力最大的長征五號運載火箭從中國文昌航太發射場進行發射。

此次任務有望實現我國開展航太活動以來的四個“首次”:首次在月球表面自動採樣;首次從月面起飛;首次在38萬公里外的月球軌道上進行無人交會對接;首次帶著月壤以接近第二宇宙速度返回地球。

葉培建院士介紹,嫦娥五號包括軌道器、返回器、上升器、著陸器四部分。到達月球軌道後,軌道器和返回器繞月飛行,著陸器和上升器在月面降落。著陸器用所搭載的採樣裝置在月面採樣後,裝入上升器所攜帶的容器裡。

隨後上升器從月面起飛,與軌道器、返回器組成的組合體進行交會對接,把採集的樣品轉移到返回器後分離。軌道器、返回器組合體飛向地球,在距離地面幾千公里時分離,最後返回器回到地球。

葉培建院士還透露了中國探月後續“大動作”。2018年,我國將發射嫦娥四號,實施世界上第一次在月球背面軟著陸並巡視探測。同時要在日地拉格朗日L2點發射一顆中繼衛星,作為中繼通信資料傳輸所用,為月球乃至深空探測提供服務和支援。

火星探測器的研製,我國也在推進中,基礎工作正在做,計畫2020年發射第一個火星探測器。

北斗導航精確度超GPS

“高大上”的空間技術和老百姓有什麼關係?葉培建通俗地解釋:“沒有衛星,我們就不能打手機,看不了電視,開車沒了導航,甚至炒不了股票,生活全亂套了。”

“咱每個人都能支持空間事業進步的,北斗是我國自行研製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在中國的定位精確度比美國GPS還要高,已經實現區域導航能力。” 葉培建說。下步,我國還將發射更多的通訊衛星,用於豐富北斗導航系統。

“一定要到月球去”

“無人探測是主流,但中國人是一定要去月球的。”葉培建擲地有聲地說。“我的設想是,我們要去,而且一定要以更好的技術去。不光要去月球的正面,還要去從來沒有人去過的月球背面,要帶回更多可供研究的成果。”

在葉培建的手機裡,保存著一張圖片。30年前,他在瑞士參觀世界智慧財產權中心,美國的展品是“a piece of moon”—正是阿波羅登月時帶回來的一小顆石頭。而中國的是景泰藍瓷器。30年後,葉培建再次去參觀,美國的展品還沒變。中美建交以後,美國向中國贈送了1克重的月壤。下一步,嫦娥五號去月球,我們期待也能帶回‘一片月亮’。”他說。

探月工程三期再入返回飛行試驗任務中,承研了服務艙中主配電器、適配器、火工品控制器、遠置單元、資料處理單元、智慧介面單元以及返回器中配電控制單元、器內環境監測探頭、綜合管理單元等十餘台設備,全力確保了研製任務的圓滿完成。

在今年即將發射的嫦娥五號中,513所承擔了表取控制單元、著陸器和返回器環境監測流體回路分離機構等14台套關鍵產品。

揭秘嫦娥五號——— 將取回2公斤月壤

“目前,嫦娥五號探測器正按計劃順利推進,年底就將為咱們中國人取回不少於2公斤的月壤。” 葉培建院士透露。

2公斤?從月球上帶回這些已了不得。中美建交以後,美國向中國才贈送了1克重的月壤。中國又將其分為兩個0.5克,一個用於研究,一個用於存檔。

嫦娥五號探測器,承擔我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中最後一步任務。按計劃,8.2噸重的嫦娥五號將於今年11月底,由我國目前推力最大的長征五號運載火箭從中國文昌航太發射場進行發射。

此次任務有望實現我國開展航太活動以來的四個“首次”:首次在月球表面自動採樣;首次從月面起飛;首次在38萬公里外的月球軌道上進行無人交會對接;首次帶著月壤以接近第二宇宙速度返回地球。

葉培建院士介紹,嫦娥五號包括軌道器、返回器、上升器、著陸器四部分。到達月球軌道後,軌道器和返回器繞月飛行,著陸器和上升器在月面降落。著陸器用所搭載的採樣裝置在月面採樣後,裝入上升器所攜帶的容器裡。

隨後上升器從月面起飛,與軌道器、返回器組成的組合體進行交會對接,把採集的樣品轉移到返回器後分離。軌道器、返回器組合體飛向地球,在距離地面幾千公里時分離,最後返回器回到地球。

葉培建院士還透露了中國探月後續“大動作”。2018年,我國將發射嫦娥四號,實施世界上第一次在月球背面軟著陸並巡視探測。同時要在日地拉格朗日L2點發射一顆中繼衛星,作為中繼通信資料傳輸所用,為月球乃至深空探測提供服務和支援。

火星探測器的研製,我國也在推進中,基礎工作正在做,計畫2020年發射第一個火星探測器。

北斗導航精確度超GPS

“高大上”的空間技術和老百姓有什麼關係?葉培建通俗地解釋:“沒有衛星,我們就不能打手機,看不了電視,開車沒了導航,甚至炒不了股票,生活全亂套了。”

“咱每個人都能支持空間事業進步的,北斗是我國自行研製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在中國的定位精確度比美國GPS還要高,已經實現區域導航能力。” 葉培建說。下步,我國還將發射更多的通訊衛星,用於豐富北斗導航系統。

“一定要到月球去”

“無人探測是主流,但中國人是一定要去月球的。”葉培建擲地有聲地說。“我的設想是,我們要去,而且一定要以更好的技術去。不光要去月球的正面,還要去從來沒有人去過的月球背面,要帶回更多可供研究的成果。”

在葉培建的手機裡,保存著一張圖片。30年前,他在瑞士參觀世界智慧財產權中心,美國的展品是“a piece of moon”—正是阿波羅登月時帶回來的一小顆石頭。而中國的是景泰藍瓷器。30年後,葉培建再次去參觀,美國的展品還沒變。中美建交以後,美國向中國贈送了1克重的月壤。下一步,嫦娥五號去月球,我們期待也能帶回‘一片月亮’。”他說。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