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山西的一個“失落”的清代古村落

說到山西, 就不得不說說山西的商人們。 明清之際的商幫中, 晉商可是雄霸500年, 舉世矚目的一個商幫啊。 曾經的輝煌太過耀眼, 即便後來在歷史變遷中沉浮, 滄桑或失落。 可那豐厚的文化底蘊仍使其充滿著魅力, 那俯拾即是的古遺址述說著燦爛的歷史。 說到晉商文化的遺址, 恐怕最為著名的還數民俗建築群了, 著名的喬家大院、常家莊園、曹家三多堂。

說到晉商大院, 不得不說這三個, 祁縣的喬家大院、靈石的王家大院以及師家溝師家大院。 ,喬家大院與王家大院已成為“晉商文化”的寶貴遺跡和縮影, 為人所熟知。 今天筆者想在說說這師家大院, 一個湮滅於黃土的榮譽, 曾經的“三晉第一村”。 馮小剛導演的《一九四二》曾在這裡拍攝。

師家溝的形成及師家大院的聞名與師氏家族的興衰密不可分。 龐大的師氏家族系歷經明清兩代, 發展至今已有三四百年歷史, 其家族繁衍與發展經歷了從興到衰的過程。 從始祖師文炳定居師家溝開始, 經近百年的艱苦創業到第三代師法澤才逐漸發展壯大。 逐步躋身于晉商行列 , 並佔有一席之地。

位於山西省汾西縣師家溝村的民居, 又叫師家大宅院。 是一處可與名揚三晉的王家、喬家大院相媲美的晉商民俗建築群, 有著非常高的歷史文化價值, 也是晉商留下的寶貴文物。 在200多年的風雨剝蝕中, 偏僻的師家大院得以在動盪而混亂的戰爭中倖存, 並且至今仍保持完整。 可惜的是大部分已經荒廢, 幾乎所有的建築都搖搖欲墜。

不同于王、喬兩家大院, 師家大院的建築群巧妙地結合了當地的地形、地貌, 突出了依山就勢的特點。 師家大院民居設計奇特, 佈局合理, 處於負陰抱陽、背山面水的黃土高坡上。 所處山形恰似展翅高飛的鳳凰, 從遠處望去, 北邊是山巒疊嶂、溝壑縱橫的天然屏障,

南邊可以迎納溫暖的陽光和氣流, 背山、面水、向陽使夏日的涼風, 良好的日照形成了一個獨立的小氣候。 另外, 把房屋建在高坡上可以避免淹澇之患。

遊覽師家大院, 猶如踏入歷史的長河之中。 一條蜿蜒曲折的古石板路彎彎曲曲地牽引著你去探尋那昔日的繁華與輝煌。 穿行其間,仿佛行走在時光的隧道之中,一步步漫進了往昔的年華。整體建築依山就勢,以四合院、二重四合院、三合院、三重四合院為主體,大小31個院落。各院落分別設正房、客廳、偏房、過廳、書房、繡樓、門房以及僕人、馬廄等用房。院落門前與巷道相連,相互之間又巧妙相通,互相聯繫,又獨立成章。既起到了很強的防盜、資訊傳遞作用,又引進了平川平面多進四合院的建築特色,充分體現出設計者的聰明才智。

師家大院文化內涵極其豐富,集磚、石、木雕為一體,垂花門、簷廊、隔扇等雕刻精細。僅窗櫺圖案就有108種、門額牌匾150多處。其中最有價值的當數建築雕刻藝術。其中,以“壽”字為主的108種窗花隔扇圖案堪稱一絕。據說這108種圖案一是表示師家的108種生意,一是表示山西省的108個縣。除此之外,現存的門樓等處的雕刻,造型優美,形態逼真,已成為我國雕刻藝術研究的珍品。

師家大院是我國傳統民居建築文化遺產中的一塊瑰寶,目前還“養在深閨人未識”。和其它晉商豪宅相比,這裡雖然沒有紅燈高懸,沒有彩旗獵獵,但正是這地地道道的鄉土本色,才最真切地展示了它獨特的魅力。

穿行其間,仿佛行走在時光的隧道之中,一步步漫進了往昔的年華。整體建築依山就勢,以四合院、二重四合院、三合院、三重四合院為主體,大小31個院落。各院落分別設正房、客廳、偏房、過廳、書房、繡樓、門房以及僕人、馬廄等用房。院落門前與巷道相連,相互之間又巧妙相通,互相聯繫,又獨立成章。既起到了很強的防盜、資訊傳遞作用,又引進了平川平面多進四合院的建築特色,充分體現出設計者的聰明才智。

師家大院文化內涵極其豐富,集磚、石、木雕為一體,垂花門、簷廊、隔扇等雕刻精細。僅窗櫺圖案就有108種、門額牌匾150多處。其中最有價值的當數建築雕刻藝術。其中,以“壽”字為主的108種窗花隔扇圖案堪稱一絕。據說這108種圖案一是表示師家的108種生意,一是表示山西省的108個縣。除此之外,現存的門樓等處的雕刻,造型優美,形態逼真,已成為我國雕刻藝術研究的珍品。

師家大院是我國傳統民居建築文化遺產中的一塊瑰寶,目前還“養在深閨人未識”。和其它晉商豪宅相比,這裡雖然沒有紅燈高懸,沒有彩旗獵獵,但正是這地地道道的鄉土本色,才最真切地展示了它獨特的魅力。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